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水安全隱患有哪些

  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越發忙碌的都市人已經習慣了喝飲用純淨水、礦泉水等罐裝水。儘管這些水免去了諸多不便,但其中一些隱患卻被人們忽略了。在日前舉辦的2007中國飲用水行業如何應對飲用水危機高層論壇上,相關專家糾正了人們長期以來的錯誤飲水習慣。“趁鮮喝”未必是最佳。

  食物放置久了會變壞,水放久了會變質,所以人們通常都習慣吃新鮮食物喝新鮮水,但桶裝水卻不宜趁鮮喝。市面上銷售的桶裝水,不論是蒸餾水、逆滲透水、礦泉水及其他純淨水,儘管在生產製作過程中已多次過濾消毒,但在裝桶前一般都會用臭氧做最後的消毒處理,因此在剛灌裝好的桶裝水裡都會含有較高濃度的臭氧。

  雖然臭氧具有較強的消毒作用,但臭氧的強氧化性對人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危害。臭氧吸入體內後,會破壞面板中的維生素E,致使面板起皺、出現黑斑,嚴重者還會破壞人體的免疫機能,誘發淋巴細胞疾病。所以如果你把桶裝水趁“新鮮”喝,無疑會把毒物一起攝入。最好的辦法是將新鮮的桶裝水放置1-2天,等臭氧消散後再喝。


飲用水安全隱患

  專家們倡導一種全新的飲水方式,即每週喝不同的水,不同家庭結構或不同年齡段的人喝不同的礦物質含量的水。他們指出,如果長期單一飲用一種水,會導致頭暈、體虛、無力等,而且一種礦泉水中有限的微量元素的含量不足以提供給人體均衡的微量元素。比如有兩位老人的家庭結構,就適合喝含偏矽酸的水,這樣的水質對老年人的心血管較好,而這種水對孩子來說並不適合。

  長期飲用一種型別的水,會嚴重地引發一些相關的疾病。比如,飲用缺硒的水,抗癌力會降低,心肌容易衰退,而膽固醇會增加,較容易引發動脈硬化;飲用缺碘的水,容易使人患大脖子病;飲用缺矽的水,骨骼代謝異常、老化、甲狀腺功能不正常;飲用缺鈣和鎂的水,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率。

  美國加州洛杉磯國際醫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運動量不大的人群適量的飲水量為30毫升/公斤,大運動量人群適量的飲水量為40毫升/公斤以上。以體重70公斤的成年人計,每天需攝入的水量是2100-2800毫升。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孕婦在懷孕早期攝入的水量以1000-1500毫升為宜,孕晚期則最好控制在1000毫升以內。

  不過喝水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方法,真正有效的飲水方法,是指一次將一整杯水約200至250毫升一口喝完,而不是隨便喝兩口便算,這樣才能令身體真正吸收使用。在空腹時飲用,水會直接從消化管道中流通,被身體吸收。口渴時才飲水往往只能解渴,不能補水。

  知識延伸:

  開水是煮沸後的水,***另外四川民間也有把飯前甜點如:醪糟雞蛋,湯圓,黃粑,稱為喝開水***開水不僅解渴,而且最容易透過細胞促進新陳代謝,調節體溫,增加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增進機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病能力。溫開水能提高臟器中乳酸脫氫酶的活性,有利於較快降低累積於肌肉中的“疲勞素”———乳酸,從而達到消除疲勞、煥發精神的目的。另外,水還有一般的飲料中含有的物質所不具備的生理功能。人體組織和細胞的養分及代謝物在體內運轉,都需要水作載體。水可以調節體溫,使人體溫度不會波動太大。水是人體組織之間磨擦的潤滑劑。水有極強的溶解性,多種無機和有機物都易溶於水中,體內代謝廢物在水的作用下易清除到體外,具有清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