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的重要價值

  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了自東晉太和元年至元等朝代的藝術發展歷程,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價值

  敦煌石窟營造及其歷史過程,敦煌的悠久歷史,當地有影響的世族與大姓,以及敦煌同周圍民族與西域的關係,在歷史中沒有或很少記載。敦煌石窟有成千上萬個供養人畫像,其中有一千多條還儲存題名結銜。能夠了解許多歷史狀況和歷史線索。

  本生、佛傳、福田經變、彌勒經變、寶雨經變、楞伽經變及供養人題記,可幫助瞭解古代經濟生活的狀況。

  法華經變、涅槃經變提供了古代軍隊操練、出征、征伐、攻守的作戰圖,及兵器裝備的寶貴形象資料。

  敦煌壁畫中儲存有屬於體育屬性的資料,如騎射、射靶、馬技、躍馬、相撲、角力、舉重***舉象、舉鍾***、奕棋、投壺、武術、游泳、馬球、蹴踘等。

  敦煌石窟的彩塑和壁畫,大都是佛教內容:如彩塑和壁畫的尊像,釋迦牟尼的本生、因緣、佛傳故事畫,各類經變畫,眾多的佛教東傳故事畫,神話人物畫等,每一類都有大量、豐富、系統的材料。還涉及到印度、西亞、中亞、新疆等地區,可幫助瞭解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的佛教思想、宗派、信仰、傳播,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佛教中國化的過程等等。

  藝術價值

  敦煌石窟營建的一千年歷程,時值中國曆中上兩漢以後長期分裂割據,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統一,臻於大唐之鼎盛,又由顛峰而式微的重要發展時期。在此期間,正是中國藝術的程式、流派、門類、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時期,也是佛教與佛教藝術傳入後,建立和發展了中國的佛教理論與佛教宗派,佛教美術藝術成為中國美術藝術的重要門類,最終完成了中國化的時期。

  從中國繪畫美術的門類角度看,敦煌石窟壁畫中的人物畫、山水畫、動物畫、裝飾圖案畫都有千年歷史,自成體系,數量眾多的特點,都可成為獨立的人物畫史、山水畫史、動物畫史、裝飾圖案畫史。特別是儲存了中國宋代以前即10世紀以前如此豐富的人物畫、山水畫、動物畫、裝飾圖案的例項,這是世界各國博物館藏品所未見的。

  敦煌壁畫中有音樂題材洞窟達200多個,繪有眾多樂隊、樂伎及樂器,據統計不同型別樂隊有500多組,吹、打、拉、彈各類樂器40餘種,共4500多件。敦煌藏經洞文獻中也有曲譜和其它音樂資料。豐富的音樂影象資料,展現了近千年連續不斷的中國音樂文化發展變化的面貌。為研究中國音樂史,中西音樂交流提供了珍貴資料。

  敦煌石窟大多數洞窟的壁畫中幾乎都有舞蹈形象。有反映人間社會生活、風俗習尚的舞樂場面和舞蹈形象,如西域樂舞、民間宴飲和嫁娶舞樂;有經變中反映的宮廷和貴族燕樂歌舞場景;有天宮仙界的舞蹈形象,如飛天的舞蹈形象,供養伎樂等。還有藏經洞儲存的舞譜及相關資料。舞蹈藝術是無法保留的時空藝術,古代的舞蹈形象,現代人已知之甚少,就敦煌石窟舞蹈形象的珍藏而言,堪稱舞蹈藝術的博物館,儲存了無數高超的舞蹈技巧和完美的舞蹈藝術形象,代表了各時代舞蹈發展的面貌及其發展歷程。

  敦煌石窟藝術中有十分豐富的建築史資料。敦煌壁畫自十六國至西夏描繪了成千成萬座計的不同型別的建築畫,有佛寺、城垣、宮殿、闕、草菴、穹廬、帳、帷、客棧、酒店、屠房、烽火臺、橋樑、監獄、墳瑩等等,這些建築有以成院落佈局的組群建築,有單體建築。壁畫中還留下了豐富的建築部件和裝飾,如斗拱、柱坊、門窗、以及建築施工圖等。長達千年的建築形象資料,展示了一部中國建築史。可貴的是,敦煌建築資料的精華,反映了北朝至隋唐四百年間建築的面貌,填補了南北朝至盛唐建築資料缺乏的空白。此外,不同時期,不同形制的800餘座洞窟建築,五座唐宋木構窟簷,以及石窟寺的舍利塔群,都是古代留存至今的寶貴建築實物資料。

