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名家花鳥畫高清圖片

  我們能從中國花鳥畫的角度看到意境的深度性,人們內心的狀態在膨脹。小編精心準備了,供你參考!

  欣賞

  1

  2

  3

  4

  5

  後,下面就來讀一讀關於花鳥畫的文章吧!

  寫意花鳥畫創作中的“取長補長”

  高卉民先生既是率先提出寫意花鳥畫創作中要“取長補長” 的理論者,又是這一理論成功的實踐者。對寫意花鳥畫創作要“取長補長”理論的研究,有助於寫意花鳥畫藝術的創新與風格的形成。高卉民先生提出寫意花鳥畫創作要“取長補長”這一理論有著自身的獨特性。何謂寫意花鳥畫中的“長與短”,所謂“長”是在“短”的基礎上比較而言的,是指習畫者或通過對傳統藝術的研習,或對自然社會的觀照,找到自身性格與藝術追求等方面的與眾不同之處,這也是畫家確立個人藝術面貌的必要條件,謂之“長”。所謂“短”,往往是共性的,它具有比較寬泛的含義。“短”與“長”也是相對而言的,自身的短處是與他人之長比較所產生的。

  “取長補長”最大的優勢是讓長處更長,就是使畫家潛在的或已表現出來的長處更為突出,最終形成畫家獨樹一幟的藝術面貌。寫意花鳥畫中的“取長補短”與“取長補長”有著明顯的不同。“取長補短”作為藝術積澱過程,是畫家必須所經歷的過程。一個畫家所需補的短處顯然是一生都在為之努力的,很多畫家一生致力於研究傳統,但是在藝術創造上卻沒能形成自己的藝術特色,這不免讓人覺得可惜,而對“取長補長”理論的研究則有助於藝術上的創新與藝術風格的形成。“取長補長”是通過對自己的充分認識、理解而確定取長的方向,最終形成不與人同的藝術風格。“取長補短”,原為絕長補短,意為擷取他人長處補已短處,但在藝術創作上,“取長補短”只是基礎,畫家一生都在提高藝術修養,補己之短。還有些時候,藝術家甚至不能“取長補短”,如齊白石先生非常喜歡徐渭、八大山人和吳昌碩的畫,曾寫詩道;“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願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可見他對徐渭、八大、吳昌碩先生的藝術佩服程度,

  他55歲定居北京後,好友陳師曾送給他一本吳昌碩畫冊,他如獲至寶閱至深夜不能釋手,可是第二天卻畫不出畫來了。使他非常苦惱,自言:“我鄉居數十年,又五次出遊,胸中要畫的東西很多。但這次看到吳的畫冊,卻受到了拘束。”這說明他人之長未必適於己用,結果他把畫冊送給了兒子,繼續探索走自己的藝術之路。從他的經歷中就能看出來:齊白石先生自幼生活在鄉下,少年只讀了一年的私塾便輟學,15歲學木匠,到25歲仍為雕花木匠,早期對齊白石影響的是民間藝術,包括他學的人像畫,老師也是紙紮匠出身的民間畫家,齊白石衰年變法中註定要有他心靈深處鄉間生活的烙印與民間藝術的感受成分。

  他大膽吸取了民間藝術的鮮豔色彩,如將墨葉、紅花和翠羽,或是墨葉、黃葫蘆和紅瓢蟲,畫於一圖,他尤善於挖掘來自兒時直觀感受的形象記憶,題畫詩云:“餘日來所畫,皆少時親手所為、親目所見之物,自笑大翻陳案。”在他畫的螃蟹、青蛙、麻雀、老鼠之類題材畫中,總能感受到畫家有顆天真爛漫的童心。回頭看白石先生的藝術平淡天真,生機盎然,他沒有像徐渭的畫風激情澎湃,也沒有像八大畫風冷逸孤傲,更沒有吳昌碩先生的古樸厚重的金石氣。總結齊白石的藝術道路,他正是找到了己之所長,並在藝術創作上不斷增強自己的長處讓長處更長,才成為一代國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