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圖片鉛筆畫的圖片

  在中國文化中,狗屬於十二生肖之一,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11位。小編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歡!

  展示


  1


  2


  3


  4


  5

  關於歷史上狗的傳說

  有關狗的傳說,以“盤瓠”的故事流傳最為久遠,本書已設專問,可參見。狗是人類的忠實朋友,大都有“從一而終”的特性,人們往往稱之為“義犬”。晉幹寶《搜神記》卷二十有《義犬冢》一則,生動感人。三國吳孫權的治下,有襄陽人李信純,養一狗名黑龍,飲食與俱。有一天李到城外飲酒大醉,臥于歸途草中,正遇太守燒荒圍獵。狗見火起,以口拽李不起,就奔至三五十步以遠的溪水中溼身,再跑回主人臥處,將其身邊草潤溼。如此往復,狗累斃於李身側。不久,李酒醒,始悟此狗捨命救主,報告於太守。太守說:“犬之報恩甚於人。人不知恩,豈如犬乎!”即命重葬此狗,並修了高十餘丈的義犬冢。

  無獨有偶,舊題陶潛所撰《搜神後記》卷九也有《楊生狗》一則,寫晉太和中,廣陵人楊生養一狗,其救主事與上述黑龍略同,幸運的是,狗並未因此累死。又有一次楊生夜行墮井中,狗徹夜叫吠,引來一人,但須以此狗為贈方施搭救。楊生初時不肯,狗又探頭示意,楊勉強答應。人出井後五天,狗又夜回到楊生身邊。河北武強套色版畫《義犬救主》即以此事為題材,但“楊生”作“楊升”。

  可見義犬事在中國民間深入人心。在我國滿族人的傳說中,也有黃犬救其民族英雄努爾哈赤事,其方法與《義犬冢》,《楊生狗》兩個故事略同,黃犬因此累死。據說滿族人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隨意打狗的習俗即與此有關。清人徐芳有《義犬記》,載張潮《虞初新志》卷七。這隻義犬似通人世情理,完成了一件複雜的酬恩報仇事。有一太原商人攜金五六百過中牟縣,遇一少年“以梃荷犬”至,犬對商人咿啞,似望救,商人就將犬買下放了。少年見商人多財,就將商人殺死曳至水中,蓋沙葦而去。犬見此情,就暗中隨少年至家,又到縣中叫吠不止,引縣隸至商人死所,又帶縣隸到少年家逮捕了凶犯,找到贓金與商人的家庭裡址。

  至此,狗仍吠不止,縣令就派隸至太原請商人之子到,交付了錢財,又讓他扶櫬返鄉。其往返數千裡,都有此犬跟隨。這隻犬辦了人所難辦到的事。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也記有兩則義犬事,其中一則與上述故事略同,但不那麼複雜,反較可信。有商人某到蕪湖貿易,獲重利將歸山東,途中於屠人手中救下一犬。舟中盜見財起意,將商人氈裹投江中,犬隨氈卷漂流,擱淺沙地,犬又吠人開啟氈裹,商人尚未死。

  此犬又協助商人找到舟中盜,並搜出失金。作者於文後嘆道:“嗚呼!一犬也,而報恩如是,世無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的確,狗的絕對忠誠可使人感慨叢生,從而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1999年5月25日《作家文摘》轉載曹一紅所譯《忠誠等待……》一文,在俄羅斯某地的一條公路上,一隻狗從1996年就一直守候在那裡,“不論酷暑,還是嚴寒,一邊躲閃著車輪底下飛濺而來的泥團和冰塊,一邊等著主人。”據說它的主人死於發生在此的一次車禍,而這條狗卻仍執著地等在那裡,生怕錯過自己主人的歸來。

  文中意味深長地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人們在這條狗面前都有負罪感,好像每一個人都不僅僅是從它旁邊經過,還幹了別的什麼事。”諸如此類有關義犬的傳說,在古代筆記中多有記述,傳達出人們對於人際情義的嚮往之情。在古代五行家的觀念中,狗的一些反常現象往往預示著某種災難,這被稱為“犬禍”。這些荒誕不經之談又常見諸正史,使傳說有了官方色彩。如《漢書·五行志中之上》有云:

  文帝后五年六月,齊雍城門外有狗生角。先是帝兄齊悼惠王亡後,帝分齊地,立其庶子七人皆為王。兄弟並強,有炕陽心,故犬禍見也……京房《易傳》曰:“執政失,下將害之,厥妖狗生角。君子苟免,小人陷之,厥妖狗生角。”此外,狗與彘交以及夢中見狗,似乎都有不祥的事情將要發生。這些傳說遠沒有義犬類傳說膾炙人口。在十二生肖中,狗對人的忠誠是無與倫比的。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