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書毛筆書法作品圖片

  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作品有非常高的藝術特色。王羲之創作的行書字型作品受到許多人的臨摹與學習,對我國的書法有一定的影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王羲之行書毛筆書法作品展示

  王羲之***公元三二一~三七九年***,東晉最傑出的書法家,字逸少,琅琊臨沂人,居會稽山陰人,官至右軍將軍,所以人稱“王右軍”。在中國書法史上,有一篇被歷代書家公認為舉世無雙的“天下第一行書”,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他七歲開始學書,先後從師於出身書法世家的衛夫人和叔父王 ,以後又博覽了秦漢篆隸大師淳古樸茂的精品,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冶於一爐,創造出“天質自然,丰神蓋代”的行書,被後人譽為“書聖”。晚年書法爐火純青,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蘭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王羲之行書字型毛筆書法圖片

  《蘭亭序》晉朝人叫《臨河序》,後人又稱為《修禊序》、《禊帖》、《蘭亭詩序》,計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據說,東晉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蘭亭流觴飲酒,賦詩唱和。王羲之面對良辰美景、高朋摯友,用蠶繭紙、鼠須筆,乘興寫下了這篇“遒媚勁健,絕代更無”的序文,王羲之回家後又重寫了數十遍,皆不如原稿,所以他自己也特別愛重,交付子孫傳藏,傳至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無嗣,交弟子辯才儲存,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書法,千方百計得到了《蘭亭序》,常常“置之座側,朝夕觀覽”。貞觀十年***公元六三六年***,讓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摹拓十本以賜近臣,死後把真跡帶進昭陵作為陪葬品。所以我們至今已經無法看到《蘭亭序》的真跡,只能看到下真跡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最逼真的是馮承素摹本,因帖前後印有唐中宗李顯年號“神龍”各半之印,故又稱為“神龍本”。郭天賜謂“神龍本”“筆法秀逸,墨彩豔發,奇麗超絕,動心駭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