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素材勵志故事

  作文,對於高考來說是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的,好的素材可以讓你揮灑自如的書寫作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1:

  母親難產 孩子出生患腦癱

  18年前,陳超的母親難產,導致胎兒大腦缺氧,陳超出生後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急搶救才保住性命。

  “當時我們都認為沒有問題,但10個月大的時候,我們發現他的左手始終握著拳頭,不像其他嬰兒一樣會在床上爬。”陳超的父親陳玉軍說,“醫院確診孩子是腦癱。”為了給陳超看病,陳玉軍夫婦跑遍了大半個中國,花光所有積蓄,但病情並沒有太大的改觀。

  為了讓陳超以後的生活有著落,陳超父母決定再生一個,6年前,陳超弟弟出生了。而一家人的生活隨著弟弟的出生和母親的下崗,愈發艱難,一家4口靠著父親一月2000多元的工資生活。

  百倍付出 畫直線練了一週

  因為腦癱後遺症,這名18歲的少年,全身最有力的部位就是右手,用它吃飯、寫字、上網……左手基本喪失活動功能,走路時左腳會跛,著急的時候說話還會口齒不清。甚至連繫鞋帶、洗澡等對於常人來說非常簡單的事情,他做起來都十分費勁。

  像陳超這樣的情況,要學習就要付出比別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陳超母親記得,小學時,陳超開始練習握筆,先努力讓筆尖不晃動,再慢慢練習寫字速度;她還記得,小學畢業時,陳超因為身體原因被心儀的初中拒絕時痛哭的臉龐;她還記得,初中時,用尺子畫直線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陳超用了快一週的時間才練會。

  兒子被錄取 父親“感謝川大”

  語文101分、數學138分、英語124分、理綜249分,總分612分。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高考,陳超的分數高出四川省重點線50分,被四川大學環境科學專業錄取。

  此前,陳超及家人曾十分擔心因為身體原因被大學拒之門外。陳超父親陳玉軍在得知兒子被四川大學錄取後說,他十分激動,心裡懸著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他說:“兒子腦癱很不幸,但幸運的是趕上好政策,感謝川大。”

  “中學時,陳超的衣服都是拿回家洗,洗澡也都是他父親給他洗的。他生活不能自理,獨自一人在成都可怎麼辦?”母親說,陳玉軍要工作,她又要在家照顧小兒子,如今,除了學費問題,陳超在大學的生活成了她最擔憂的問題。

  2:

  理查·派迪是運動史上贏得獎金最多的賽車選手。當他第一次賽完車回來,向母親報告結果時,那情景對他後來的成功有很大的影響。

  “媽!”他衝進家門,“有35輛車參加比賽,我跑了第二。”

  “你輸了!”他母親回答道。

  “但是,媽!”他抗議道,“您不認為我第一次就跑了個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嗎?”

  “理查!”母親嚴厲道,“你用不著跑在別人後面!”

  接下來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稱霸賽車界,他的許多項紀錄到今天還保持著,沒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確地激勵自己,對自己充滿自信的人,往往就能獲得成功的青睞。

  話題:“激勵的價值”“成功與自信”“家教教育”

  3:

  在許多國人眼裡,海爾這個成功企業已經很強大,很了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蹤報道海爾多年的記者卻說,在他接觸到的諸多企業中,海爾的“憂患意識”是最強的。海爾集團執行長張瑞敏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個16年平均年增長速度達用81.6%、年銷售收入已突破400億元。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外都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能有這樣的意識,很值得我們深思。按照張瑞敏的說法,他們進軍中國的戰略非常簡單:贏家通吃。他們的目標就是不給你留任何一點市場和地盤。毋庸諱言,我們的許多企業,不要說弱勢企業,就是像海爾這樣的佼佼者與世界500強相比也還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絲毫放鬆和懈怠。實事求是地正視挑戰的嚴峻性,充分估計到競爭對手的力量和困難的一面,向最壞處著想,向最好處努力,這樣才較為有益,而較少有害。

  分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海爾的成功告訴我們,沒有憂患意識,不努力進取,就等於自取滅亡。

  話題:“憂患意識”“知己知彼”

  4:

  在美伊戰爭中,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揚言,他已擺好城市遊擊巷戰的陣勢恭迎美國大兵。在摩加迪吃過巷戰苦頭的美軍不敢掉以輕心,他們在苦練怎麼打勝仗的同時,也在苦練打敗仗後如何當俘虜。戰俘訓練課程的名稱是“超壓力灌輸”,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逃脫、積極抵抗、保命要緊。訓練以近乎殘酷的方式進行,但卻是必要的。它可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臨絕境,就可以從容應付。

  分析:“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數事實說明,誰能為失敗做準備,誰就能化險為夷,反敗為勝。

  話題:“憂患意識”“成功的因素”

  5: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一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 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強烈而深沉的感情。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並領取工資 補貼家用。到了17歲,母親病逝,家中只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和已經墮落的父親。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命。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徵,他的不幸是一個孩子難以承受的。 儘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酷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嚮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抒發不盡的情懷。 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於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於和聾疾苦戰。 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在嘴裡,藉以感受鋼琴的振動,他用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中創作的,是貝多芬最傑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題是反映人類和命運搏鬥,最終戰勝命運。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 這是第一樂章中連續出現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貝多芬說:“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頑強地戰鬥,通過鬥爭去取得勝利 。”這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1827年3月26日,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與世長辭,那時他才57歲。貝多芬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他歡樂, 他卻為人類創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是虛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