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畫四大產地

  中國年畫的藝術形式和載體最具中國特色和世界價值,是其他民間美術難以企及和超越的藝術品種。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1.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是中國木版年畫的發源地

  朱仙鎮木版年畫

  中國木版年畫興盛於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隨後傳播或影響到全國其他地區。歷史的原因使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被視為中國木版年畫發展的“鼻祖”。北宋年間的汴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各地的商人大量湧向京城,龐大的市民階層促進了世俗文藝的發展,活躍的世俗文藝又給年畫的創作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在這一時期,雕版印刷技術的成熟,使供不應求的筆繪年畫轉向刻印年畫,並且官辦與民辦作坊齊開,使開封木版年畫的印刷及銷售盛況空前,很快影響到全國。開封木版年畫的內容多反映中原傳統民俗文化,藝術風格體現了京都官雅文化與市井文化並存的較精細的主流風格。公元11世紀以後,中原大地經歷了長期的民族紛爭、戰亂和自然災害,到明朝初年,開封所處的中原地區被毀壞得滿目瘡痍,人民大量遷徙,城鎮極度衰落,中原文化主流失去了北宋時期較為精緻的官雅和市井文化風格,而形成一種粗獷甚至比較粗糙的帶有鄉土味的文化傳統與風格。這一時期的開封年畫線條粗獷,形象誇張,頭大身小,幽默稚拙,構圖飽滿,左右對稱,色彩鮮豔厚重,鄉土味濃,無脂粉氣,無媚態,豔而不俗。朱仙鎮年畫影響了整個北方木版年畫的藝術風格,構圖古樸、誇張、粗獷、威猛,色彩鮮明,以橙、綠、桃紅三色為主,還有其簡潔、鮮豔、明快的手法等,都極具北方鄉土味道。

  2.天津楊柳青年畫譽滿京畿

  楊柳青年畫

  明代的楊柳青是南運河上的一個重鎮,隨著南運河的開通,其經濟日漸繁榮。到明代中後期,楊柳青初步產生了木版年畫藝術,明末出現了最早的畫鋪,到了清代雍正、乾隆年間,才逐漸繁榮起來。清代京津地區作為中國文化的中心,社會文化十分繁雜,皇家文化和貴族文化匯聚滿漢文化精要,官紳文化聚合儒士官吏文化潮流,市井文化則集中了金、元、明、清四朝京城民間習俗。楊柳青鎮位於南北交通要道,經南運河與南方聯絡密切,因而其生活習俗既有北方的風格,又有南方的味道。天津是京城對海外的主要口岸,具有外交和貿易雙重功能。這樣一來,楊柳青鎮年畫藝術就受到多元文化的深刻影響,消費者也呈多元化,既有皇家和貴族,又有城鎮市民,還有鄉村農民,甚至還有外國人。半印半繪的加工工序,使楊柳青年畫更接近工筆重彩國畫,從而形成了高古俊逸的藝術風格。

  3.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是江南年畫的優秀代表

  桃花塢年畫

  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傳自南宋臨安***杭州***。南宋文化經一百多年的發展,融會了江南文化的精秀細巧,形成了與當時的新中原文化大不相同的相容性的精雅文化風格。這種文化風格影響下的木版年畫,在江南以杭州為中心直接傳播至周邊的蘇州、無錫等地區。自元朝起,元明兩代戲曲雜劇和小說傳奇碩果累累,社會上刊印發行的劇本、小說幾乎都附有木刻插圖,帶動中國古代版畫藝術達到了頂峰。而江南刷印木刻版畫的繁盛,帶動了木版年畫的發展。蘇州木版年畫在藝術技藝上還直接得益於明清兩代江南繁榮的文人書畫藝術。元代趙孟頫及“元代四家”就活動於蘇州一帶,明代唐寅“吳門四家”和董其昌“華亭九友”,都先後生活創作於蘇州一帶,他們的字畫文章享譽江南,影響廣泛。至清代,江南文人畫已在畫院普及,深刻地影響著木版年畫的發展。因此,歷史、經濟、文化與藝術的原因使得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成為中國江南木版年畫的中心,創造了與同時代開封朱仙鎮和其他地方木版年畫明顯不同的藝術風格和技藝。

