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書法字型作品圖片欣賞

  啟功先生是一位成就卓越、享譽海內外的書法家,是當代書家秀麗派的代表。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啟功書法字型,希望你們喜歡。

  啟功書法字型欣賞

>

  啟功書法字型圖片1

  啟功書法字型圖片2

  啟功書法字型圖片3

  啟功書法字型圖片4

  啟功書法字型圖片5

  清雅的韻致——啟功書法

  何謂“韻”?宋人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說:“如其氣韻,必在生知,故不可以巧密得,復不可以歲月到,默契神會,不知然而然也”。也就是說韻在本質上是思想情操和學問修養的自然流露。清人李修易在《小蓬萊圖畫卷》中又說:“山水之有氣韻,人往往以煙雲當之,不知煙雲猶可跡求也,氣韻不可跡求也……當求諸活潑潑地。……‘今人用心在有筆墨處,古人用心在無筆墨處。’可謂善言氣韻矣。”也就是說,韻是一種活潑潑的生機,在形式上如雲煙之輕靈與虛無。簡而言之,韻是一種非常玄妙的、超乎於技巧層面的東西。

  先生一生執教治學,自視書法為餘事。實際上作為學富名高、融古通今的國學大師,對此餘事用功甚勤,終其一生。先生的書法是典型的文人之書、學者之書,浸染著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墨香,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息。溫潤流美、清雅俊健。“清、雅”正是啟功書法的基本特質。先生之書,因其“清”則澄明、幽靜,意境深遠;因其雅則淳古,高標,超逸出塵。尤其是先生的行、草書,隨興遣字,一派神行,卻又掌控妥帖,富有靜氣。先生書寫的內容,大多為自己所作。這些內容既有遊蹤抒情之詩,寄興感慨之筆,又有論書評畫,鑑定題跋之藝術見解。先生的詩文、學識及繪畫正是其書法藝術的支撐點,充滿了學者的氣質,這是許多專業書法家難以望其項背的。

  啟功題寫的橫額。結字端莊,肅穆,挺拔,極具廟堂之氣。用筆粗細變化,頗具神韻。用不同風貌的書寫表現不同內容的文字,這是啟功先生書法極為講究的一大特點。啟功先生在一九八六年十月題寫的橫披:“百年樹人

  嘉業長春”,正文,行楷書。結字端莊,挺拔,疏密有致;用筆純淨流暢,遒麗灑脫。題款用小字號,俊逸雅緻,書卷氣息濃郁。鈐印“啟功”,比常用章大而厚重,與正文內涵相配。綜觀全幅作品,佈局端正,排列有序,變化有致,觀其字,品其意,不能不心生敬意。

  啟功的許多楹聯往往是自己處世治學原則的真實寫照,也是代表啟功書法風貌的經典之作。如《行文做事》此聯結體精嚴,體勢挺拔,氣勢開張,極具王者氣象,體現出啟功先生高超的結字技術。同時,先生以行書筆法入楷,用筆起伏跌宕,使轉不激不厲,粗細變化顯著,“行”“平”粗厚,“文”“淺”瘦細,“簡”“做”外粗內細,“顯”“恆”左粗右細,而且流轉自如,一派神行,表現出舒適的輕重節奏和優美的韻律。

  這種清雅的韻致,既有歷史的淵源,又有現實的因由。晉代是“文的自覺”的時代,士族子弟以研究《周易》《老子》和《莊子》的黃老之學,開始追求一種超脫世俗、自由閒散、精神高度自由的生活,“竹林七賢”就是代表。特別進入東晉後,朝廷偏安一隅,士人紛紛皈依佛教,佛學的“空無”和玄學的“虛無”具有相似性,佛教的“安般守意”和玄學的“清淨無為”相結合,士人的生活從西晉的放蕩縱慾中擺脫出來,開始追求寧靜高雅的生活方式,流連於山水之間,風度翩翩,悠哉遊哉。在王羲之的《蘭亭序》中就充分展現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其內容中玄學的思想也非常濃厚,很具有代表性。總之,從漢末到南朝,隨著一次次的社會動盪,士人們的心態日益投向老莊,投向佛學,投向藝術。整個時代的風氣與審美觀念從漢代的恢弘博大轉變為清朗俊逸。書法藝術作為人類精神的產物,不可能脫離這種文化背景,這種風格的轉變是時代的發展,也是歷史的必然。而啟功所處的也是一個新舊社會大變動、歷史程序大轉折的時代,啟功所代表的正是這個時期先進知識分子的人格與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