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式摔跤之跪撐中抱腰滾橋技術

  隨著摔跤運動的不斷髮展,比賽規則不斷改進,尤其是跪撐角鬥時間的增多,對運動員跪撐能力的要求也隨之增加,跪撐的實力和技術則成了比賽中決勝的關鍵和重要因素之一,而抱腰滾橋則是摔跤比賽中最常見、得分最多的跪撐動作。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一、 抱腰滾橋的技術特點及分析

  摔跤比賽是雙方運動員進攻和防守組成的,攻、防是對立的統一;進攻是為了得分並戰勝對手,防守是為了阻止和破壞叉手的得分,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取得比賽的勝利。而摔跤比賽的攻、防包括了站立和跪撐攻防兩大部份。從現行的規則和比賽發展的趨勢來看,跪撐攻防已成為主軍比賽勝負的關鍵環節。

  1、乙方處於跪撐防守姿勢,甲方從後面緊抱住對方的腰部向右滾為例,臉緊貼對方的左背部,前跪右膝,右大腿和髖向前衝擠對方,迫使對方屈臂並降低右側的重心,縮小右臂的支撐面,然後甲方蹬腿,仰頭成橋向右滾翻。

 

  2、 抱腰滾橋力學分析

  當甲方抱緊乙方腰的同時,甲方右肩頂住了乙方的右肩迫使乙方降低右側的防守重心,限制了乙方右臂的隨意運動、不能再撐起,不能向右前方移動。由於乙方的右臂被控制,重心被迫降低,減小了右側的穩定角,右臂產不了隨意運動而形成了支點,乙方的軀幹成了被固定的槓桿,甲方可以輕鬆地得分。

  3 、抱腰滾橋解剖學分析以上肢、下肢軀幹等部分敘述

  上肢甲方後面雙手抱住對手的腰部雙手搭扣緊抱,由胸胛骨外展肌群和上回旋肌群,屈肘肌群,收肩肌群和肩胛骨內收肌群等快速強力收縮,完成緊抱動作,滾動發力過程中,肩胛骨下降肌群和肩胛骨下回旋肌群等作功。

  下肢雙手後抱腰完成之後向左發力,上右腿屈躺機群。伸足肌群快速收縮作功,使右腿插於對方腹下,跟左腿是左腿伸髓肌群,收髖肌群快速收縮做功,挺跨做橋/蹬腿是伸髖肌群,伸膝肌群,屈足肌群強力收縮做功,完成動作的發力。

  軀幹後抱腰向右發力時,下領壓對方右肩胛骨是屈頸肌群,強力收縮使對方右臂不能繼續支撐,抬頭挺胸成橋,是脊柱伸肌群強力收縮。抱腰滾橋動作,除力量和技術外,還特別提出脊柱和髖關節的伸展性和柔韌性。

  4、運動員抱腰滾橋時心理對技術的影晌

  比賽中,雙方運動員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中,甲方由於合理運用技術、戰術,並積極進攻,致使裁判員罰乙方消極,甲方處於充分控制對手的優勢位置,掌握著進攻的主動權,心理上佔了上風。乙方則處於明顯被動不利的位置。站立摔時,因消極比賽而被罰或因站立摔時的輸分,心理極度緊張,壓力也增大,應急能力也隨之降低,再加上不了解講攻者的意圖,便不能及時地採取合適的防守而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