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參加馬拉松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短跑需要一定的天賦,而長跑更多需要的是高頻次的訓練。馬拉松是一項對身體高要求的運動,如果平時缺乏鍛鍊,盲目參加馬拉松,是非常危險的。馬拉松是一項有氧代謝為主的運動,對體能和耐力有著極高的要求。

  那麼,參加一場馬拉松之前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呢?

  第一,訓練要從小到大,從少到多。

  初跑者準備一場馬拉松要準備6個月以上,先從三公里或者五公里起步,每週跑量提升的總距離不要超過上一週的10%~20%,逐漸提至10公里到半馬距離,最後在馬拉松比賽兩週之前刷一次LSD***長距離慢跑***,檢驗自己的撞牆期,為馬拉松比賽做好充足準備。

  第二,做好心理建設,明確心理與馬拉松的辯證關係。

  有的人把馬拉松比賽看得很重,認為這是很難完成的事情;有的人把馬拉松比賽看得很輕鬆,認為不需要準備,直接跑就可以了。筆者認為,這兩種心理都是有問題的,對待比賽,一定要正視它,瞭解它的歷史,閱讀馬拉松跑者的完賽帖……科學分析完成這項比賽所需要的細節。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夠科學健康安全地完成一場馬拉松。

  第三,選擇首馬,要選口碑精品賽事。

  首馬的選擇,一定要綜合來看一場賽事,包括補給、服務、體驗等。如果首馬選擇的賽事比較差,會大大打擊跑友的跑步積極性,而且會對賽後的身體康復和心態調整造成不良的影響。

  第四,準備一場馬拉松要先學會看懂線路圖和海拔圖。

  線路圖和海拔圖看似無用,實則是跑者科學安全完成比賽的藏寶圖。海拔起落較大的地方,上坡要降速放緩,下坡要略微加大一些配速;一些平緩路段要注意跑姿和呼吸的節奏,調動好身體和心理的積極性……有很多跑友喜歡把全馬路線分解成各個小路線、小目標,一個個小目標的達成,更有利於馬拉松比賽的完成。

  當然,生活中常有迷路的狀況發生,馬拉松比賽中也有很多跑友賽前不看線路圖,導致跑錯路線:2013年英國桑德蘭北方馬拉松,5000多名參賽選手全部跑錯路,只有一人完賽;2014深圳馬拉松,時任恆大助教李鐵跑錯路線,帶著奧運競走冠軍王麗萍多跑10公里;2016年南京馬拉松,第一集團非洲選手集體跑錯路,結果蒙古國選手BATBAYAR獲冠軍。

  因此,賽前一定要仔細閱讀線路圖,賽中也一定要看清路口指示牌,看清志願者的指引,全程和半程分流點、折返點前200米、100米都有標誌牌。

  第五,要對自己身體的極點,也就是撞牆期也有一個心理預估。

  很多參加過馬拉松的跑者都遇到過撞牆期,當我們身體裡儲存的糖原消耗殆盡,沒有新的能量補充,就會造成身體的瞬間疲累,在此之前就需要及時補充鹽丸、能量膠等,對身體的能量進一步提供補充,讓我們的身體平穩度過撞牆期。

  第六,對補給點進行分析,制訂合理的補給方案。

  有的跑友的首馬比賽,逢補給站必進,導致補給過多,沿途頻繁找廁所;有的跑友前半程放棄補給,後半程才開始補給……其實這些補給方式都是錯誤的,就像生活中一樣,不能餓了才吃飯,也不能渴了才喝水,要對身體的代謝有一定正確的預估,給身體的消耗留出提前量。賽前階段糖原的儲備,對提高運動能力有明顯效果。

  第七,賽前要合理調整和控制飲食。

  比賽前三天增加飲水量。戒酒、戒油膩食一週,賽前兩小時吃早餐,比賽時胃充分排空,能夠避免運動中的嘔吐。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配合蛋白質。長時間跑步會加速腸蠕動,避免食用膳食纖維,減少奔跑中上廁所的次數;比賽前半小時補充300~500ml電解質飲料,或一劑鹽丸,比賽時攝入的水恰能吸收進入體內,利於增加血容量,降低比賽時體溫,延緩脫水發生。

  第八,“兔子”、志願者、醫師跑者等,他們都是跑友的“親友團”。

  如果你想保持好節奏,勻速完賽,和自己相似配速段的“兔子”一起跑比較好;如果考慮到自身安全問題,可以和一名速度相仿的醫師跑者一起跑;賽中,不管你遇到什麼問題,都可以找沿途的志願者來解決……

  馬拉松作為萬人以上的體育運動,要相信組織者的用心和努力,只要跑友認真對待,相信大家都能科學健康完成首馬,收穫跑步所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