父母太嚴厲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

  父母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影響都特別大,尤其是父母過於嚴厲苛刻也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準備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1、前幾天,我接待了一位彬彬有禮的來訪者。他有能力、有創意,卻總跟老闆起衝突,並因此很苦惱。我問他:“你由老闆能想到誰?” 他想了想,說:“我爸!他總不信任我,我很憤怒,這種感覺跟我對老闆的憤怒是一樣的。”隨後,我瞭解到,在他小時候,爸爸總給他壓力,也沒少打過他。談到這裡,他突然拍了下腦袋,問我:“我跟老闆的關係是不是在重複我與父親的關係?”我笑著點點頭。他接著說:“我當時只能被爸爸打。現在有能力了,於是變本加厲地跟老闆‘要債’,對不對?”我又點了點頭。

  2、精神分析學派認為,與父母的關係決定了一個人的內在關係模式,並影響其與他人的相處方式。在親子關係裡受到的傷害會在其他關係上表現出來。比如這位來訪者之所以對老闆發脾氣,是因為老闆具有父親的權威性,他通過反抗老闆來安慰心中那個“受傷的小男孩”。

  3、然而,我並不希望他回去向父親表達不滿,因為老人不一定能接受他的指責,反而可能把事情搞砸。因此,我選擇用“完形療法”裡的“空椅子技術”幫助他:請 他想象父親站在對面,然後跟爸爸“訴說”壓抑的憤怒,最後替爸爸向自己“道歉”:“我知道,我教育得不好,可我的爸爸也是這樣教我的,我不知道怎麼做更 好。對不起!”當說出這句話時,他已經淚流滿面。臨走時,我建議他,每次發脾氣前都提醒自己:“我又回到與父親的關係裡了,我需要冷靜。”

  影響人際關係的3個主要因素

  1、文化背景。主要包括交往的語言、語意差異,交往態度差異,以及接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質和文明水平差異等。這些因素均可造成交往障礙。語言不通的異國移民無法一下子在新環境中廣交朋友,便是這方面顯而易見的例子。

  2、社會背景。主要包括社會地位、社會角色、個人身份以及年齡、性別等方面。當年魯迅先生指出,美國的石油大王何曾知道中國拾煤渣老太婆的辛酸,賈府的焦大絕不會愛上林妹妹。由此可見,懸殊的社會差異,必然影響人際間的交往。

  3、思想觀念。主要包括雙方在認知、情緒、行為方式以及個性特徵等。具體來說,雙方的思維定勢、觀點觀念、情緒狀態、氣質、性格、興趣、價值觀、品行、能力以及看問題的角度等,均能影響彼此交往的深度和層次。有關人際吸引的研究表明,交往雙方在空間上的接近性、在個性特徵和態度等方面的相似性、在需要和期望等方面的互補性以及出眾的能力和儀表等因素,都可增進彼此的吸引力。

  如何改善人際關係

  1、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中華文化五千年文明所倡導的一種美德。自尊心是人人都擁有且對人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內心情感。人與人之前的情感是相互的,只有學會尊重他人,才有可能收穫他人的尊重。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往往會獲得人們的稱讚與認可。因此,要在社會上很、要在職場中很好的生存下去,尊重他人必然要成為為人處世的第一大原則,成為立足職場之根本。

  2、有效表達

  人們常說:不怕你沒知識,就怕你不懂表達。在職場當中,幾乎人們從事任何一項工作都是需要與其他人進行溝通協作,共同來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最怕遇到的不是那些沒有經驗的人、不是那些沒有高學歷的人、也不是那些智商平庸的人,我們最怕的是遇到不善於溝通、不會表達自己人。

  3、善於傾聽

  如今的職場風氣大體上來說都是開放的,基本上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與個性。大家都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堅持自己的主張。然而正是這一點,導致了職場當中的許多人際關係矛盾。人們往往只關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而很少去傾聽他人的想法與情感。

  4、虛心提問在過去,本本分分、埋頭苦幹會獲得領導、同事的一致認可,甚至可能成為單位、工廠的勞模。但是在今天的職場,僅僅靠埋頭苦幹是不夠的。只知道埋頭苦幹,卻不知道與人溝通,不懂的虛心提問的人是不受團隊歡迎的人。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問題的員工不是好員工。只有懂的不段的虛心提問才能獲得持續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