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知識及鋼琴學習方法

  在鋼琴學習中,由於起點、教學方法及學琴目的不同,容易導致一些教師、學生在教學理念、練習方法上有失偏頗。那麼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誤區一 捨不得慢練。“快就是好”

  現象一:在教學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彈琴時,盲目求快,一首作品下來停頓數次,彈奏不清,模糊一片。

  原因:對彈奏速度的認識模糊,聽覺差,手指功底沒跟上。

  修正辦法:學會慢練,尤其在視譜最初階段,要有將每個音力度彈到底的清晰彈奏。在慢練時,注意單手旋律的句子、停頓及旋律走向,在雙手合成時,注意和聲、伴奏織體的進行。

  現象二:處理作品時,遇到漸強或強就快彈,誤以為強就是快。

  原因:對強和快的概念混淆不清。

  修正辦法:分清強與快的概念上的區別,在強奏時伴有力度的驅使,但仍要保持原有的速度。

  現象三:好彈就快彈,不好彈就放慢。

  原因:節奏不穩,大腦控制及自我約束力差。

  修正辦法:加強區域性的難點練習,可用慢練、變奏練、疊加練等強化練習直至將難點彈奏得熟練順暢為止,再進行全曲的完整彈奏。

  :誤區二 奏法不規範,“一句到底”

  在鋼琴彈奏中能識別與分清並會做“斷、連、跳、頓、句”是對學生在練習中最基本的要求。斷,是斷奏,是在沒有連線標註下的音與音之間的斷開彈奏;連,是指連奏,是在有連線下或標有legato時的音與音之間連貫彈奏;跳,多是在音符的上方標有跳音記號或標有staccato時的短促而輕快的彈奏***一般縮短原音符時值的一半***;頓,是在音符的上方標有向下的三角符號***一般為奏原音符時值的四分之一***。當然,這些只是理論上的計算,重要的還是看作品的需要和正確的表達;句子的劃分猶如文章中的標點符號及聲樂演唱中的呼吸般貫穿彈奏始終。找出音樂的停頓、句子、段落,並通過抬手錶現出來,是十分重要的。而一些學生彈奏時,往往忽略這一點的原因在於:

  ***一***對所彈作品分析不夠。

  修正辦祛:養成練習之前分析作品的好習慣。這種分析不一定要從專業的“作品分析”的角度,但至少要先分清旋律的奏法標記、句子以及作品的段落與層次;

  ***二***不明確各種奏法的標記和表現手法。

  修正辦法:正確區分和演練常用的基本奏法,即“斷、連、跳、頓、句”;

  ***三***忽略或不會準確地分句和表達。

  修正辦法:按照樂譜分句的常見形式,一般有5種抬手提示和可能,如斷線抬手***即兩音之間連線斷開並形成距離***、休止抬手、段落抬手***細雙線***、反覆記號抬手和同音抬手等。

  :誤區三 盲目拔高,“急於求成”

  進入能獨立識譜階段後,一些音樂感覺好或進度較快的學生,往往容易忽視循序漸進的階段練習,認為自己可以自學了,於是超前自學,急於考級,盲目拔高,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由於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和老師的正確指導,很多識譜及彈奏上的問題、錯誤百出,這樣勢必造成知識面窄,彈奏技術單一。其主要表現為:

  ***一***在五線譜上標註簡譜,

  修正辦法:遵循傳統教材,由淺入深,由低到高, ***對個別曲目在技術相同的前提下可以考慮跳過***。

  ***二***跳躍選擇課程。

  修正辦法:增加練習作品的密度,強化紮實的功底,注重平時基本功的積累;

  ***三***忽視小品彈奏,一味求大。

  修正辦法:多彈精典小品以拓寬視野,多練、多聽、多看。

  :誤區四 心中無數,粗糙彈奏

  在檢查作業時,經常遇到這樣的學生,彈奏多次停斷、指法濫用、錯音連篇。老師懊惱,學生頓足。其根本原因是學生在練習時心不在焉,盲目背奏、養成了粗糙彈奏的“惡習”。

  如何應對粗糙彈奏?在鋼琴學習中,應該說奏法、句法、指法是貫穿始終的。關於奏法和句法的劃分,前面已提到過,而指法的準確和科學的自行設計更不能忽視。

  修正辦法:

  1、要注重對一首作品的第一次識譜的準確無誤, “什麼音?用幾指?怎麼彈?”這對以後的彈奏興趣的培養、彈奏的準確與熟練都非常重要。

  2、要在練琴時做到心中有數,“要用心、要動腦”每個音符的位置、長短、指法與相應聲部的配合,聲部進出等,都要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3、要將平日練習、回課與考試區別對待。平日必須做到不放過一個錯音,要慢練、細摳,而回課或考試時則要做到完整、流暢。

  :誤區五 忽視基本功的練習,“手型、觸鍵顧不過來”

  有的學生彈起琴來,連學生自己都承認“能彈下來就不錯了!”至於標準手型、規範觸鍵等,全被拋到腦後。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一:原本就沒有規範地練過***坐姿、手型、觸鍵等***。

