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的簡筆畫圖片

  藍天,我們抬頭的時候經常看到。你知道藍天的簡筆畫是怎樣的嗎?一起來看看吧。今天先和小編一起欣賞這些,希望你會有所收穫的。

  欣賞

>

  1

>

  2

>

  3

>

  4

>

  5

  欣賞完之後,請和小編一起看一些關於藍天的介紹。

  藍天簡介

  藍天,即地球的大氣層,正常情況下常呈現藍色。19世紀中葉英國物理學家丁鐸爾認為波長較短的藍色光,容易被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粒阻擋,散射向四方,這一說法至今在中國基礎教育中仍廣泛接受。但該說法存在明顯漏洞,後來19世紀80年代,瑞利發現空氣本身的氧和氮等分子對陽光就有散射,而藍色光容易被散射,空氣分子的散射就可以作為“天藍”的主因。1910年愛因斯坦科學解釋了藍天的原因,即空氣自身的密度漲落等對陽光的散射形成了藍天。

  藍天的傳統觀點

  藍天,其實是地球的大氣層。中國基礎教育與科普界主要沿用19世紀中葉英國物理學家丁鐸爾***JohnTyndall,1820-1893***的理論來解釋“藍天”出現的原因,儘管該觀點後來被證實並不完全正確。

  晴朗的天空是蔚藍色的,這並不是因為大氣本身是藍色的,也不是大氣中含有藍色的物質,而是由於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微小粒子對太陽光散射的結果。由於介質的不均勻性。使得光偏離原來傳播方向而向側方散射開來的現象,稱為介質對光的散射。細微質點的散射遵循瑞利定律:散射光強度與波長的四次方成反比。當太陽光通過大氣時,波長較短的紫、藍、青色光最容易被散射;而波長較長的紅、橙、黃色光散射得較弱,由於這種綜合效應,天空呈現出蔚藍色。

  這是因為太陽光線射人大氣層後,遇到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微粒發生散射的結果。根據科學家的測定,藍色光和紫色光的波長比較短,相當於“小波浪”;橙色光和紅色光的波長比較長,相當於“大波浪”。當遇到空氣中的障礙物的時候,藍色光和紫色光因為翻不過去那些障礙,便被“散射”得到處都是,佈滿了整個天空。天空就是這樣被“散射”成了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