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小人的故事精選優秀材料

  君子是古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人格,小人是相對君子來說的,君子與小人之間有時也會發生一些故事。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君子與小人的故事,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有關君子與小人的故事篇1

  昨晚老公說今天要去加班寫材料,這讓我很鬱悶.要知道今天是小年,公婆要回老家,爸媽要去奶奶家,老公又要上班,那我就只能和兒子相依為命過節了.不過對老公休息日加班我早就習以為常,唉,只能聽任命運擺佈了!

  睡前忽然想起老公加班週日也可以啊,幹嗎非要趕在小年這天呢?又聯想到他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忙個不停,回家倒頭就睡,竟對他萌生幾分懷疑.腦海中竟閃過好多電視劇小說裡移情別戀的故事鏡頭,想我一天到晚圍著孩子轉對老公也比從前忽視了許多,莫非他......女人的警覺令我一夜浮想聯翩.

  早晨,老公從被窩裡掙扎著爬出來,我一本正經的坐起來冷冰冰的對他說:"幹嗎非得今天去,明天去不行嗎?"沒想到他竟一下子又鑽回了被窩,大徹大悟的說:"是啊!我怎麼那麼死心眼呢?何苦留你一個人帶孩子過節,我明天去!還是老婆聰明!"話剛說完他就幸福的重返夢鄉了.

  這一下留我一個人傻坐在那兒了,看來我是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老公遠不象我想象的那樣複雜.

  真的很好笑,原來一直以心胸寬廣自居的我這次也做了一回小人,具體說應該是那種愛猜疑丈夫的小女人.看著老公熟睡的笑臉,不禁想起孔子的那句話: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有關君子與小人的故事篇2

  君子和小人,住在門對門;低頭抬頭見,二人都臉紅。

  小人怕君子,君子恨小人;小人弊不住,敲開君子門……

  是的,終於有一天,小人壯著膽子敲開了君子家的門,滿懷恭敬地對君子說:“正人君子,您好嗎?我是來向您請教的,學習的,請您不要用憎惡的眼光看著我。”

  正人君子不屑一顧地說:“就憑你這個無賴小人樣,你有什麼資格配向我學習呢?”

  君子此話一出口,沒想到,這小人竟敢理直氣壯義正詞嚴地回敬他。

  他說:“是的,您說的對,您罵的好,也正因為我們這些小人物沒教育、沒德行、沒水平、沒能耐,所以才更有必要來求您們這樣的正人君子施教化。希望您不要嫌棄我。”

  正人君子有點架不住小人用大話來進攻,便故弄玄虛地推脫他:“哎!我說你呀,你根本就不知道‘小人易做,君子難當’這個理。象我們正人君子這樣的身份,那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學來的,那是需要經過多少年的修煉的,當好正人君子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啊,可不能看的太簡單了。快別打妄想啦,我看你還是本本份份地繼續做你的小人去吧,說真的,做小人要比當君子痛快的多呀!你看好不好?就這樣吧,送客!”還沒等小人去申辯,就被正人君子給攆了出來……

  那一夜,小人翻來覆去睡不著。心裡邊一夜的犯嘀咕:“哎呀!他這個正人君子也真是挺古怪的,他怎麼就不肯幫助我呢?難道我的層次太低了,真的就不配給他當學生、當徒弟嗎?那我也總不至於身份低到連向人家學習的資格都沒有的地步吧?

  “何況,我也沒做什麼太不好的事情呀?我只不過是有的時候賣菜時缺斤短兩,有的時候討價時摳釐駁毫嗎?那也是隻限於對那些有錢有勢的人才故意地玩玩他。就這點事,我現在也都沒興趣再玩了,畢竟歲數大了懂事了。其實,從骨子裡,我根本就不愛佔別人的小便宜。再說,假煙、假酒、假奶粉、耗子藥,傷天害理的那種事,我可是從來就沒幹過。甭看我小人很糊塗,可我也知道那是缺大德、損陰德、斷子絕孫喪天良的事,我可從來就沒敢幹。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世人卻老把我當小人?”

  “再說啦,賣菜時,我本來給他們約的高高的,可有的人卻偏要多拿幾顆大蔥、多搶幾頭蒜,儘管我死活不肯讓他拿,但我也並不虧心呀,買賣公平嘛,何況,我還多給他讓了三四分的利呀,他正人君子怎麼就看不見?反倒把我叫無賴呢?

  “當然啦,人家既然是有名有望的正人君子,著名的企業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傢什麼的,那他的境界準定是很高了,肯定他罵我罵的對,一定是我這個小人有問題。我還是應該誠懇地接受批評、虛心地向他學習才對呀!”

  “不管怎麼說,我還是應該到君子面前去懺悔,只要他能理解我,原諒我,他會向世人為我正名的,證明我本來就不是小人的。只要他正人君子不把我當小人,在世人面前我就能抬得起頭。不行,我現在就得找他去,讓他給我評一評理!”

