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兆和寫意人物畫欣賞

  在二十世紀初大文化背景的劇烈變動中,蔣兆和是在大文化潮流中湧現出的改革中國人物畫的先驅和巨匠。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1】

  
【:2】

  
【:3】

  
【:4】

  
【:5】

  看完了以上的之後,下面就來了解一下蔣兆和成名經歷吧!

  蔣兆和的成名經歷

  蔣兆和對於美術,有天賦,有興趣;美術對於蔣兆和,則是其生存的需要,謀生的手段。他在《蔣兆和畫冊》***1941年版***自序中寫道:“嗟夫,處於荒災混亂之際,窮鄉僻壤之區,兼之家無餘蔭,幼夫教養,既無嚴父,又無慈母;幼而不學,長亦無能,至今百事不會,惟性喜美術,時時塗抹,漸漸成技,於今數十年來,靠此餬口,東馳西奔,遍列江湖,見聞雖寡,而吃苦可當;茫茫的前途,走不盡的沙漠……”

  1920年,16歲的蔣兆和因生活所迫離開家鄉,沿長江東下流浪到上海。為了餬口,蔣兆和畫人像、畫廣告,搞商業美術設計和服裝設計,自修素描、油畫和雕塑,他像阿Q一樣“舂米便舂米,割麥便割麥”。即使這樣,有時還得忍飢挨餓、露宿街頭。對於阿Q,人們習慣“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然而,蔣兆和創作於1938年的《與阿Q像》,阿Q的左手託著右手,雖然顯得無力,但右手卻是攥著拳頭。

  蔣兆和說:“在舊中國,失業和流浪總是形影不離地伴隨著我,儘管如此,蘊藏在我心中的要把當代現實生活畫下來的志願,並沒有因窮困而有絲毫動搖。”蔣兆和與貧苦大眾是息息相通的,他畫黃浦江畔的黃包車伕,畫北平城裡撿破爛的老人和算命的盲人……畫自己親歷、親見的人間苦難。齊白石看到蔣兆和畫《賣子圖》,題寫了“妙手丹青老,工夫自有神。賣兒三尺畫,壓倒借山人”的詩句。《藝海春秋—蔣兆和傳》的作者劉曦林說,蔣兆和是一位悲劇藝術家,“他在造型藝術可能的範圍內,以訴諸視覺的形象,把人生最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給人以悲劇般的感受。”蔣兆和自己說:“識吾畫者皆天下之窮人,唯我所同情者,乃道旁之餓殍。”

  談到蔣兆和,必然要談到《流民圖》。《流民圖》高7尺、長9丈,稱得上是巨幅長卷,通過一百多個不同人物的造型,真實地反映出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巨大災難,濃縮了中華民族那段屈辱的歷史。《流民圖》飽含著藝術家的心血,也體現了蔣兆和的大智大勇。

  《流民圖》於1943年在日偽統治下的北平誕生和展出,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凝聚著藝術家的智慧和淪陷區人民的支援。蔣兆和以畫像為名廣泛收集素材,1942年完成了《流民圖》小稿,為防人耳目,逐一找模特兒寫生,分段放大製作,畫一部分藏一部分,在兩米多高的畫板上只留一兩個孤立的人物形象,使人無法瞭解畫卷的全部。1943年9月《流民圖》停筆,琉璃廠寶華齋裱畫店的師傅們連夜在當街石臺階上,畫面朝下,裝裱了《流民圖》,開創了裱畫史上前所未有的紀錄。為防不測,蔣兆和印製了50套《流民圖》的照片。

  為了通過日偽當局的審查,《流民圖》改名為《群像圖》,作者被迫在報紙上發表一篇能夠通過審查的《啟示》。

  1943年10月29日,《流民圖》在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正殿展出,絡繹不絕的人群靜靜地走過那漫長而悲哀的畫卷。僅在開幕之際,50套《流民圖》的照片就全部售空。當天,日偽當局就禁止了畫展,當蔣兆和正要離開現場時,一位監督收場的中國警察走到畫家面前,恭敬地敬了個禮。二人淚眼相望。

1.寫意水墨人物畫欣賞

2.蔣兆和水墨人物畫

3.水墨寫意人物畫圖片

4.寫意人物畫家作品欣賞

5.水墨寫意人物畫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