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拉赫瑪尼諾夫的簡介

  謝爾蓋·瓦西裡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1873年4月1日生於俄羅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紀世界的古典音樂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音樂家拉赫瑪尼諾夫的相關資料吧!

  音樂家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童年

  謝爾蓋·瓦西裡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於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羅斯謝苗諾沃的奧尼加城的一個富庶的地主家裡。他的家庭有著很好的音樂環境,拉氏曾祖父曾經在聖彼得堡師從著名演奏家菲徳爾學習,拉氏的母親安娜·奧娜斯卡雅是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畢業生,拉氏的最早的鋼琴教育就來自母親,這使他從小受到了良好的音樂薰陶。

  1882年 拉氏舉家遷往聖彼得堡,9歲的拉赫瑪尼諾夫入學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師從德米納斯基學鋼琴。

  1885年 拉氏在表兄的介紹下,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茨維列夫,接受到極嚴格的訓練,從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茨維列夫的弟子,拉氏有機會去圈裡的聚會,先後見到了魯賓斯坦,塔涅耶夫,柴科夫斯基等,並對他後世的創作,產生了影響。

  1887到1888年 拉氏寫出了第一批最初的作品。包括《樂隊諧謔曲》和一些鋼琴小品。18***,他考入了莫斯科音樂學院,從此開始接受更為嚴格、正規、系統的教育和訓練。他跟著名鋼琴家齊洛蒂學習鋼琴,還跟隨著名作曲家塔涅耶夫和阿連斯基學習作曲。

  音樂家拉赫瑪尼諾夫創作成名

  1890年夏 拉氏來到家鄉伊凡諾夫卡,在那裡他遇到了日後的妻子同時也是自己表妹的娜塔莉婭·薩蒂娜。墜入情網的拉氏為心上人寫了一首六手聯彈的圓舞曲和浪漫曲。回到莫斯科後,拉氏動筆創作了管絃樂《曼佛雷德》,這部作品的靈感來自柴科夫斯基的同名交響曲。

  1891年和1892年,他先後以優異的成績在鋼琴和作曲班畢業,從此開始了他獨立的音樂家生涯。1891年 拉氏在家鄉完成了《第一鋼琴協奏曲》。12月回到莫斯科,向自己的老師阿連斯基獻上了第一部交響詩《羅斯基斯拉夫王子》。

  拉赫瑪尼諾夫早期是以鋼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躍於國際樂壇的。他在演奏中,他兼收前輩諸鋼琴大家之長,建立了自己所獨特的演奏風格,成為當時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傑出鋼琴演奏家。

  1892年,為舉辦音樂會的需要,他創作了許多鋼琴曲,同時還作了交響幻想曲《懸崖》、《茨崗主題狂想曲》等大型樂隊作品。這年3月 拉氏在音樂學院舉辦了自己的音樂會,演奏了自己的三重奏和《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另一方面,拉氏加緊創作畢業作品根據普希金長篇敘事詩《吉普賽人》改變的歌劇《阿連科》。這一年,拉氏獲得金質獎章,以優異成績從莫斯科音樂學院畢業;畢業之後的拉氏馬上投入到繁忙的音樂會演出之中。期間,拉氏還完成自己最出名的作品之一《升C小調前奏曲》。暑期,拉氏非常放鬆,相繼完成兩套藝術歌曲和一首幻想曲。還有從萊蒙托夫詩歌中獲得靈感創作的幻想曲《岩石》。

  音樂家拉赫瑪尼諾夫的人物軼事

  1、鋼琴對小時候的拉赫瑪尼諾夫是一件懲罰工具,據說其母懲罰小拉赫瑪尼諾夫時,會要求他坐在鋼琴底下。

  2、拉赫瑪尼諾夫的身材高大,擁有一雙巨大的手,左手能輕易按到跨十二度的琴鍵,故此並非所有人能演奏他的作品。他的身材可能與一種名為馬凡氏綜合症***Marfan Syndrome*** 的遺傳病有關,患者其中一個徵狀是修長的四肢及手指。

  3、拉赫瑪尼諾夫曾居於其師茲韋列夫的寓所內,由於同學們練習的聲音過份嘈吵,拉赫瑪尼諾夫向其師要求一個較寧靜的環境以專心作曲而引發爭執,最終令兩師徒拆夥。

  4、拉赫瑪尼諾夫於莫斯科音樂學院畢業時,獲評審委員一致推舉為第一榮譽畢業生,其師茲韋列夫亦是評審委員之一。茲韋列夫於畢業禮時,更以金錶作為賀禮贈予拉赫瑪尼諾夫,兩師徒亦冰釋前嫌,此金錶亦成為拉赫瑪尼諾夫珍而重之的物品。

  5、拉赫瑪尼諾夫接受心理治療時,其治療師尼古拉·達利***Николай Даль/Nikolai Dahl***要求他每天接受診治,拉赫瑪尼諾夫每次均需坐於漆黑的房間內,聽治療師不停重覆說:“你將開始創作協奏曲…你會工作得稱心如意…你的協奏曲會是最好的…”拉赫瑪尼諾夫最終於診療期末時,完成了著名的《第二鋼琴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