  於是,可憐的小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又一次厚著臉皮敲開了君子的門……

  本來,正人君子就怕小人整這事,結果他偏偏又找上了門。於是,君子無奈地把小人放進來……

  有關君子與小人的故事篇3

  關於“君子”最古老的含義:主要指受過教育且有良好品德的人,而一般百姓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因而也跟那些無德之人被並稱為“小人”……“小人”有兩種解釋,原意為身材矮小的人,但自古時流行到現在一直被公認為地位低的人***後代也用做地位低的人的謙稱***。現在特指人格卑鄙的人。地位低是古時候等級社會的一個必然群體,所以古時候的“小人”不是貶義的,另一個小人的解釋就是針對一些有缺陷的群體了。這個缺陷就是指的“人格”。“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徵的總和以及個人的道德品質。人格卑鄙就是指人的道德品質卑鄙。

  古云:“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但人和人一開始交往的時候,有很多隱性的東西一般不會暴露,一但朋友之間有了利益或其他之間的衝突,人的本性往往暴露無疑.也是最能考驗一個人的時候,所以交朋友也如大浪淘沙,能真正交心的朋友有一兩個亦難能可貴了.所以君子有君子的朋友,小人有小人的朋友,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說,你和什麼樣的人交往,也決定了你本人的素質和修養.古云:“ 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所以君子和小人是不同的.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一部短短兩萬多字的《論語》,“君子”這個詞就出現了一百多次。我們把孔子對於君子所有的言語、界定、描述總結在一起,會發現,大概做一個君子要有幾個層次上的要求. 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是君子的第一個標準。君子的力量始自於人格與內心。他的內心完滿、富足,先修繕了自我修養,“君子”則是其理想的人格典範. 第二個標準君子是一個偉大和高尚的人並有一種從容不迫的風度,君子必須得是胸有大志,是巨集闊的。君子的第三個標準就是人際關係一定是融洽的友善的,所以孔子曾經說君子跟小人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君子合群而不爭,矜而不黨。但是你很難處事的人。君子的內心可以是驕傲的,可以是矜持的,但是君子決不結黨營私。

  君子在發達的時候就要想到天下己任,而君子在窮途末路困窘於一個山窮水盡不堪境地的時候決不放棄個人修養,這就是君子。君子只有在困境中不斷的完善,磨礪自己。曾參強調“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試圖以君子的成立來輔助仁的修養的實現或者是將仁的高標準落實到具體的實踐——君子人格上。

  對君子的含義要求,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講得比較廣泛,只是講言行中各個方面的總的原則。曾參則進入了更具體的要求。他說:“君子有三費,飲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樂,鐘磬琴瑟不在其中……有親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遺,此一樂也;有親可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樂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樂也……少而學,長而忘之,此一費也;事君有功,而輕負之,此二費也;久交友而中絕之,此三費也。”***《韓詩外傳集釋》***另外,《曾子立事》篇還有大量的對君子的嚴格要求,比如:“君子不絕人之歡,不盡人之禮,來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謗,就之不賂,亦可謂之忠矣。君子恭而不難,安而不舒,遜而不諂,寬而不縱,惠而不儉,直而不往,亦可謂知矣。”又說:“君子入人之國,不稱其諱,不犯其禁,不服華色之服,不稱懼忄冒之言,故曰:“與其奢也,寧儉;與其倨也,寧句。” 所以君子有三點是必須做到的: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世上本沒有所謂的“小人”,基本都是後天習養,有的為了在單位投領導所好或為了自己的升遷及其他目的,打小報告.有的為了挑撥離間別人之間的關係而不擇手段.有的因愛生恨而鋌而走險,有的背地裡編著傷害別人的謊言,有的兄弟不和,有的不孝敬父母,有的為錢財而不顧一切.有的表面一套背地一套,諸如此類通稱為“小人”,小人即見不得陽光的一種人,為何現實生活中君子往往鬥不過小人,因為: 君子總在明處,小人常在暗處;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幫結派; 君子老實做事,小人弄虛做假;君子襟懷坦蕩,小人鼠肚雞腸。君子嚴責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講道義,小人講勢利; 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陽奉陰違;君子不記人過,小人與人交惡; 君子顧全大局,小人只顧已私; 君子顧及臉面,小人不計影響;君子追求和諧,小人存心搗亂.

  君子內心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一點,對別人更會厚道一點。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很多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老天爺不給我機會,也不抱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瞭解我。君子對社會還應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在紛紛擾擾的世界上,在當今物慾橫流的時代心靈當似高山不動,居住鬧市,在嘈雜的環境之中,不必關閉門窗,任它潮起潮落,風來浪湧,君子自悠然堅守自己的信念。面對世俗,如抵柱不隨波逐流;面對權貴,如雪峰堅守自己的高潔。這是勇敢,也是骨氣。身在紅塵中,而心早已出世,如佛之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常笑世間可笑之人。這是灑脫,也是一種境界。心靈是智慧之根,要用知識去澆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哲學使君子聰明,歷史使君子明智。既讀有字之書,更讀無字之書。讓知識真正成為心靈的一部分,成為內在的涵養,成為包藏宇宙,吞吐萬物的大氣魄。只有這樣,才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才有指揮若定的揮揮灑灑, 如范仲淹“胸中自有十萬甲兵”, 如諸葛孔明悠然撫琴退強兵.君子更要學會感恩生活,人生中常懷感恩之心,生活中常懷感激之情,感受到的就是陽光燦爛,心中永遠是春意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