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唱歌時為什麼戴耳機

  在演唱會或者各種歌唱比賽中,總會看到選手,歌手會帶著一個耳機,那麼這個耳機究竟有什麼用處呢?小編帶你揭祕!

  歌手唱歌時戴耳機的原因

  原因一、場地較大,嘈雜

  在面積較大且使用錄播伴奏***而非現場演奏***的演出現場裡,分佈在不同位置的音響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迴音,加上電子裝置本身的延遲等原因,歌手如果僅憑自己的耳朵去辨識音樂並跟著演唱,實際出來的歌聲與音樂在拍子上是不同步的,所以需要帶耳機來排除干擾,耳機裡放的是同樣的伴奏。此外有需要時後臺的工作人員也能通過它跟臺上人員進行溝通。

  另外,大型演唱會現場,有一個叫做Porgrammer的角色,或者好聽點兒叫音樂總監。他會監視每一個單元的聲音狀況,會用耳機通知每一個快了的或者慢了的樂手,讓他們找回自己的節奏。這東西,不能喊出來吧。

  原因二、歌手唱歌戴耳機,很重要的一點是要隔音,理由如下

  1、臺下無數歌迷再跟唱,歌手是唱的,歌迷是吼的,必然跑調,萬一你跟著一堆歌迷跑調,怎麼辦?

  2、常常為了舞臺效果會製造煙火等效果,這就給歌手製造了噪音,弄亂了節奏,怎麼跟得回來?

  3、常常開始唱歌前,歌迷的尖叫聲仍有一定的慣性,歌手聽不清楚伴奏,怎麼辦?

  所以戴耳塞,最重要的還是隔音。耳機相對於現場都是最近的音源,排除了很多幹擾。

  但是最近的音源不等於最準確的音源。這得從舞臺監聽的技術說起。

  組過樂隊的朋友可以知道,樂器都要先接上一個回放音箱再接到和音器,最後經過各種裝置到音箱放出來給觀眾聽,所以實際是那個回放音箱的聲音是最實時的,仔細觀察你們可以發現,現場表演,每個樂手後面***樂隊除外,他們要跑來跑去***都放著一回放音箱,體積還不小,潘瑋柏的演唱會比較容易看見,五月天DNA演唱會最能說明這點,鼓手唱“慾火燃燒我”的時候,鏡頭明顯可以看見貼著鼓手背後,還放著一個很大的三角音箱。

  所以其實歌手戴耳機,其中一點是要聽到別人的聲音響來了,以確定自己要什麼時候進歌。但是要很準確監聽,還是靠那個龐大的回放音箱,因為它直接接在自己裝置的輸出上,也只會發出自己裝置的聲音。

  如果樂手可以坐在離回放音箱很近的地方,清楚的聽到音樂,對耳機的隔音要求就沒這麼高,選擇他們自己喜歡的耳機就可以了。

  但是歌手特殊在不能有一個箱子追著他跑,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哪怕舞臺稍微有一個地方突出來一點點,歌手都可能會站出去靠近歌迷唱,都會放一個三角音箱在地上配合。舞臺前面那排音箱,就會直接發出歌手話筒接收到的聲音。但是現場實在太吵了,於是歌手不得不需要一個隔音效果非常好的耳塞。

  這是否說那些回放音箱就作廢了?一般舞臺背後都有一個音箱***樂隊表演很容易看到***,音箱外有一個話筒。沒錯,所有耳機接收到的,就是那個話筒收錄到的從音箱發出來的經過和音器整合過的聲音。和音之後不代表不能調聲,只是讓各種聲音之間不這麼疏離,顯得聲音很假,是一個初步的聲音處理。所以這一個迴路,就使得聲音會慢了一點。

  而且調音師會配合舞臺表現調整音樂再輸出,為了讓歌手聽到的聲音不隨著調音師的調音改變而改變,這就要求耳機監聽的聲音要單獨分離出來處理再輸出。

  所以,既然放給觀眾的音樂和耳機聽到的音樂是分開處理的,耳機聽到的聲音,和觀眾聽到的聲音,是不一樣的!那不意思說歌手會跟錯節奏嗎?

  不是的,我們平時聽到的所謂虛擬環繞,就是藉助一定的聲音延遲,製造出來的效果,所以耳機的輸出延遲不影響歌手的判斷。但是當聲音簡單時,耳朵就很容判斷出聲音的延遲。比如很多歌手在唱舒緩的情歌,或者自彈自唱時,都會不由自主的把耳機摘下來,比如周杰倫就有這個習慣,這時就要靠那些回放音箱作為監聽。一般唱這類個現場也比較安靜,不會因為沒帶耳機而受到干擾。

  所以舞臺使用耳機更多的是隔音,來排除外界干擾,但是監聽,仍不是最好的一種手段。監聽還是箱子最理想,哪怕是歌手現場整場都用耳機,也要準備好足夠多的回放音箱覆蓋舞臺,以應對千鈞一髮的一刻,讓歌手安心演唱

  專業歌手的歌唱技巧

  飽滿的氣息

  在美聲唱法傳入之前,中國民族聲樂演唱中多使用胸式呼吸法,該種呼吸法雖然能夠保證咬字吐字不受影響,但是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即氣息吸入較淺,而且還會造成擴胸和喉部肌肉的緊張,從而使發出的聲音乾癟,沒有光澤。而美聲唱法所採用的是胸腹式聯合呼吸法,這也是當今世界上公認的科學呼吸法。其充分發揮了橫膈膜的積極作用。吸氣時橫膈膜下沉,腰腹部和兩肋向外擴張,以騰出更多的氣息空間。呼氣時,橫膈膜迴歸原位,並對氣息起到有力的支撐,從而保持氣息的充足。

  靈活的共鳴

  共鳴也是聲樂演唱中的一門關鍵技術。根據共鳴腔體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胸腔共鳴、頭腔共鳴和口腔共鳴。不同的共鳴有著不同的音色效果,需要演唱者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選用。

  精準的咬字吐字

  字正腔圓是中國聲樂藝術中重要的審美標準,而如何實現字正腔圓?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精準地吐字咬字。咬字頭、吐字腹、收字尾這三個過程,都能夠分毫不差,真正做到字正腔圓。

  多樣的潤腔

  潤腔是中國民族聲樂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所形成的一套對唱腔加以美化、修飾和潤色的獨特技法。而在聲樂演唱中,需要能根據具體的演唱內容,對潤腔技法進行靈活的運用,使得發出的每一個聲音都像是精雕細琢的珍珠,飽滿、圓潤和剔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