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消防知識培訓資料

  進一步增強廣大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提高自防自救和火災應急處置能力是消防工作的基礎。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消防的基礎知識

  一、火災的定義

  在時間和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

  二、火災的分類

  火災分為A、B、C、D四類

  1、 A類火災:指固體物質火災。

  這種物質往往具有有機物性質,一般在燃燒時能產生灼熱的餘燼。

  如木材、棉、毛、麻、紙張火災等。

  2、 B類火災:指液體火災和可熔化的固體火災。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瀝青、石蠟火災等。

  3、 C類火災:指氣體火災。

  如煤氣、天然氣、甲烷、乙烷、丙烷、氫氣火災等。

  4、 D類火災:指金屬火災。

  指鉀、鈉、鎂、鈦、鋯、鋰、鋁鎂合金火災等

  三、消防的方針:

  消是消滅,防是預防。預防為主,防消結合

  小學怎樣應對火場

  火場上,火勢發展大體經歷四個階段,即初起階段、發展階段、猛烈階段和熄滅階段。在初起階段,火災比較易於撲救和控制,據調查,約有45%以上的初起火災是由當事人或義務消防隊員撲滅的。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初起火災呢?

  1、消防知識的普及是成功撲滅初起火災的基本條件

  單位、部門以及每個家庭成員應不斷提高消防知識的學習訓練意識,增強自防自救能力,如參加各類消防培訓、參觀消防站、訂閱消防科普書刊、點選消防網站等。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訓練,具備一定的滅火知識和技能,是成功撲救初起火災的基本條件。2002年8月26日晚,因爸爸、媽媽陪爺爺在醫院看病,宿遷市實驗小學一名四年級學生獨自一人在家。當時停電,他點燃蠟燭躺在床上看書,不慎在其進入夢鄉時蠟燭燃盡,引燃了涼蓆,也烤醒了他。見到火起,他沒有慌張,而是沉著冷靜地跑去洗漱間取來用於擦地板的溼枕巾,往火苗上一蓋,火被撲滅了。這名學生成功處置初起火災的本領就來自江蘇省消防總隊向小學生贈閱的《小學消防課本》。

  2、及時準確的報警是控制火勢蔓延的關鍵

  無論何時何地發生火災都要立即報警,一方面要向周圍人員發出火警訊號,如單位失火要向周圍人員發出呼救訊號,通知單位領導和有關部門等,另一方面要向“119”消防指揮中心報警。不管火勢大小,只要發現起火就應向消防指揮中心報警,即使有能力撲滅火災,一般也應當報警。因為火勢發展往往是難以預料的,如撲救方法不當,或對起火物質的性質瞭解不夠,或滅火器材的效用所限等,都可能控制不了火勢而釀成火災。

  3、疏散與搶救被困人員是火災初起時的首要任務

  火災發生時,義務消防隊員和其他在場人員必須堅持救人重於救火的原則,尤其是人員集中場所,更要採取穩妥可靠的措施,積極組織人員疏散,要通過喊話引導,穩定被困人員情緒,及時開啟疏散通道等方法措施,積極搶救被煙火圍困的人員。只要方法得當,絕大多數火災現場的被困人員是可以安全疏散或通過自救而脫離險境的。

  4、掌握正確的滅火方法是成功撲滅初起火災的保證

  面對初起火災,必須掌握正確的滅火方法,科學合理使用滅火器材和滅火劑。

  冷卻滅火法是將滅火劑直接噴灑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的溫度降低到燃點以下,從而使燃燒停止。除用冷卻法直接滅火外,還可用水冷卻尚未燃燒的可燃物質,防止其達到燃點而著火;也可用水冷卻受火勢威脅的生產裝置或容器,防止其受熱變形或爆炸。

  隔離滅火法是將燃燒物與附近可燃物隔離開,從而使燃燒停止。如將火源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移到安全地點;採取措施阻攔、疏散易燃可燃液體或可燃氣體擴散;拆除與火源相毗鄰的易燃建築物,造成阻止火勢蔓延的空間地帶等。

  窒息滅火法是採取適當的措施,阻止空氣進入燃燒區,或用惰性氣體稀釋空氣中的含氧量,使燃燒物質缺乏或斷絕氧氣而熄滅。採用溼棉被、溼麻袋、沙土、泡沫等不燃難燃材料覆蓋燃燒物或封閉著火孔洞、桶口等,都是窒息滅火法。另外,居民油鍋起火,將鍋蓋蓋上即可滅火,如果液化石油氣器具發生火災,應先用浸溼的棉被覆蓋燃燒器具使火窒息或用滅火器對準火苗根部噴,再關閉閥門,以防回火收起爆炸,滅火以後開啟門窗驅散室內氣體。

  抑制滅火法是將化學滅火劑噴入燃燒區參與燃燒反應,終止鏈反應而使燃燒停止。採用這種方法可使用的滅火劑有乾粉、泡沫和滷代烷滅火劑等。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