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耳機的入門問答

  對耳機一無所知的樂盲可以來閱讀一下小編整合的這篇,裡面涵蓋了耳機入門者的一些疑惑以及專業的解答。

  1

  怎麼樣才是“音質好”的耳機?

  跟音箱不同,耳機是直接貼在耳朵上發聲,一點點音質細節的變化耳朵都很敏感,音質的優美或低劣直接影響心情。

  耳機的音質首先是要『均衡』,就是說即使是播放樂器眾多、複雜的音樂也聽著不煩躁、不鬧心,聲音沉穩,最好的判斷方法就是戴著耳機聽歌要能越來越心情安逸舒適,不知不覺就能睡著了,這樣才能是音質均衡優美的耳機,讓人心情放鬆、愉悅。

  現在的世道社會越來越煩擾緊張,聽音樂就是要讓心態舒緩,調音低劣的耳機會起到反作用,聽得越久越煩躁。

  其次是要有足夠的保真度,即能夠充分還原錄音現場的聲音,如果王菲的歌放出來像梁靜茹唱的,那就是保真不夠。

  最高境界的保真度是要能『聽到演唱者的細微感情』,即能在聽歌的時候直接感受到聲音中傳達出來的當時歌手的心情。

  然後是高中低音有足夠的細節,首要的就是不能超重低音,太強的低音量感會損失大量細節。然後是高音,很多耳機的高音訊率響應指標是虛標,一到較高的高音聲音時候就會很刺耳,這就是高音細節不夠的表現,高音播放優秀的耳機一定是如巧克力一樣絲滑自然悅耳。

  耳機調音在硬素質方面最難做到的就是聲場的表現,聲場的意思就是還原『錄音現場』,讓聽著能在用耳機聽歌的時候眼前浮現出錄音現場,包括各種樂器、歌手的位置,甚至聲音規模大小等等。

  調音頂級的耳機能讓你在聽歌的時候彷佛身臨其境,比如聽個交響樂,就好像坐在音樂廳正中位置,上面就是樂團在演奏,小提琴、大提琴、大鼓各種樂器都能有精準的位置和不同的各自準確音色的播放。

  耳機及任何音響的聲音調音的最高境界就是音質的『藝術性』,即放出來的聲音是否優美,和風格的區別,不同的人、不一樣的國家民族設計的耳機都有不同的聲音風格,音質粗糙、低劣的耳機讓人緊張、煩躁;音質優秀、優美的耳機能讓人安逸、愉悅、輕鬆,充分體驗音樂的藝術感覺。

  2

  哪個牌子的耳機好?

  多年以來,這是被問到最糾結的問題,其實任何東西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選擇自己最適合、不勉強的就安逸了,很多城市都有中高階耳機體驗店,不同的品牌、同品牌不同的型號、系列都有不同的聲音風格、音質素質,去多試聽試聽,關鍵看對不對自己胃口。

  這個就好比美食,四川火鍋講究麻辣,表面一層厚厚的花椒,很多其他地方的人吃到花椒覺得很坎坷,但這種麻辣勁卻是很多人的最愛,相比之下,粵菜就清淡得多,東北菜大鍋燉,各種風味都有自己的特色。

  不同的耳機***音箱也一樣***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是廠家在設計時候有個調音的過程***只求能出聲就行的除外***,這是一個藝術範疇的活動,跟設計師和品牌自身的審美傾向、特色直接相關。

  聲音風格就好像菜的味道,同樣的配料,不同的菜系做出來風味不同,即使是同樣的川菜、粵菜,廚師不同,做出來的菜也是味道不同。

  選擇品牌有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品牌的所屬國是不是自己喜歡的風格,因為不同品牌耳機音響的調音跟調音師的民族性相關。比如德國的音響聲音風格普遍偏嚴謹,美國的偏熱烈奔放,等等。

  那為什麼不同的耳機會發出來聲音差異很大呢,這就好像同一個人,在一個無裝修無傢俱的空房間裡唱歌,和在一間裝修豪華的房間唱歌,最後形成的聲音都不一樣,前者會有很多回聲混響,後者要更加清晰一些。

  所以並不是哪個牌子的耳機好 哪個牌子耳機不好的問題,而是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問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實體店試聽,如果買到不適合自己聽音喜好的耳機,那聽歌時候就比較鬱悶了,畢竟聽音樂是要來愉悅身心的。

  3

  為什麼好貴的耳機剛買回來音質不怎麼好?

  很多人買了幾百幾千的耳機,剛到貨的時候很興奮,拆包接上一聽就傻眼了——聲音太差了,很有上當受騙被廠家廣告嚴重忽悠的感覺,甚至想要撥打消費者熱線投訴虛假廣告。

  其實所有耳機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放音“熱身”後聲音才會越來越好,達到產品設計目標的音質水平,這個過程叫做“煲機”,中高檔耳機在煲機前後的差別尤其明顯。

  因為耳機裡面有發音震膜,這個膜片通過震動發出聲音,中高檔耳機的震膜一般比較厚,因而要工作一段時間才會逐漸消除緊緻狀態,然後聲音細節才會更加豐滿柔順。其他零件也一樣要工作一段時間後才會慢慢進入正常音質狀態。

  所以新買到耳機,特別是高檔耳機的時候,最好是將耳機接在音源上用適中音量播放一段時間,不同的耳機對煲機時間要求不同,有些特別型號的高檔耳機需要煲機較長時間才能有良好聽感。

  不只是耳機,電腦多媒體音箱也是需要煲機,越是高檔的音箱,在煲機足夠時間後音質會好很多。

  4

  為什麼有的耳機要500塊,有的只要20還包郵?