  4.南方木版年畫紅遍嶺南和巴蜀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是中國嶺南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華南地區歷來是中原南遷避難的客家人的歸宿之地,自然帶來了許多中原文化的東西,木版年畫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民間藝術。在佛山這個遠離中原、緊鄰中國最主要對外口岸廣州的嶺南工商重鎮,民眾的社會文化生活漸漸地與中原傳統的社會文化有了一定的差別,成年男子大多不務農業,以工商、出洋為業,於是居家者多祈求吉祥如意、發財致富、趨利避害。因此,佛山木版年畫的品種較為單一,主要是門神畫、神像畫、榜邊畫等。此外,由於廣東文化尚紅,認為紅色代表生命力旺盛和生意紅火,所以紅彤彤的色彩是佛山門神畫最突出的地方特色,有“萬年紅”的美譽,反映出嶺南文化特徵。

  楊家埠木版年畫

  質樸的四川綿竹年畫,則繼承了唐宋繪畫線描傳統和著色技藝,從而形成了明快豔麗、質樸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民族特點。

  山東濰坊以楊家埠年畫為代表。炕頭畫是該地頗具特色的品種。濰坊年畫的特點是線條粗放,造型簡括,色彩強烈,多用原色。

  四川綿竹年畫約起於明末清初,其品種以門神、門童形式最富有變化。在製作上以畫工勾染為主,即只用墨線印出畫樣後,即以手工描繪,這與蘇州桃花塢全以色版套印者完全相反。綿竹年畫還用捺印法,即在添補金色團花時,將花樣刻成圖章型,捺在畫面上。

  年畫的文化內涵

  年畫的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的完美結合,表達了民眾的審美取向和文化祈求,是年畫根深葉茂、長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年畫作為民間的新年祝福,充滿了喜慶,因此,民間年畫大多采用大紅大黃等鮮豔火爆的色彩,注重情趣和造型的表現,人物生動可愛,富有活力。體現了民眾智慧,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年畫都蘊涵著各地獨特的藝術風格,形式變化多樣,內容廣泛,各類武將門神、灶爺、財神、觀音、八仙、壽星、戲曲人物、耕織農作、民間傳說、歷史故事、花卉動物、仕女、娃娃、風光景色等應有盡有。

  年畫不僅於歲末臘月大量出現在鄉村市集和城鎮街巷,就是在平時的喜慶節日、婚喪風俗中,仍可見到各種不同題材形式的年畫。在嫁女.聚親、生子彌月、入讀書、考試中舉、升官授職、拜師收徒、酬師謝神、養蠶獲利、捕魚豐收、出獵平安、搬家遷居、謝醫掛匾、祭天酬神等等民俗活動中,都有年畫藝術形式點綴其盛。所以,年畫藝術與民俗密切相關。

  民間年畫因風俗節日而興起,它寄託了人們對風調雨順、農事豐收、家宅安泰、人馬平安等祈福迎財、驅災避邪的願望。很多年畫作品在反映社會變革或人們衣食住行等活動中,有意無意地表現出了時代風尚、社會習俗,給研究者留下了大量可貴的形象資料。年畫中的服飾裝束,是研究服裝變化的真實可靠的資料;年畫中的農耕,畫面中的農耕工具則是研究農業工具歷史演變的重要資料;年畫中有的反映結婚場面,在畫圖中,案上放弓箭糧鬥、瓶爐花果等物,真實展現了中國古代民間的社會生活習俗和器物。

  民間年畫來自民間,被賦予了懲惡揚善、尊崇忠良、讚美勇武的主題,在為底層民眾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也起到了激勵奮發的作用。

  年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種存在並得以不斷的發展,是因為它的觀眾之多、社會需求量之大、內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是其他任何畫種所無法比擬的。年畫的表現形式和造型手法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及審美價值。它的藝術特色的形成是建立在社會的倫理道德、文化教養、民俗生活基礎之上的,真實地反映著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形態、政治事件、生活情趣。

1.中國古代四大木板年畫

2.中國民間四大木版年畫

3.中國年畫木版年畫

4.中國民間年畫餘杭

5.中國的年畫色彩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