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瓷版畫

  在繼承傳統陶瓷繪畫技藝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油彩繪畫的新技法,其題材豐富、構圖嚴謹、造型生動,是一種有著特殊魅力的藝術形式。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1】

  
【:2】

  
【:3】

  
【:4】

  
【:5】

  看完了以上的之後,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關於瓷版畫的知識吧!

  瓷版畫的歷史淵源

  南昌市東湖區文化館館長舒筱玲說,雖然瓷版畫始於清朝末年,迄今只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如果要追溯它的歷史淵源,還得從唐朝說起。據其介紹。瓷版畫是從中國傳統瓷器基礎上演變而來。最初瓷器只是為滿足實用,到了唐朝才逐漸向裝飾方面發展。明代中葉,西方琺琅傳入中國,於是就增加了鬥彩和五彩,為陶瓷繪畫藝術增加了不少顏色。清代以後,彩瓷色釉發展到五彩繽紛的境界,一批文人開始介入繪瓷藝術。

  自釉上彩繪在清代流行之後,許多大城市的瓷器店在經營景德鎮彩瓷的同時,為滿足當地客戶的要求,也購買景德鎮的白胎瓷,並聘請高手彩繪,自設紅爐燒製。江西境內的南昌、九江、吉安等城市的瓷器店很早就開始自設紅爐加彩,尤其是南昌的瓷繪一人最多,規模最大,瓷上肖像畫的發展重點也轉移到這裡了。

  民國初年,南昌人樑兌石在現金的中山路繁華地段開設了麗澤軒瓷莊,招收學徒,聘請藝人按照顧客要求繪製肖像和粉彩瓷器,開創了瓷版畫在南昌發展的先河。當時麗澤軒聘請的一人中,工於瓷上肖像畫的畫家有樑燮亭、吳月山、楊樹藩、遊家發等人,他們培養了許多學徒,在瓷上肖像畫藝術方面卓有成就。後期影響很大的楊厚興、鄒崑崙、楊知行等也是在麗澤軒開始學藝的。他們所畫的每一幅肖像畫都寫有樑兌石監製字樣。

  在樑兌石的帶領下,南昌市陸續開有解放前西大街的“中華瓷莊”、子固路的“肖廬瓷像館”、“麗芳瓷像館”等陸續開設,一大批瓷版畫家也隨之誕生。如:吳月山、樑燮亭、楊厚興等。抗戰時期,日軍逼進南昌,繪瓷藝人被迫四處逃難,為了餬口謀生,客觀上也將肖像畫藝術傳播於各地。但不少藝人死於逃難,樑兌石即在逃往四川途中遇難,楊厚興的師傅吳月山也在逃往黎川時病亡。

1.瓷畫收藏的價值

2.粉彩瓷有什麼特點

3.瓷器收藏的主要層次分類

4.新時代陶瓷人物繪畫的民族情結

5.房間物品擺放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