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的相關技術詳解

  隨著唱歌軟體的湧現和人們水平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會把自己的歌錄下來反覆聽。那麼錄音後對於聲音的音量、壓限、混響、均衡、降噪等技術你有掌握嗎?接下來小編就為您介紹錄音相關技術的詳解。

  錄音相關技術詳解:降噪

  有人說了,降噪我會啊,選取一段噪音波形為樣本,然後再整體降噪唄,慢著,這個地方就容易出問題,首先你要聽一下噪音屬於哪一類?在人聲裡佔到多大的比重。我建議你不要用這個方法,因為這樣會吃掉你的聲音,還會讓人聲產生吭吭巴巴的現象。所以我建議這個方法要慎用,而且取樣的時候儘量採最小最平直的一部分噪音。如果降噪完畢在人聲中間還有噪音啊、喘氣聲啊,我建議你直接把那一部分靜音,這樣儘管人聲裡還有一點噪音,但是被人聲掩蓋,人聲間歇時又是靜音,整個人聲就會聽起來比較乾淨。說一千道一萬最好是錄音的時候就把好關,儘可能的減少噪音錄入。

  錄音相關技術詳解:音量

  音量也是人聲是否清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錄製完成一軌波形後,先看看波形的縱向大小,一般振幅在2-2.5左右聲音比較好。然後在混縮的時候用這樣的辦法判斷你的人聲音量是否合適:

  把監聽音箱的音量關到最小,然後稍微開一點,這個時候因該只能聽到人聲比較清楚,其他的聲音都若隱若現,然後再開大一點,這時候可以聽到吉他、貝司泛音、嚓的聲音比較清楚,然後把音量開到一般狀態下,這時候鼓和貝斯清楚的鋪開了。然後把音量整個放到最大,聽一聽什麼東西錄爆了。實際上這是人的耳朵的聽覺特性決定的,先是接近人聲的中頻,然後是中高頻,然後是低頻。

  做音樂和聽音樂的人不同之處在於,做音樂的人往往要試著聽清楚每個細節、每種聲音,但聽音樂的人往往只注意他想聽到的,所以在一首歌裡,人聲是一定要讓別人聽清楚的。試想你自己路過一家音像店,無意識的聽到了一首歌,你注意的是什麼?-----是歌手唱歌的聲音。我認為合適的音量和混響是構成聲音清晰與否或者靠前靠後的重要組成。

  錄音相關技術詳解:壓限

  完成了上面的一些工作以後,下面開始最重要的兩步工作:壓限和混響

  首先講壓限在人聲處理中的合理使用,如果你還不懂什麼叫壓限,那麼請你去看看胡戈的文章《動態大法》,簡而言之,壓限就是一個音量調節鈕,在你聲音太大的時候給你關小一點,在你聲音太小的時候給你提升一點,是你的音量始終保持在一個比較平均的線上。我常用的是wave3.0外掛包裡的rcl,但是通過試驗我發現wave3.0的多段壓限器c4更適合處理人聲。

  這是c4裡預設的一個vocal的壓限值,大致你可以看出:縱向是音量值,在正負6db這個範圍內***紫紅色範圍內***是正常範圍,超過這個範圍就進行處理。然後你可以看出橫向分出了4個區域,這才是c4的精髓所在----分段壓縮,事實上,有了c4以後,我已經很少對人聲在做什麼均衡處理了,靜態的均衡總是在這裡合適在那裡又不合適,調來調去非常麻煩,而c4的均衡和壓限一樣是動態的,而且是緊密聯結在一起的,下面我著重一下這種動態的均衡和壓限結合的好處。

  先這樣講吧,假設你的作品裡有四個樂器,貝斯、吉他、鼓、鋪底絃樂再加你的聲音,從頻段來講,貝斯和底鼓在低頻段,高把位的吉他和高音區的絃樂在高頻段,然後及他的中音區、貝斯的泛音、絃樂的中音區、你的人聲都在中音區,這只是我們的劃分,事實上每種樂器混在一起的時候並沒有這樣明顯地劃分,往往在各個頻段劃分的地方重合了一大隊聲音,這樣的結果是各個樂器聽起來都不明顯,全部參雜在一起,一會兒聽不到貝斯了,一會兒人聲又蒙了。c4的作用就在於將效果分致於各個頻段,通過動態的壓限和均衡將各個頻段的聲音清晰化,比如說貝斯,通過處理,就老老實實的佔據了低頻,超過低頻的聲音就被壓掉了,這樣該是哪個頻段的聲音就在哪個頻段,大家相安無事,誰的聲音都清晰可辨了。所以我一般在最後混縮前要用c4處理***應該是梳理***一遍。

