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顫音的演奏方法

  古箏演奏中顫音是由演奏者視樂曲的風格、內容、情緒表達,自行斟酌處理,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顫音是左手作韻眾多技法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技法。它通過快速而細緻的音高波動,賦予音樂以表情色彩。“顫音”是對傳統“揉、吟”技法的總稱

  傳統的“揉、吟”都是左手在箏碼左邊15釐米左右的弦段上,用食、中、無名三個手指***或中、無名兩指***並齊,稍彎曲成弧形,輕輕粘在右手所彈弦上,當右手彈弦後,左手在弦上作垂直的起伏按動,使右手彈奏出來的音產生有規律的波動效果。波動始終按“準”***弦本身的音準*** 、“高”***左手向下按,弦的張力改變,絃音升高了的音高***不斷反覆有規律地進行。傳統的“揉、吟”僅以絃音的波動幅度大小作區別,大者為“揉”,小者為“吟”。“揉”和“吟”總的作用都是潤飾右手所彈的音和延長音波,以達到音樂風格的體現和音樂內容的表達。從其性質和方法來看,都屬同一類,沒必要因按動的波動幅度大小分成兩類技法。

  “顫音”的種類

  “顫音”的分類,就著弦力度而言,有輕、重之分,就時間和節奏而言有持續***連續***和節律之分,此外還有輕重結合、上下滑動組合的各種“顫音”。下面是幾種常用的“顫音”:

  1.“輕顫音”***~~******又稱“平顫音”、“普通顫音”、“一般顫音”、“微顫音”***。

  “輕顫音”是右手彈弦後,左手在箏碼左邊#%釐米左右的弦段上,用食、中、無名三指!或中、無名兩指" 作垂直的起伏快速按動。它無明顯的音點,音程變化不超過小二度,有如同微波盪漾一般的裝飾性。這種“顫音”常用於輕淡、高雅,速度較慢的旋律中。這種顫音使用最廣。

  2.“小顫音”***符號同“輕顫音”,又稱“密顫音”、“細顫音”、“碎顫音”***。

  “小顫音”左手按動方法同“輕顫音”,它不同於“輕顫音”的是顫弦幅度小、頻率大,常用在按音上***Fa、Si或其它按音***。這種“顫音”常用於淒涼、悲怨的旋律中。

  3.“重顫音”***≈≈******又稱“大顫音”***。

  “重顫音”是右手彈弦後,左手在箏碼左邊#%釐米左右的弦段上,用食、中、無名三指!或食、中兩指" 作垂直的慢而大的起伏按動。它有明顯的音點,音程變化一般在大二度或小三度,它是在“小顫音”的基礎上加大顫音的幅度,增加絃音的緊張感。這種“顫音”常用於激化或擴大特定的情緒、感情比較強烈的旋律中,“重顫音”隨樂曲情感的變化,演奏者的不同經常會出現快而輕、慢而輕、快而重、慢而重的多種組合變化。

  4.“持續顫音”***符號同“輕顫音”***

  “持續顫音”左手的按動方法同前,不同的是左手一直在右手彈的主要絃音上,進行不間斷的顫絃動作,使旋律的骨幹音不受其經過音的隔閡限制,將音波持續下去。這種顫音常用於興奮、快樂或緊張、纏綿的旋律中。

  5.“節奏顫音”***符號同“輕顫音”,又稱“節律顫音”***。

  “節奏顫音”左手的按動方法同前,不同的是左手的顫絃動作是有節奏的進行。這種顫音強調和延長絃音的節奏感,常用於含蓄、深沉的旋律中。

  6.“按顫”、“滑顫”***~~、~~傾斜顯示******又稱“抖顫”、“走顫”、“遊顫”***。

  “按顫”是左手在做按音的同時加上顫絃動作。

  “滑顫”是左手在做上、下滑音的同時加上顫絃動作。

  以上兩種“顫音”都與其它技法組合而成,這兩種“顫音”都能把樂曲激烈的情緒、哀怨如訴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將音樂推向高潮,這兩種“顫音”還能將樂曲的地方風格充分體現出來。

  “顫音”使用的一般規律

  1.以下三種情況一般要加“顫音”:

  ①時值***節拍***音加“顫音”;

  ②重拍上的音加“顫音”;

  ③右手大指彈的音加“顫音”。

  以上三種情況不要孤立呆板地去理解,運用時需根據樂句、情緒辯證地來處理三者的關係,方能將“顫音”使用得合理、恰當。

  2.“顫音”是地方風格體現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在演奏地方風格樂曲時,要注意其“顫音”的使用規律:

  ①北方箏曲風格較粗獷、潑辣、明暢,多用大幅度長時值的“重顫音”和“小顫音”;

  ②南方箏曲風格較柔美婉轉、淡雅,多用平穩徐緩的“輕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