  科技價值

  敦煌作為中西交通的樞紐,在壁畫上不僅留下了商旅交往的活動情景,還留下了寶貴的交通工具的形象資料。他們有牛、馬、駝、騾、驢、象、舟、船、車、轎、輿、輦等。常用的交通工具車輛型別各異,牛車有“通幰牛車”、“偏幰牛車”、敞棚牛車,馬車有駟車、駱車,還有駱駝車、童車、獨輪車等,特別是儲存了中國為世界交通工具做出獨有貢獻的獨輪車、馬套挽具***胸帶挽具和肩套挽具***、馬蹬、馬蹄釘掌等珍貴的影象資料。

  隋至西夏的尊像畫、藥師經變中的佛、菩薩、弟子手中及供桌上繪畫了玻璃器皿,有碗、杯、缽、瓶、盤等器型,它們呈透明、淺藍、淺綠、淺棕色,器型、顏色與紋飾表現出西亞薩珊風格或羅馬風格,說明了這些玻璃器皿是從西亞進口的。壁畫不僅反映了古代玻璃工藝的特點,還反映了中西的玻璃貿易。

  敦煌壁畫飛天的發展歷程

  飛天伎樂,是指敦煌壁畫中飛翔在天空,奏樂、散花或翩然起舞的天男天女形象,有專家認為飛天伎樂就是通常所指的“飛天”,也就是本文所分析的物件。飛天因其神奇美妙的造型、浪漫飄逸的情調、自由超然的意境,成為敦煌莫高窟藝術的精粹標誌。根據專家統計,“在莫高窟492個洞窟中,有270多個洞窟匯有飛天,總計4500餘身”就數量而言,可列世界佛教石窟、寺廟之最,而從繪畫藝術看,可以稱之為光輝耀眼的傳世瑰寶。

  ***一***早期

  敦煌飛天形象是隨著時間逐步發生演變的,早期***北涼時期***的飛天形象還保留著西域飛天的特點,較多地繼承了印度佛教藝術的樣式,袒衣裸胸,肩披大巾,直鼻大眼,身材粗短,有專家稱之為健碩型的飛天,飛天姿勢也略顯僵硬。北魏、西魏、北周時期,飛天形象深受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相互融合的影響,中原文化的特徵明顯加重:飛天身材逐漸變得修長,秀骨清像,臉型五官變得協調勻稱,受中原道教飛仙和神仙思想以及形象的影響,敦煌的飛天開始變得飄逸和懸浮起來,凌空飛翔的姿勢、氣韻有了非凡的表現力和美感。飛行不依靠翅膀,也沒有羽翼,神奇地憑藉飄拽的衣裙,飛舞的綵帶,形成翻飛於雲霞,暢遊於天空的意境。

  ***二***中期

  到了隋唐時期,敦煌飛天千姿百態,是莫高窟壁畫中出現飛天最多的時期,也是藝術表現力達到鼎盛時期。唐代的飛天形象最具代表性,初唐時的飛行苗條纖細、婀娜多姿,給人一種輕盈的感覺,但到了盛唐時期,則發生了變化,飛天形象也不再苗條,而是趨向於豐腴,這也代表著飛天造型達到了藝術的頂峰。總的來說,飛天形象姿態千姿百態、靈動多變,姿態優美,多呈現出“S”形舞姿,給人一種飄逸、溫馨、舒適的感覺。中期的敦煌壁畫,“天意飛揚,滿壁風動”,把中國古代繪畫“春雲浮空”、“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縱觀神態各異、飛翔意境無窮的形象,可以領悟到“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成廣帶,飄拂成天行”的意境。中期,這些壁畫的音樂舞蹈成分較多,開始出現很多大型的樂舞場面,這些壁畫以舞蹈為中心,兩側對稱排列著樂隊,樂器複雜多變,多以宮廷燕樂為主要模式,簡潔地表現出當時的樂舞場景。也就是說,敦煌飛天以本民族藝術精華為主,吸納外來藝術的養分,形成自己的獨特藝術形象,把飛天的成就推至頂峰。

  ***三***晚期

  五代以後,飛天藝術逐漸衰萎,形神逐步失卻靈動。從五代到元代,這個時期的敦煌壁畫逐漸走向了衰落,但當時的伎樂飛天舞蹈並沒有衰落,只是在壁畫中得不到充足的反映。但不可否認的是,晚期的伎樂飛天藝術,其藝術水平和風格特點仍然還是各有不同、各具特色,但已經不如之前的水平,一代不如一代,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從藝術形象來說,飛天的來源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它經過藝術的融合、創造和演變,成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與風格的形象――不長翅膀不生羽毛、頭後不帶圓光、藉助彩雲不依靠彩雲,主要憑藉飄拽的衣裙和飛舞的綵帶凌空翱翔的飛天。

  可以說,敦煌飛天形象的演變與創造,可以稱為是世界藝術史上的一個創作奇蹟,這個歷程持續了千餘年。

1.敦煌壁畫的價值

2.對敦煌壁畫的感悟

3.敦煌壁畫的種類

4.敦煌壁畫的歷史意義

5.敦煌壁畫圖片大全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