  這也是c4的一個預設值叫popvocal,你注意看看和上面那個標準的人聲處理有何不同?***像我剛才講到的,POP的人聲因為常常加很多的混響,所以為了清晰一般要將高頻提升一點點,因為在聲音裡高音的指向性最強,低音最差。***看那個紫色的區域!在3K的時候開始提升一直到16K,這就是一般人聲音的主幹部分***也是最清晰最好聽的部分***如果你錄的人聲是男低音或女高音,你可以手動把4k那個地方的灰色小卡子調整一下,然後相應的調節均衡的量,一般來說沒有固定的預設值,在我錄《生於七十年代》cd的時候,由於歌的風格和配器的不同,我調整的值也不同,《習慣》這樣重一點的東西,我把紫色部分整個拉下來了一點,高音區也不上調,和整個音樂配起來,人聲就融入其中了,而《凸凹》則相反,基本上就用了上面這個值處理,試想想如果整個音樂偏向中低頻,你的人聲尖利地在高頻是怎樣的感覺***除了刻意的音樂試驗***,所以有人說總感覺人聲和音樂融不到一起,出了合適的混響度之外,這也是重要的原因。從mastering的角度來說,合理平均的將聲音分配到各個頻段,整個音樂才會顯得飽滿,你的工作就是將該去哪裡的聲音分配到哪裡,別叫他亂跑而已。怎麼樣,找出你的人聲檔案,自己聽聽你的聲音然後調整著看哪一段頻率是最動人的,對了,我建議你在CAKEWLK或SAM裡作為效果外掛使用,不要對音訊進行破壞性處理,否則做壞了後悔不說也不太方便。實際上,壓限還要和混響一起來使用,左右權衡才能試出來最好的聲音。

  錄音相關技術詳解:混響

  我用過很多的混響器,獨立的和外掛,兩年前我還覺得軟體混響甚至比不上卡拉OK的混響,***主要是CAKEWALK自帶的那些混響器給我留下的壞印象***,但是這兩年間軟體和硬體的突飛猛進不由得讓人對軟體的能力刮目相看,我所看好的軟體效果有兩類,一類是MASTERING類,我認為2年內混縮軟體一定會和大型的錄音棚平分秋色;第二類就是單獨的效果器外掛,像壓限和混響類的外掛,已經完全具備了和上萬元的硬體裝置競爭的資本。

  說了這麼多,就我個人經驗和喜好來講,對於人聲,我常用的混響效果器有UCNATIVE-REVERB和ULTRAFUNKFX-REVERB,前者號稱可與價值數萬元的混響器相比,甚至有人說他是最好的效果器,但當我用了後者以後,我個人認為ULTRAFUNK的混響更好,或者在這裡說更適合人聲,但是混響是沒有固定模式的,人聲的不同,混響的比率也不同,只有用你的一對耳朵用心去聽才能知道你最適合的混響效果是什麼。這裡我只講講混響器的用法和例項,以作借鑑之用。

  ULTRAFUNKFX-REVERB的選項作用:

  1:LOWCUT和HIGHCUT:低於某一個值和高於某個值的部分將會被被剪下掉,這樣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保證加入混響的聲音比較集中在某個頻段上,對於人聲來講,極低和極高的頻段加上混響都會帶來干擾,聲音或發矇或混濁不清。

  2:SHAPE,這裡可以調整房間的形狀,有三個選項ROUND、CURVED、SQUARE分別為圓形、橢圓形和方形空間***比過我認為如果還能有空間比例調整就更好***,要記住這裡並不是空間大小,在這裡選定了空間形狀後,點選上面那個ROM的按鈕,才可以調整大小。

  3:DIFFUSE,看這個鈕上面的圖就知道“-”號是越來越清晰,“+”號是越來越模糊。

  4:COLOR,這個選項很有意思,他把混響度對聲音的影響形象地比作“冷”和“暖”,左下為最暖,右上為最冷。

  5:PREDELAY,延遲的時間,以毫秒計算。

  6:VALUE,所有的ROM、DECAY、SIZE的值都可以通過它來調整,還包括了一些預設值在裡面。

  7:乾溼混合度,IN為輸入的原聲,OUT為加了效果後輸出的聲音,MIX為加效果的量。

  8:這一部分我認為才是精華所在,淺藍色的部分是低音區的混響量,更淺藍色的部分是高音區的混響量,每個人的聲音不同,男聲和女聲也不同,我認為對於人聲,混響加在不同的頻段上是不同的,這個量因人而異,把你的聲音調出來,細細的調整這個值,試試看給高音區和低音區加不同量的混響,上下左右細細的調整,你會找到一個最適合你的值,這時你的聲音應該是這樣:把人聲混到音樂裡,你不大能聽得出加了混響,應該是清晰乾淨的人聲,單獨聽人聲,應該是圓潤通透,混響是讓你的聲音不發乾、發澀,而不應該讓你的人聲帶著迴音像是從天國傳來。試想一下,你和歌手面對面處在一個很大的錄音棚裡,他的聲音雖然帶有混響,但讓你來聽仍然是很清晰很直接的。含混不清的混響會讓你的人聲像隔了一層東西或者相隔甚遠。切忌切忌!主唱的人聲是一首歌裡最直接最主要的部分。

  9:這一部分裡的前三項和TCNATIVE一樣,不過最下面的WIDTH裡有一些選項,是你讓你的聲音集中在中間還是更寬廣,多試試看。

  在PRESETS裡還有一些預設的選項,你可以調出來試試看各個調節鈕有什麼變化,都有什麼作用,然後大膽的除錯,直到找到你認為好的混響,然後回到歌裡,將人聲混在歌裡聽看效果如何,如果不行,再回來調整。這是個耐心而又細緻的工作,記住:慢工出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