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秧歌古箏譜

  關東秧歌 曲目介紹

  關東秧歌是著名古箏演奏家呂殿生的作品。

  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希望您會滿意。

  

  關東秧歌 作者介紹

  呂殿生,著名古箏演奏家、音樂編審,現為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副祕書長、中國東方音樂學會古箏研究會理事、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主要論著及合作改編的有:古箏獨奏曲《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江河水》、《二泉映月》等古箏曲。論著有《滿族音樂史稿》、《箏曲文萃》、《五聲箏移調規律》等。所編輯出版的書刊有80餘冊***集***。

  關東秧歌 作者練琴體會心得

  藝術貴在有神。神就是指演奏者要聚精會神地深入到音樂所表達的內容中去。引人入勝。出神入化;要在“引”字上狠下功夫。演奏要有氣概,氣魄和氣勢。要有鮮明的藝術風格和音樂形象。俗話說:“裝龍像龍,裝虎像虎”,而且要達到“像極了”的程度,這就是有了神采。藝術的神采來源於生活和感情的藝術理解。李樹堂先生在教學中。強調學琴要從詩,歌,文,藝中攝取藝術營養,提高理解能力,對所奏樂曲作細緻深刻的分析。由表及裡,由生而熟,由熟而巧,由巧而妙,由妙而入神…….。恰似“畫龍點睛”,神乎其神。在“鐵杵磨繡針”的功夫下,從“淺盡則專”,“苦盡甜來”才結下表演藝術的甜美碩果。初學者,要求從“形似”到“神似”的過程中,切不可裂等以求。正如中國書法必須在正楷上下功夫,運筆的逆入平出,收筆藏鋒,凝韻收斂,立骨出神,使內有雄勁之氣,外有端麗之姿,然後再學行書,草書,用功日久,才能揮灑自如,自成法度。到了“明規矩而守規矩”的“形似”階段,然後再進而向“神似”方面發展——“脫規矩而又合規矩的”的“神化”境界。

  對練琴習藝,要高標準嚴要求,不斷的提高豐富美學境界,去從內心理解,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提高器樂***包括箏***演奏藝術在時間,空間方面達到聲情並茂的構思和佈局。即思想感情,節奏,音勢,力度和音質,音色層次上的對比,變化設計藍圖。俗話說:“要在臺上走,必先心裡有”。曹正先生在古箏教學中,為使學的人理解樂曲內容和思想感情,從詩,詞,歌,賦,樂舞資料文獻中,摘錄成《箏曲解說》一書,下面用幾個字來概括其內容:

  靜——摒陳雜念,全神貫注,練演之際,旁若無人。

  鬆——內外放鬆,由鬆入柔,積柔成剛,忽見忽藏。

  正——正中不偏,無過不及,不大不小,妙在正好。

  圓——曲圓收放,剛柔相濟,抑揚頓挫,內外協調。

  舒——舒展大方,泰然自若,分寸自然,心情坦蕩。

  勻——表演藝術,節奏均勻,情急急應,情緩緩隨。

  輕——動作輕靈,不僵不殆,說來就有,得心應手。

  穩——對比變化,處處穩重,快而不亂,慢而不散。

  度——先練開展,後求緊湊,尺寸分毫,細緻精到。

  氣,又叫做“心氣”,指音樂的氣質。演奏者的音樂呼吸,與聽眾的生理呼吸相默契,從而達到“臺上”,“臺下”息息相關,脈脈相通,同呼吸共脈搏的理想境地——先動己,後動人,演員是聽眾的“知心人”,聽眾為演員的“知音人”。在藝術的空氣裡,氣勢騰挪,一片神行,自己和觀眾的情緒,緊緊聯絡,化為渾然無間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