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象棋文化的孕育

  頂級賽事上,育才選手專注於棋,全然忘我,精彩的棲息在國象世界。下面小編給你介紹,歡迎閱讀。

  

  今年二月,從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傳來利好訊息:作為兩大棋類專案之一,國際象棋和圍棋將成為普通高校運動訓練專業的招生專案。新的招生政策不僅意味著將有一大批熱愛國際象棋的孩子深受鼓舞、堅持不輟,還意味著國象這一“智慧的體操”勢必在學校領域得到深度的發掘與普及。

  這與重慶育才中學多年來持續深入的推進學生陽光體育國際象棋的做法不謀而合,從在全市中學中創新開辦“國象班”,到承辦國內外頂級國象賽事,並培養出無數國象人才,作為一所堅持做真正的教育的學校,重慶育才中學“洋氣”國象、”陽光”體育已經成為常態化的一個樣本。

  五年棋路獨樹一幟 國象發展舉“棋”若定

  每年的文化藝術節上,比拼棋藝的“棋手們”成為“安靜的元素”;

  國象課堂上,“小先生們”侃侃而談,大有棋師“風範”;

  頂級賽事上,育才選手專注於棋,全然忘我,精彩的棲息在國象世界。

  這就是育才國象的魅力!2011年9月,隨著學校把國際象棋納入校本課程,學校在構築多元課程體系、發掘學生個性特長、促進學生陽光發展方面探索出全新的思路。通過建立國象社團、校本普及、課程必修、競技訓練構築起四位一體的全課程體系:組辦國際象棋社團,多次舉辦豐富多彩的國象活動;在初一全年級開設國象課,普及國象知識;通過從全市小學生中發掘有潛質、有基礎的國象“苗子”,創辦國象班,把國象設為必修課;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國際象棋運動隊,每天進行高水平的專業訓練,參加國內外比賽,為國家隊和重點學校輸送優秀國象人才。

  作為學生陽光體育活動的重要平臺,五年來,育才國際象棋教育理念滲透校本課程,使更多的孩子通過國際象棋系統訓練,在自主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注意力集中能力、創造能力和意志力等方面更為出色。

  “很多時候,國際象棋是鍛鍊一個人的自我克服與超越能力。”據國象班劉穎輝老師介紹,去年習水育才招收了兩個國象班,60多個孩子,他們與剛入校時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習水育才教育理念一脈相承,國象班授課同步進行,雖然這些孩子沒有國象基礎,但經過短短半年的學習,他們從開始輸棋的“無助的哭”變成現在“耐心的思考”;而且他們學會了規劃整理、反思輸贏與開闊視野。

  “每天進行國象訓練,既佔用孩子學習時間,又消耗他們的精力,長此以往,會不會影響學生的成績?”

  早在2011年,當以金永校長為首的新領導班子在學校發展戰略規劃中,剛剛決定把在世界體壇有著“智慧的體操”之美譽的國際象棋納入教育教學時,就遭遇了來自各方面的質疑聲,家長的擔心不無道理:由初一年級的學生組成的國象班,每週除了必修的語數外等科目外,還要無比“燒腦”的學習四節國象課程,對於愛動愛玩的孩子來說行麼?

  在各種聲音中,育才中學開啟了國內第一個國際象棋與教育全面接軌的教學新模式,雖然在創辦之初勉強招齊了一個班,但這個班在國際象棋教育思維的浸潤下,彰顯出無可比擬的優勢:半期考試時從“默默無聞”到“名列前茅”;一年過後又取得年級第一……國象班的孩子一步步創造著奇蹟,從“最普通”成為“耀眼的明星”。家長還驚喜的發現,除了文化成績的提升,孩子們思考問題脈絡清晰,邏輯推理觸類旁通,就連“坐不住”的孩子也能“閒敲棋子落燈花”。

  在育才中學巍峨壯觀的國象樓四樓宣傳牆上,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在青少年的每個學習階段都該學習國際象棋”的教育理念非常醒目;同樣,從2011年到2016年,育才中學的5年國際象棋之路也走得相當有力:從2011年4月創辦國內第一個與教育“無縫對接”的國象班,到同年8月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國際象棋高水平後備人才訓練基地,從舉辦十三屆全國中學生國際象棋比賽到承辦世界國際象棋少年奧林匹克團體賽,如今,在育才中學,國象早已成為陽光運動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小棋子蘊涵大道理 學生們“棋”樂無窮

