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走心是什麼意思

  多時候聽別人評某歌手唱歌走心,批評的時候有時會說這人唱歌“不走心”。在《我是歌手》播出之後這個詞彙頻繁出現。那你知道嗎?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唱歌走心是什麼,僅供參考.

  唱歌走心一詞的來源

  起源於好聲音導師楊坤

  “歡迎你來我這張原創大碟,我這張唱片的主題,就是要做一張2014年,讓所有人走心、感動的歌! ”“走心”、“感動”、“真摯”,這幾個關鍵詞被楊坤反覆提及,他總是低調地說:我沒別的,就憑一顆真心。

  楊坤對自己的原創專輯有著明晰的規劃,那就是要在2014年感動中國。這張“最走心唱片”是他挑選歌曲的條件。楊坤說,雖然它是“開錄到現在最簡單的歌”,但“這麼簡單、樸實的歌,能夠感動別人,就是走心了。 ”很多現場觀眾預測,“走心”會成為“32場演唱會”之後新的傳說。

  唱歌走心的表達

  演繹一首走心的歌曲,在許多人看來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認為“歌曲的情感”是一種摸不著的神力。然而“有靈魂的歌聲”歸根結底也就是聲帶的一種物理運動,是看得見、甚至是一堆資料的東西,屬於聲樂範疇的一門科學。一首歌是否走心,決定於聽眾的心理和歌者的演唱技術兩大因素。

  聽眾心理因素:是聽眾的主觀認識,是一廂情願的自我代入,是一種“被走心”的狀態。同樣還有歌者的身份、背景等等這些社會因素使然;

  歌者演唱技術因素:是歌者在演繹過程中對歌曲技術層面上的把控,要成為一個所謂的“靈魂歌者”,首先要成為一個演員,而歌詞就是劇本,這時就要看歌者對歌詞的領悟力了。在自我帶入後做出恰如其分的反應,毋庸置疑也是技術的一種。

  想象一個毫無音樂素養,甚至是五音不全的路人在你面前唱《南山南》,你會被他感動嗎?而當他身上被附上標籤——是“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的那個男主角,頓時他的歌聲是否也就有了“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