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於建華書法

  於建華 男,1962年9月生,山東省文登市人。法名智凱,別署無住庵。1985年開始學習書法,取《玄祕塔》的法度、《鄭文公》的寬博、《張猛龍》的雄強、《王元詳造像》的生辣和《奚智墓誌》的拙樸。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於建華人物簡介

  1991年禮瑞今和尚皈依佛門後,鍾情八大山人和弘一大師的行書,以取蘊藉意境和超塵脫俗之氣。1986年開始臨摹戰國古璽,繼而習秦漢官、私印,後沉浸明清流派。為使印中有筆,臨習《石鼓文》和《吳昌碩〈西泠印社記〉》等篆書。書法篆刻入選《全國第五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覽》等國內外大型展覽,發表於諸多報刊,併為團體、碑林和個人收藏。書畫評論文章和佛學文章發表於《書法報》、《大河報》、《鄭州晚報》、《佛教文化》、《禪》、《福田》***臺灣***、《商報·藝廓》***菲律賓***等。專著《洪丕謨生平》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參與出版《百尺樓師生書畫》***上海學林出版社出版發行***書畫集,有6幅書法、8方印章入集。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宗教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洪丕謨書畫文化研究會會長、《許慎書畫報》和《洪丕謨研究報》主編、友聲書社社員、漯河中山書畫院常務副院長等。傳略輯入《中國現代書法界人名辭典》、《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書法線條和諧美

  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是由線條來完成的,而體現線條美的基本要素,則是要求線條富於變化。而書法使用的書寫工具是毛筆,以筆鋒來說,柔軟而富有彈性。書寫的輕重、疾快、強弱、頓挫、提按、正偏在紙上留下濃談、乾溼、剛柔、動靜、方圓等各種千變萬化的線條、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線條、能夠充分體現線條的和諧美和動態美。

  和諧美。這種美的要素,歐美藝術家講究得極為精細,作張椅子,也要看長短、疏密、粗細、曲直,作得好就美,作得不好就不美。線的美,在美術中,最為高等,不靠旁物的陪襯,專靠本身的排列。而中國的書法藝術是以線為生命之本的,漢字由點和線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質。而“點”是線的濃縮,“線”亦是點的延長,“點”和“線”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因而中國的書法藝術,又被稱作線條的藝術。古人曾說“學書貴能通變”,運筆中掌握提按、頓挫、徐疾和某些過渡性技巧,使線條呈現變化的主要方法,通過按筆可以達到“重若崩雲”,提筆又使線條“輕如蟬翼”、令人有種時隱時現的變化感和沉浮感,從而突出表現作品獨特的美感。隸書的參差俯仰,使其姿態飄逸,輕靈飛動、工整險峻。楷書方正端莊,使其虛曠,簡靜,遒勁有力。行書的錯落有致,使其若天馬行空,雷奔雲集。草書綿婉使轉,使通篇鬱郁蒼蒼,奇姿雄邁,無不體現線條的和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