  全面戰略為成長助力 育才育人成績全國矚目

  看習題解答、對弈、講戰術……下午4點多,在育才中學國象後備人才訓練班裡,10多個年齡大小不等的“國象迷”早早就到了,他們或獨自看棋譜,或三五圍觀一盤殘局共同思索解法。從4歲多就開始接觸國際象棋的華子堯今年上5年級,別看他一臉稚氣,卻已擁有6年學習國象的經驗,他之所以覺得越學越 “好玩”,是因為國際象棋“戰法多樣,特別鍛鍊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據瞭解,小小年紀的華子堯獨立性強,每次都是一個人坐公車學習國象,同時他思考問題全面,做事情特別有主見。

  “國際象棋對體力、專注力、意志力要求非常高,經過合理的規劃與訓練,能夠培養孩子具備這些優秀的素養。”後備人才訓練班的潘教練認為,依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系統訓練,鼓勵他們時刻保持對體育的興趣,能從運動中感受到智慧的樂趣,在錘鍊意志的同時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這就是國象在教育中的魅力。

  預備班的蔣祺俞和孫儀齡家住謝家灣附近,年齡都不大,學國象時間也不長,卻能和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華子堯“高談闊論”,並時不時的拿出黑白子進行“現場演練”,他們這種“特別的氣質”讓國象在素質教育中平添獨特的蘊涵。

  國象文化悄然形成 育才學子樂在“棋”中

  五年前,以校長金永為首的新領導班子從國際象棋裡看出現代多元教育的“契機”,從此,育才國際象棋在學校課程特色發展中迅速崛起。

  五年後,從一個理念到一門課程,從一種文化到一個體系,育才國際象棋為學生在課堂之外搭建了一個挖掘潛質、陽光成長的平臺。與此同時,育才的國象育人戰略成效斐然,全國矚目,近年來參加國際、國內比賽成績顯著,五年來共獲得各類比賽獎牌百餘枚。

  2011年肖依依代表重慶參加全國第二屆智力運動會,榮獲青少年女子組個人金牌和團體銀牌;2012年學校承辦由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和中國國際象棋協會主辦的全國中學生國際象棋比賽,獲得多枚金牌;2013年承辦世界青少年奧林匹克團體賽,榮獲第八名;2014年劉言代表中國參加世界青少年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獲得男子16歲組冠軍,這是重慶開展國象活動以來獲得的第一個男子世界冠軍;2015年,學校助推九龍坡區成功建立全國國際象棋之鄉,這是全國第三個城區獲此殊榮。

  77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辦了重慶育才中學,並確立了“生活教育”的育人理念。

  時風跌宕,歲月嫣然。70多年來,育才中學發生巨大的變化,而“生活教育”的理念仍根植教育魂魄。

  在廣袤的天地之間學習“無字之書”,在多元發展中人盡其才;這是教育理想!構築與國際接軌的課程體系,融合全效優秀戰略的成長文化,這是教育情懷。做真正的教育,培養真正的人才,讓更多的“洋氣”實踐成就每一位學子的陽光未來。

  今年三月,AlphaGo VS 李世石以總分4:1戰勝人類後,讓設計“阿爾法狗”的天才“程式猿”哈薩比斯火了,據瞭解, 哈薩比斯8歲被譽為“神童”,13歲獲得國際象棋大師稱號,諸如國象等智力遊戲讓哈薩比斯獲得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這與陶行知先生確立育才中學“生活教育”的育人理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如何迴歸教育本原,讓學生有更多時間、空間參與體育運動,讓體育在培育學生的意志、心理、人格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何吸引更多學生在天地間鍛鍊、在陽光下沐浴、在自然中汲取、在生活中洗禮,讓孩子們享受體育運動的魅力和快樂,讓體育陪伴孩子健康成長,甚至成為一生的興趣。這是育才中學時刻思考的問題。

  棋如人生,一棋一天地,一局一世界,對弈的過程就是對學生心智全面發展和素質內涵提升的階段,是開發學生智力天賦、提升優秀素養、培養綜合能力的教育過程。

  五年來,在堅守國象全面融入教育教學的初衷上,育才中學將原圖書綜合樓命名改為“育才國象樓”,極具韻味的設計與國象文化相得益彰,成為教育系統中國國際象棋第一樓。同時學校除每年級六個國象班外,其它班級每週安排一節國象課程;呈現出“人人上學都把國際象棋帶”的“特殊現象”;如今,全校上下形成濃厚的國象文化特色,人人會下國際象棋,學生學業與棋藝同步雙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