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小時候的故事兩則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莫扎特小時候的故事1:

  莫扎特出身於薩爾茲堡宮廷樂師家庭,很小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即興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歲即創作了一首小步舞曲,並在歐洲旅行演出獲得成功,被譽為“神童”。1773年任薩爾茲堡大主教宮廷樂師,1781年不滿主教對他的嚴厲管束而憤然辭職來到維也納,走上了艱難的自由音樂家道路。

  莫扎特學起音樂來就如同別的嬰兒學說話一樣發自天然。他有一個姐姐叫瑪麗安娜***marianne***。當沃爾夫岡剛會走路時,在父親給小瑪麗安娜上音樂課的時侯,他就聽著。然後他蹣跚著走到撥絃古鋼琴那裡把教材從頭到尾彈得一點不差。到他四歲時,他不僅能彈撥絃古鋼琴,而且開始寫作小巧的小步舞曲,甚至為樂隊寫一部協奏曲。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得到了一把小型的小提琴並且學著拉它。有一天,當他的父親和三個朋友正在花園的涼亭裡彈奏一部絃樂四重奏時,小沃爾夫岡把那第二小提琴分部一點不錯地拉了出來!他們都大為驚訝,他又同樣把那第一小提琴分部拉完。他是出色的鋼琴家,可視譜演奏協奏曲,能即興演奏。從六歲開始作曲:八歲時寫下第一首交響曲,十一歲寫下第一首清唱劇,十二歲寫下第一部歌劇,十四歲指揮了該歌劇的十二場演出。 他在1773年聽了海頓的絃樂四重奏後,同年首次寫出自己的六首四重奏,時年十七歲。

  起初,莫扎特的父親把兩個孩子帶到德國的音樂城市慕尼黑。在那裡,他們使所有的人都高興得發狂。他們在德國和奧地利的每一個市鎮停下來,在貴族們的宮殿裡開音樂會。在一個寺院裡,孩子們在管風琴上以嫻熟的技能使那些善良的修道士們大驚失色,因為他們過去從來也沒有試過這樣演奏這個樂器。不久他們就常被邀請到公爵和王子們的家裡演奏。後來,他們渴望已久的時刻來到了:他們接到邀請,到皇帝的宮殿裡去演出。孩子們在皇帝和皇后以及他們的整個宮廷面前演奏。小沃爾夫岡被要求作各種不同的測驗:他視奏了宮廷作曲家一首難彈的協奏曲,那作曲家為他翻著樂譜,看著他在主題上出色的即興演奏;他用一個手指彈琴,又在蒙著一塊布的鍵盤上彈奏。最後,皇帝稱他是一個小魔術家。皇后送給每個孩子一個鑽石指環,給瑪麗安娜一件白色絲綢服裝,給沃爾夫岡一件鑲著寬金邊的淡紫色的絲綢服裝。

  莫扎特全家乘坐公共馬車在德國、法國、英國和荷蘭旅行了三年。每到有公爵或王子掌管宮廷的地方,他們都停下來開音樂會。那些貴族夫人們對這個小男孩寵愛得這樣厲害,以致父親給一位朋友寫信說:他真希望她們給這孩子的金幣象她們給他的親吻一樣多。一位英國評論家寫道:“這個孩子出於本能懂得的音樂比許多大教堂教師鑽研了一輩子所學的還多。”當莫扎特全家回到薩爾茲堡的時候,他們帶的許多有裝飾圖案的精細紡織品、披巾、綢緞、鼻菸盒、戒指和其它禮物足夠開一個鋪子,但卻沒有多少錢,他們在音樂會上掙來的錢都在旅途中花光了。他的父親意識到:假如讓這孩子在薩爾茲堡呆得太長,他很快會被世人忘記。於是他又計劃了一次旅行演出,這次是去義大利,一個當時在音樂上非常重要的國家。那時,義大利每個城市都有歌劇院,它的歌劇作曲家和歌唱家到全世界都很吃香,往往擠佔了當地音樂家們的工作。父親認為假如沃爾夫岡能夠在義大利贏得名譽的話,他在世上的道路就容易走了。父子二人開始了在義大利各城市的旅行演出,自始至終都是一項勝利凱旋。富有的夫人們把各種禮物傾瀉到他身上,人們委託他為米蘭的大歌劇院寫歌劇。在拿波里,他的演奏使單純的老百姓吃驚得以為他的鑽石戒指一定有魔術,要求把它脫下來看看。在羅馬,他們在復活節的前一週到西斯廷大教堂去聽一個聖樂作品。合唱班對樂譜戒備森嚴,從來都不准許別人把它抄下來。沃爾夫岡回到自己房間裡,僅憑記憶就把它寫出來了!