  修正辦法:從最基本的練習做起,可以通過相關手指練習《哈農鋼琴練指法》得以糾正手型和觸鍵。

  原因二:缺乏耐心和“一心多用”。

  修正辦法:鋼琴彈奏本身就是一個眼、手、腦、耳、口並用的過程,對幹要彈奏的樂譜及手部、腕部、肩部、足部等各部的活動都要同時兼顧才行,要能做到 “一心多用”,切不可心急,多做慢練習,要培養足夠的耐心。

  :誤區六 缺乏控制

  在處理作品時,經常發現學生強奏部分表現尚可,可是遇到標有P***弱***、mp***中弱***、dim***漸弱***PP

  ***很弱***等弱奏記號時,不是弱不下來就是沒了聲音,其原因就是手指缺乏控制,或是錯誤地認為弱奏就是沒有力度。

  缺乏控制還包括不會慢奏,作品一旦練熟就快奏,想慢都慢不下來,因此,鋼琴彈奏說到底還是一個控制問題,即大腦對作品速度、力度的控制。

  修正辦法:

  ***一***轉變觀念,音樂的表現不都是以強悍和響亮為美,學會手指的控制,如弱奏時的觸鍵方式、角度、力度等。

  ***二***嘗試用有控制的不同速度的練習***由慢速—中速—快速***。

  ***三***訓練聽覺,提高自辨能力。無論弱奏,慢練都要有靈敏的聽辨力。此外,多聽、多彈奏一些緩慢的抒情性小品。據資料記載,有控制地慢練,是中外鋼琴大師都十分認可和推崇的,“可讓音樂的意寓在大腦中根深蒂固”。

  :誤區七 踏板濫用,“一踩到底”

  在沒有正規學習踏板的踩踏時,對踏板的使用真可謂一“踏”糊塗,有的是跟節拍一起踩,將踩踏板當成拍點來用,想以此來增加所謂的“氣氛”;或用踩踏板掩蓋彈奏中的“瑕疵”,即通常所說的彈琴“埋汰”;更有甚者,則一踩到底,踏板放不乾淨。這樣不僅從根本上失去了踩踏板的意義,更重要的是破壞了和聲效果,使得和聲混濁,旋律模糊,影響聽覺和審美。“踏板的使用,猶如在操縱著鋼琴的靈魂”,這是被鋼琴大師共識的。那麼,究竟該怎樣使用踏板呢?

  ***一***鋼琴踏板的踩踏是有一定要求的,即身體坐正,雙腳前後分開,以右腳跟為支點,腳掌踏貼在踏板上,在踩踏時,腳掌不可以離開踏板***在使用雙踏板時也同樣***否則會發出連擊的聲音,影響彈奏效果。

  ***二***切分踏板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有時也稱為音後踏板。最簡單的操作是先彈後踩,即先彈出音或和絃,隨後瞬間踩踏,在彈下一和絃時,立刻鬆開踏板再踩下,連續交替進行下去即可。

  ***三***碎音踏板通常又稱為抖動的踏板。更明確地體現了換和絃就換踏板的基本原則,在具體作品中,根據作品需要如連續的二度級進、快速的音階或半音階、以及和聲的轉換、作曲家的意圖,作品的表達需要等分別對待。

  :誤區八 彈奏平淡

  有的學生在練琴時,毫無表情,音樂蒼白。

  原因一:對作品不瞭解,不感興趣,沒“吃透”;

  修正辦法:首先要對所彈作品有全方位的瞭解,如作品的創作背景、作曲家生平、時代風格、民族特色、表現寓意、音樂形象、甚至調式、調性、和聲進行等;

  原因二:缺少認真練習和求實求精的態度。

  修正辦法:養成規範、嚴謹的練琴好習慣,同時要多聽、多看、多受啟發,不斷提高自身音茶修養。

  :誤區九 終日苦練,可“效果不佳”

  有的學生,一旦學了鋼琴後就喜歡得愛不釋手,每天只要一有時間就迫不及待地練琴,可投入很多還不理想。可謂終日苦練,效果不佳。

  其主要原因有:

  ***一***只求時間,不求方法和效率。

  ***二***畏難情緒作祟,避重就輕,好彈的多彈,不好彈的就少彈。

  沒有科學的練琴方法,要想練出成績,僅有時間是不夠的,要講究練琴的方法,力求單位時間內的練琴效率,可不妨嘗試一試以下方法:

  1、選擇最好的練琴時間段,練新作業一般在上午,舊作業以下午為宜,如都在一個時段,也要將新、舊作業的練習時間比例分配適當,先練新曲目,後練老曲目。

  2、每天都要有選擇地將重點、難點挑出來單獨練習,切忌一遍一遍地“從頭彈到尾”或“好彈的多彈,不好彈的少彈”。

  同時要制訂學習計劃,如小時練琴計劃、周練琴計劃、近期學習目標、長期學習目標等。

  以上是針對學生在鋼琴學習中的問題、現象,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方法,僅供鋼琴教師和學生做參考。專家指出“無論是就讀於音樂學院的鋼琴專業的學生,還是業餘學習的愛好者,即便在他們中間存在著不同的側重點,不同的訓練方法與教學方式,但就鋼琴的技術性與音樂性的規格來說,應該是一致的、規範的”。

  因此,在鋼琴學習中,要規範彈奏,科學練琴,多借鑑中外鋼琴教學法,本著注重基礎、講求效率的原則,不斷調整學習方法,儘快走出鋼琴學習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