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慢性胃炎的因素及危害

  慢性胃炎在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胃部疾病,致病的因素也有多,一方面由於生活及各方面的壓力,另一方面由於飲食上的原因,有不少的人患上慢性胃炎,患上這種病之後,患者可以說是備受折磨,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引起慢性胃炎的因素吧。

  引起慢性胃炎的因素

  1、精神因素。過度的精神刺激、憂鬱以及其它精神因素反覆作用於大腦皮質,造成大腦皮質功能失調,導致胃壁血管的痙攣性收縮,胃粘膜發生炎症或潰瘍。

  2、細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由於鼻、口腔、咽喉等部位感染病灶的細菌或毒素不斷地被吞入胃內;或胃內缺乏胃酸,細菌易在胃內繁殖,長期作用而引起慢性胃炎。

  3、藥物因素:長期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食物及進食粗糙食物或吸菸等。這些因素反覆作用於胃粘膜,使其充血水腫。急性胃炎如治療不當,遷延不愈可轉變為慢性胃炎。

  4、營養缺乏:內分泌功能障礙、免疫功能異常,可引起慢性胃炎。

  5、其它因素:胃粘膜長期淤血缺氧。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門脈高壓症的病人,胃粘膜長期處於淤血、缺氧,引起營養障礙導致胃炎。胃酸缺乏,細菌容易在胃內繁殖,也可造成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危害

  危害一:胃出血慢性胃炎出血並不少見:1.粘膜萎縮變薄、血管顯露、粗糟食物磨搓、粘膜糜爛出血,以黑便為主要表現,若出血量大時,可突然吐血,重者頭暈、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危害二:胃潰瘍胃潰瘍與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同在,存在明顯的炎症刺激,胃粘膜萎縮變薄,併發糜爛、潰瘍,應及時進行胃鏡檢查,以免延誤診治。

  危害三:貧血慢性胃炎大量失血後伴有兩種貧血:1.巨幼紅細胞貧血,即惡性貧血。患者具有貧血表現:頭暈、乏力、心悸、面色蒼白。2.缺鐵性貧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慢性胃炎患者吃飯少,營養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危害四:胃癌前期據國際衛生組織統計,在胃癌高發區,經10-20年隨訪,平均胃癌發生率為10%,他們的發展脈絡為:淺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慢性胃炎的癌變與胃炎性增生密切有關。有兩種情況的慢性胃炎易癌變:1.慢性胃炎伴有惡性貧血者,癌變發生率比其它胃腸病要高出20倍以上,要引起胃腸病患者重視。

  慢性胃炎的護理措施

  1、休息:急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的急性發作期中,應臥床休息,慢性胃炎恢復期,病人生活要有規律,避免過度勞累,同時要適量運動,注意勞逸結合。

  2、疼痛的護理:遵醫囑給予區域性熱敷、按摩、鍼灸、或給止痛藥物等緩解上腹部的穿痛,同時應安慰、陪伴病人以使其精神放鬆;消除緊張恐懼性心理。保持情緒穩定,從而增強病人對疼痛的耐受性。

  3、飲食護理:飲食上以食用質地較柔和,質量高,易消化的食物為原則。飲食時要細嚼慢嚥,使食物充分與唾液混合,有利於消化和減少胃部的刺激。飲食宜按時定量、營養豐富、含維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濃茶、濃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飲料。

  4、心理護理:病人因出現嘔血、黑便或症狀反覆發作而產生緊張、焦點,、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應向其耐心說明原因,給予解釋和安慰。應告知病人,通過有效的自我護理和保健,可減少本病的復發次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