  莫扎特小時候的故事2:

  在西方音樂史上,天才並不少見,但作曲能夠做到像吃飯和呼吸那樣隨意的人卻不多見,尤其是從小就如此。但莫扎特就是這樣的人。他3歲就能在鋼琴上彈奏許多他所聽到過的樂曲片斷,5歲就能準確無誤地辨明任何樂器上奏出的單音、雙音、和絃的音名,甚至可以輕易地說出杯子、鈴鐺等器皿碰撞時所發出的音高。如此過硬的絕對音準觀念是絕大多數職業樂師一輩子都達不到的。6歲和姐姐一起跟隨父親到歐洲各國旅行演出,轟動了歐洲。正因為如此,莫扎特在當時就被公認為“音樂神童”。莫扎特也許不是最偉大的作曲家,但他絕對是公認的最偉大的音樂天才。就連偉大的音樂家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稱作是音樂的基督。曾有人這麼說:“在音樂史上有一個光明的時刻,所有的對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緊張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時刻便是莫扎特。”

  1756 年,莫扎特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他父親是一位宮廷樂師,這使莫扎特從很小就接受了音樂的薰陶。他自幼便展現出那無與倫比的音樂天賦:3歲開始彈琴,6歲開始作曲,8 歲寫下了第一部交響樂,11歲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劇,14歲指揮樂隊演出了該歌劇。可以這麼說,莫扎特是為音樂而生的,從他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和音樂熔為一體了。

  16歲時的莫扎特被任命為薩爾茲堡宮廷的管風琴師。雖然在這段時間,莫扎特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但他無法忍受薩爾茲堡大主教的頤指氣使,任意欺凌。在那裡,莫扎特只是一個會彈琴的傭人,他曾向他的父親這樣描述他在宮廷晚餐上的同伴:兩名男僕,管家,點心師父,兩名廚師,男僕坐在上座,莫扎特位列廚師之上。終於在1781年,莫扎特脫離了對大主教的依附,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並來到了維也納發展。在維也納,莫扎特靠教私人學生,舉行音樂會演出和出版作品為生。在這段時間,莫扎特接觸到了巴赫、亨得爾的作品,並結識了海頓,從而豐富了他的音樂理念。

  在維也納,莫扎特的音樂成就是令人驚歎的,他曾這樣來描述他的音樂創作:“無論多長的作品都在我的腦中完成。我從記憶中取出早已儲存好的東西。因此,寫到紙上的速度就相當快了,因為一切都已完備,它在紙上的模樣跟我想象的幾乎毫無二致。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怕被打擾,無論發生什麼,我甚至可以邊寫邊說話。”可憐就是這樣一位天才,在他正當壯年的時候卻因為感染風寒而去世了,死時年僅35歲。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天***1791年12月9 日***,他仍在創作,可惜天嫉英才,莫扎特留下了他那未完成的《安魂曲》,而撒手人間,成為了音樂史上最大的遺憾之一。

  作為一個早熟的天才,莫扎特受到過王公貴族的種種厚愛和讚賞,但也飽嘗了貴族社會對他人格的蔑視和侮辱,身心遭到一次次打擊。在當時的社會上,做一個自由作曲家並不為人們認可,選擇這條道路就等於選擇了艱辛。莫扎特的父親力勸他的兒子向大主教賠禮道歉,重歸於好,但莫扎特堅決拒絕。他在給父親的回信中寫道:“我不能再忍受這些了。心靈使人高尚起來。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繼承來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準備犧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對於我,對於你,都應該是最珍貴的!”莫扎特來到維也納的時刻,也就是他開始苦難生活的時刻。

  在維也納的大部分時間裡,莫扎特都是在窘迫中度過的。他一生中的最後兩年是他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困苦的生活使他的身體越來越糟,他不得不經常向朋友們求援。當他最後一部傑出的歌劇《魔笛》***The Magic Flute***首場公演時,他已痼疾纏身。1791年12月5日他去世時,妻子正患重病,家裡連一個零錢也沒有。出殯那天,狂風呼嘯,大雪紛飛,惡劣的氣候迫使幾位送葬的親友都中途返回。最後他被埋在了一個窮人的墓地裡,幾天後他的妻子前往墓地時,已無法找到準確的墓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這樣無影無蹤地消失了,身後留下尚未還清的1682弗羅林的債務。

  比起長壽而晚成的海頓來,莫扎特剛好相反。然而就在他不足36歲的一生裡,卻為人們創造出數量驚人的音樂瑰寶。其中包括歌劇22部,以《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最為著名;交響曲41部,以第39、40、41交響曲最為著名;鋼琴協奏曲27部,以第20、21、23、24、26、27鋼琴協奏曲最為著名;小提琴協奏曲6部,以第4、第5小提琴協奏曲最為著名;此外,他還寫了大量各種體裁的器樂與聲樂作品。

  儘管莫扎特的一生充滿坎坷和艱辛,但他的音樂始終給人帶來的是真正的純美。著名的音樂評論家羅曼·羅蘭為莫扎特做出瞭如下的評價:“他的音樂是生活的畫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儘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須取悅於精神,而不傷及肉體或損害聽覺。所以,在莫扎特那裡,音樂是生活和諧的表達。不僅他的歌劇,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樂,無論看起來如何,總是指向心靈而非智力,並且始終在表達情感或激情,但絕無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美國音樂學者約瑟夫.馬克利斯說得好:“在音樂歷史中有這樣一個時刻:各個對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緊張關係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個燦爛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