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棋的現行規則是什麼

  五子棋已在各個遊戲平臺有應用。下面小編給你介紹五子棋的現行規則,歡迎閱讀。

  五子棋的現行規則介紹

  目前,我國舉辦的五子棋賽所採用的規則,是由中國棋院主持編寫的《中國五子棋競賽規則》***以下簡稱《規則》***。棋院有關領導和五子棋界有經驗的裁判員楊採奕,徐炳繼,仇慶生,肖斌,張鐵良,姚建京等參加了編審和再版修訂工作。《規則》從整體看較為全面、規範和準確。這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五子棋規則的全面性

  《規則》的論述和規定全面而有序,語言精煉而簡明。從棋具和術語的規定到行棋的要求;從裁判法則到糾錯方法;從比賽種類和方法到比賽的成績名次計算都做了全面的論述。

  2.五子棋規則的規範化

  《規則》頒佈前,在我國各地舉辦的五子棋民間比賽,在使用棋具,執行規則上不夠規範。如棋具方面,有的廠家為節省成本費而做的盤過小,有的廠家做的子過大,不小心合用一起,結果下棋時緊連的子被擠出交叉點外了。先後手的確定中猜先的方法,有的借用圍棋“單變雙不變”,有的要區別圍棋而採用“雙變單不變”等。《規則》對棋具、行棋方法,裁判方法、糾錯方法、比賽辦法等方面,均做了規範化的規定。對平時對弈和比賽中經常觸及的術語做了簡明準確的定義。如禁手的形狀論述,為追下取勝奠定了基礎;對“一著”完成的時間界定,為裁判員判罰“推盤”“拔子”帶來了依據;把乒乓球規則中“次”、“場”、“局”的定義引進五子棋術語,為計算成績帶來方便;“節”“輪”的規定為編排帶來了便利等。

  3.五子棋規則的公平性

  五子棋歸屬於對抗性體育競賽,它的勝負不是用特定器具,如:計時錶和皮尺,就可準確測出的,它是參賽者之間互為標準,一場一場地進行的對抗性競爭。比賽的場次繁多,裁判員執法難度大,成績名次計算複雜,要想使參賽者在比賽中獲得最大限度的機會均等的條件,又能使競賽成績名次排序基本符合參賽者的技術水平,規則制定要全面、細緻、準確,還要能堵住比賽場上不公平的缺漏和主辦者利用權力偏袒一方的可能,《規則》的制定基本達到了以上要求。

  針對五子棋先行必勝規則的改革

  隨著五子棋的發展,逐步發現先行優勢非常大,最後得出“先行必勝”。五子棋要成為競技運動,核心問題是怎樣解決傳統五子棋下法中“先行必勝”的問題。

  “競技五子棋”就是參賽雙方以棋盤和棋子為介體,進行智力性對抗的競技體育專案。

  “交換”思維

  “交換”思維有個形象的比喻:一個人切蛋糕,一個人選蛋糕。即:一人開局,另一人選擇黑方還是白方。此方法最為公平、最有效率,且最為簡潔實用。不過此方法使開局者不走已知的必勝,把棋藝的較量演化為對局者開局的博弈,而“必勝開局”依然存在。

  如:歐洲的Swap2、Swap1;中國的Swap3、一手交換規則等。

  “禁手”思維

  禁止以某種手段取勝。為了平衡先後手之間的差距,削弱先手優勢,日本連珠提出“禁手”。後來連珠的發展證明禁手並不能平衡先後手之間的差距,依然是“先行必勝”。

  “泡沫”原理

  像泡沫一樣會破滅。如“吃子”五子棋。連成5個後消失,同時拿掉對方一個棋子,自己再補一子。此原理的的特點是:把五子棋金球制改成了“進球制”,同時也最大效率地利用了棋盤和棋子,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問題是怎樣計算勝負。

  “井字遊戲”原理

  井字遊戲又叫圈叉棋,圈叉棋是和棋,原因是空間很小。

  通過縮小棋盤來抑制五子棋先行的優勢。如:15路棋盤,13路棋盤等等。問題是多大的棋盤才能是和棋,知道和棋後還能成為競技運動嗎。

  “蹺蹺板”原理

  五子棋始終是先行領先一子。如果雙方輪流領先一子呢?

  臺灣教授發明的六子棋,就如“蹺蹺板”一樣。先行先下一子,然後雙方輪流下兩子,先連成6子者勝利。六子棋為第11屆奧林匹亞計算機遊戲程式競賽專案,驗證其公平性與複雜性。

  “連珠棋”原理

  “禁手”思維+“交換”思維+“井字遊戲”原理=連珠

  如:RIF規則、Sakata規則、Yamaguchi規則Tarannikov規則等。

  現狀

  五子棋、六子棋、連珠已經成為歐洲現代五子棋的組成部分,舉行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比賽,並且將三種棋的世界錦標賽聯合舉行。

  中國的現代五子棋還處於起步階段。2003年中國棋院《中國五子棋競賽規則》參考了RIF規則,同時兼顧發展傳統五子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