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畫作畫常見的三大問題

  在畫水粉畫時我們會經常會遇到三種問題,那麼是哪三種呢?

  

  一、如何控制畫面的虛實程度?

  畫面虛實完全根據需要來控制,如風景當中的雨霧天氣,畫時需要溼而虛的畫法多一些才能出現自然效果。而陽光明媚的情況下則相反。畫靜物也是這個道理,但無節制地製造虛和實必然會帶來以下的結果:畫面“死板”,畫中物體面面俱到,採用大量幹畫法,緊緊抓住物體的前後左右不放鬆,環境與主體處處摳得像木雕;畫面物體虛無緣渺,在技法上過多使用溼畫法,水色滲流,物體形象含混不清,使畫面一塌糊塗。

  畫面中的虛實處理沒有固定的規定,主要是依畫者的感覺靈活掌握,畫面的虛實關係需在畫面整體的範圍內,應該實的地方則實,應虛的地方大膽地虛。實有刀砌斧劈之力度,虛有線斷氣不斷、意到筆不到之妙境。使畫面有強有弱,有剛有柔,充滿生機和變化。

 

  二、畫面用色不當會造成什麼結果?

  畫面“髒”、“生”、“悶”等問題,都是用色不當所致。

  “髒”,月附多地使用黑、藍、褐等顏色,到處重複且色彩的空間位置放置不對,上色用筆潦草粗糙以及在色彩沒幹的情況下,又用溼色過多地塗抹,都會造成“髒”效果。要克服這種毛病應做到:調色要在一定的純度上***調色時要以一種顏色為主,如冷色以冷為主,暖色以暖為主***少加對比色,使畫面色彩冷暖分明;在用筆上儘量乾淨利索,少拖泥帶水。這樣才能克服“髒”的問題。

  “生”,即畫面上運用太多太純的顏料就顯得生硬。解決這一問題應加強中間色的描繪,適當地利用冷暖灰色,並在物體上找一些虛而過渡的顏色。

  “悶”,使用紅、黃等純色,又缺少明暗冷暖的對比。在這種情況下,應盡力在畫面中畫出幾種補色,增加畫面中冷暖和明暗的對比,從而打破畫面的沉悶。

  在作畫過程中調色和用色是畫者的經驗、判斷和修養的綜合,要認真去總結這些經驗。

  三、畫面區域性上的失敗用什麼方法補救?

  水粉畫區域性畫的失敗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大面積溼畫法完成的區域性,幹後再畫則銜接不到原來的色彩上去;另一種是畫得很厚又很膩的地方,只有再加厚幹壓,但最終還是不理想。出現這兩種情況前者可採取用乾淨的溼筆輕輕刷溼需要改的部位,讓顏色恢復溼後的面貌,再把要改的地方補上,這樣幹後就能基本一致。後者最好用清水把區域性厚色清洗的辦法,也是用乾淨的溼筆刷,然後用於筆吸去水分。區域性修改要控制色、水不流動為佳。如清洗到露出紙時,再補救就容易多了。

  畫面補救只能是區域性的,如果一幅畫大面積都很糟,實際是無法補救了,如把補救浪費的顏料和時間換成再另畫一幅也許效果會更好——但要吸取失敗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