  高檔名牌耳機和低檔山寨/偽劣/雜牌……耳機出來的聲音差異很大,如果耳機音質低劣,那麼可能的情況會是高音尖銳刺耳、低音轟鳴破音、唱歌人聲跟原唱變化離譜之類,輕的情況是聲音失真,比如聽個張學友的歌吧,總覺得唱出來的聲音不對勁,具體哪裡不對吧還真說不出來,嚴重的如高音尖銳破音就會對聽力造成損害,所以如果用的是超低價耳機,最保險的做法就是儘量降低音量,因為這樣就可以讓聲音更加柔和。

  當然有些低價耳機其實還是音質可以的,因為中國現在有個外號是“世界工廠”,放出來賣的便宜耳機有些還品質不差,要求不高隨便聽聽就足夠了。

  高檔名牌耳機在做工、用料、調音上有足夠的基礎,因而出來的聲音首先是足夠柔順,在煲機***就是耳機預熱、進入狀態之類***足夠的前提下,即使開大音量也是不怎麼傷耳朵,反而是能有更多的細節;然後是有足夠的保真還原性,比如聽王菲的音樂,如果搭配得當,就能有似乎王菲就在面前演唱的感覺,所以價格就貴了。

  5

  手機自帶耳塞有必要升級嗎?

  極少有聲音足夠好的手機原配耳塞,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涉及到手機制造、原件採購、代工、成本方面,手機廠商對音響調音設計沒有足夠的認識,以為找到一流的代工廠供應商,採用相對高階的元件就是音質好的耳機,或者認為耳機對音質影響不大,只要手機採用名牌音訊解碼晶片就可以了。

  其實現在很多手機確實採用了專業HIFI級音訊解碼晶片,甚至有些已經可以播放24bit錄音室母帶級別音原始檔,只要搭配一個音質好的耳機,就能在手機上欣賞到很好的音質效果,如果只是採用原配耳塞,可以說是浪費了手機本身的音質潛力。

  現在很多高階耳機品牌推出了帶麥克風的手機耳機,這種耳機除了具有高階音質,還具有通話功能,是手機原配耳塞很好的升級替代品。

  現在也很多人喜歡在智慧手機上看電影電視劇,高階HIFI耳機的高保真音質在這時候就能有近乎身臨其境的聽感,對白、場景聲都會比原配耳塞更加逼真。

  6

  200塊以內怎麼挑耳機?

  一般來說,最有價效比的那些耳機很多集中在100-200價位段,很多名牌大廠會出一些入門級別的耳塞在這個價位段,為什麼是耳塞呢,因為耳塞比大耳機用料成本低很多,而且在結構、外觀設計上相對大耳機更加簡單,所以能夠有效降低研發和製造成本,從而制定高性價比的價格。

  這裡要注意的一點是,越是高階品牌,單個型號的研發成本越高,某些旗艦型號可能要花好幾年時間。這些調音方面的研發成果形成了品牌自己的技術積累,而這些技術會貫穿在這個品牌幾乎所有型號的產品中,所以如果某品牌想出一款主打銷量的低端入門型號,就會很認真的進行調音和研發,這個型號就成為非常有價效比的了。

  這是品牌在產品結構方面的策略,即任何一個品牌——不管有多高階——總是需要價格便宜的型號來開啟銷量、推廣品牌,所以往往很多時候,100-200價位段會產生不少經典型號產品。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不是0-100,而是100-200,過於低價會損失品牌的名牌檔次效應。

  所以在挑選200以內耳機的時候,品牌是決定性因素,如果你對某個品牌的高價產品很有興趣,那就可以考慮這個品牌200元以內的入門型號,總體的音色、音質取向、特色是基本統一的,這也是整個音響行業的特徵。

  7

  耳機低音越重就是音質越好嗎?

  很多人覺得低音越重、越轟隆隆的耳機就是音質越好越高檔,聽著越帶勁,還有特殊的重低音耳機、音源也要重低音音效才是高階貨,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重低音的代價就是會失去很多聲音細節,這是一個設計調音的問題,而且會造成整體聲音失真比較厲害,失真就是耳機播放出來的聲音相比原始聲音的改變,所以標識“監聽”***錄音室錄音監聽之類***用途的耳機都不是重低音。

  失去很多聲音細節的一個最大後果,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聲場”表現水平低下,聲場 的意思就是現場的聽音感覺,能分辨出、甚至閉上眼睛聽的時候彷佛能“看到”好像現場的聲音來源、位置等等,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果追求重低音音效,就會損失很多聲音細節,現場還原不準確。

  低音沉重的耳機調音直接影響到唱歌人聲的還原性,即在聽流行歌曲演唱的時候歌手聲音明顯要低沉一些,相對而言,高度保真還原的耳機能達到覺得歌手就在面前演唱的現場感。

  耳機低音過重的危險是損害聽力,有低音炮的2.1電腦音箱低音再強勁也是離耳朵比較遠,而耳機是緊貼耳朵,長時間聆聽重低音音效就很可能對聽力造成傷害,比如耳鳴、甚至暫時性失聰。

  但是重低音音效確實很多人覺得聽著帶勁,所以如果就是喜歡這樣風格,那麼就可以儘量調低音量,保護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