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打拍子教學方法

  在音樂課堂上是不是也有唱歌打拍子教學?那麼你知道應該如何去打好拍子?下面是!就讓小編我來給大家整理一下相關的資料吧!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唱歌跟不上拍子?看看這些方法

  很多朋友習慣了在KTV看字幕來唱歌,而一旦脫離了字幕,自己跟伴奏唱歌,往往會出現跟不上伴奏的情況。那麼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很有用的一個方法邊打拍子邊唱歌,一開始可以用手或者用腳打拍子,最好心中也要有節奏,音符從哪拍的什麼地方就從哪個地方唱起,憑感覺,常聽常唱,熟練了就好了。

  大家可以先從慢歌練起,找到旋律節奏的感覺!這要靠個人對歌的熟悉程度和對旋律的把握,有些歌曲是有節拍的,跟著節拍就好,有些節拍不明顯,很多時候就看悟性,在唱好一首歌之前,最好能在不聽音樂的情況下,心裡能默想出伴奏的節奏,就好比你唱完這一句後,把伴奏聲音關掉,繼續唱,唱幾句以後放出伴奏,發現自己唱的還能和伴奏合上。

  而且唱的時候要心裡始終想著下面的伴奏是什麼,而不能等聽到伴奏後才開始唱,那樣就慢了,也不能不顧以後會出現什麼節拍就唱,就容易搶拍了。

  掌握節奏節拍主要型別

  2拍子節奏型 一直都是X X

  3拍子節奏型 一直都是X X

  4拍子節奏型 一直都是X X X X

  4拍子和2拍子差不多,就是速度慢些,一般都用在抒情歌曲上。

  唱歌跟伴奏的技巧

  如果伴奏節奏性不明顯的,就在心裡數拍子,或用手腳打拍子.

  如果伴奏節奏性明顯的,一般流行歌曲都很明顯,就聽重音,就是鼓點。

  快歌一般是“重輕” ,慢歌一般是“輕重”***重就是咚咚咚的鼓點聲***

  練時先跟原唱一起唱,邊唱邊打拍子找感覺。熟練後再跟伴奏唱,注意唱時一定要勻速,如果發現慢了就唱快點在後面趕上,唱快了就慢些等到該唱的地方在唱,千萬不能就一直快著或慢著下去,那會很難聽的。

  很多人跟伴奏時都有個很不好的習慣:不是聽伴奏而是看字幕。這樣只能使樂感越來越差,何況看到字幕走你再張嘴本身就已經晚了。拿過一首歌首先要分清第一句是強拍進的還是弱拍進的,張嘴第一句對了就成功一半了。

  唱的過程中如果你聽不懂各種樂器混合的伴奏,有個小竅門就是注意聽鼓,也就是所謂的跟著鼓點唱。很多人把強弱拍弄反了,低音的大鼓往往在強拍上,而高音的軍鼓往往在次強拍或弱拍上,要注意區分。還有個竅門就是先別急著自己唱,先開著原唱進行“跟唱”,這樣會事半功倍。

  找到節奏的感覺了,唱歌自然就跟上伴奏了!

  打拍子,如何去培養節奏感

  拍子與節奏的分別

  拍子與節奏雖然有關,兩者的關係卻不如我們想像那樣密切。節奏感是靠心靈來感受的,只要開啟心胸就可以感受到的,是完全感性的。數拍子是靠理性思考的,需要冷靜分析,是數學,是邏輯。

  數拍子數得很好的,不一定有節奏感:跟著拍子機,跟著電腦數拍子,最準確,卻沒有節奏感。

  而不懂得數拍子的,也可以充滿節奏感:非洲土人不懂得數拍子,可是他們的鼓樂確實最有節奏感。

  有節奏感的人彈琴充滿感染力,讓人聽了會隨歌起舞。沒有節奏感的人彈琴是死板沉悶的。讓自己彈琴投入而愉快,就容易掌握節奏感。

  對於節奏感的培養

  太注重數拍子,會妨礙節奏感的發展。可是,完全不懂得數拍子,也是不可以的,因為這樣就不可能有進步。重視的節奏感覺,我們不要經常跟數拍子,要自由發展,這樣比較容易發展音樂感。雖然這樣容易彈出錯誤,但這不是什麼危險的事情。最後你們可以有節奏感,又懂得數拍子,這完全不是難事。太強調數拍子,人就會有壓力,就不懂得自由地感受節奏的動力,就不容易培養出良好的節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