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書法作品

  黃興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先驅和領袖,以字克強聞名當時,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並稱。1916年10月31日,黃興病故於上海。著作有《黃***全集》、《黃興集》、《黃興未刊電稿》及《黃***書翰墨績》刊行。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黃興人物生平

  早年求學

  1874年10月25日,黃興在長沙市郊的一個地主家庭誕生。父親黃筱村是晚清秀才。黃興幼年時思想受湖南的明末大儒王夫之的影響很深。1898年,受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推薦,入武昌兩湖書院讀書,開始同情維新運動、認同變法主張。1902年於兩湖書院畢業後,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學習。抵達日本後不久,即和楊篤生等創辦了《遊學譯編》,並組織"湖南編輯社",介紹西方的文化科學。黃興1893年入長沙城南書院,22歲時考中秀才,1898年調長沙湘水校經堂,複選調武昌兩湖書院深造,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畢業於武漢兩湖書院,次年春被湖廣總督張之洞選派去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學習。黃興民主革命思想的產生,與孫中山、宋教仁等人有很大的不同。孫中山是從小接受西方教育,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啟迪,最終逐漸從改良走上革命道路;宋教仁於1903年由漳江書院進入新式的武昌文普通學堂後,逐漸走向革命道路的。而黃興走的是一條秀才造反的曲折道路,同很多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一樣,他的思想也經歷從改良到革命的過程。黃興出生於湖南長沙一個名門望族,宗族中世代都有出仕為官者。到了清朝,黃興的遠祖傳下遺訓:永不出仕清朝。但大多數成員仍是飽學鴻儒。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黃興早年曾系統地接受過傳統儒家教育。到1896年,黃興在城南書院求學期間更是順利通過縣、府、院試,考中秀才。但黃興本人對功名並不熱心,當時,黃興去應考秀才前,他的親友要置酒預賀,黃興當即表示,讀書是要求真學問的,而應試僅僅是因為母命不可違。這一時期的黃興,雖然有強烈的愛國情懷,也對科舉制度不滿,但總的來說還是一個比較傳統的知識分子。他喜好軍事,課餘曾請日本軍官講授軍事課程,每天清晨必練習騎馬、射擊,為日後領導武裝起義準備了條件。

  投筆從戎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為抗議沙皇俄國侵佔我國東北,與同學二百餘人組織拒俄義勇隊***後改為學生軍、軍國民教育會***。同年回國,在長沙邀集陳天華、宋教仁等二十餘人集會,成立革命團體華興會,被公推為會長。隨後聯絡會黨,儀定於次年秋乘慈禧過70歲生日時在長沙起義。事洩,黃興逃亡日本。光緒三十一年,在日本結識孫中山,大力支援孫籌組革命組織同盟會,任同盟會庶務***相當於協理***,成為會中僅次於孫的領袖,隨後即將主要精力放在發展革命分子、組織武裝起義上。

  1905年8月同盟會成立,被選為庶務***相當於協理***,成為同盟會中僅次於孫中山的重要領袖。此後,他以主要精力從事武裝起義,親自掌握留日陸軍學生的入會工作,並從中選拔一些堅定分子組成一個嚴密的團體"丈夫團",為進行武裝鬥爭準備力量。1907~1908年間,參與或指揮欽州、防城起義,鎮南關***今友誼關***起義,欽州、廉州、上思起義與雲南河口之役。

  光緒三十三年至河內,先後參與或指揮了欽州、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欽州、廉州、上思起義,雲南河口起義,都遭失敗。1909年***宣統元年***秋,受孫中山委託,在香港成立同盟會南方支部,策劃在廣州新軍中發動起義。次年春,起義再次失敗。十月,與孫中山等在南洋檳榔嶼***在今馬來西亞***集會,決定集中全黨人力財力,在廣州再舉行起義。

  1909年秋,受孫中山委派,到香港成立同盟會南方支部,策劃廣州新軍起義。起義失敗後,孫中山召集"庇能會議",議決傾全黨人力物力,在廣州再舉。1911年初在香港成立領導起義的總機關統籌部,黃興任部長。於4月27日***三月二十九***發動黃花崗起義,他率敢死隊百餘人猛攻兩廣總督衙門,許多革命黨人英勇犧牲,黃興右手受傷,斷去兩指。起義失敗後,他在香港養傷,支援宋教仁、譚人鳳等在上海成立同盟會中部總會。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黃興於28日趕到武漢,被任命為革命軍戰時總司令,率民軍在漢陽前線與清軍奮戰二十餘日。11月27日漢陽失陷後,轉赴上海。南京光復後,獨立各省代表會議先舉他為大元帥,後改為副元帥代行大元帥職權,他均未赴任。

  1911年春在香港成立廣州起義領導機關統籌部,任部長。4月27日發動廣州黃花崗起義,親自率敢死隊百餘人,攻入兩廣總督衙門,發現總督張鳴歧已逃跑,出衙門後同清軍遭遇,展開激戰,多人犧牲,黃持雙槍左右射擊,斃清軍多人後,右手負傷,斷兩指,化裝逃至香港治傷,支援宋教仁、譚人鳳等在上海成立同盟會中部總會。此役又告失敗。事後收鹼殉難者遺體,有72具,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武昌起義爆發,黃興趕到武漢,作為革命軍戰時總司令,率民軍在漢陽前線與清軍奮戰二十餘日。黃興由上海到漢口,湖北軍政府在武昌閱馬場為黃興舉行隆重的登壇拜將儀式。就任戰時總司令,親赴前線指揮保衛漢陽、反攻漢口的戰鬥。在陽夏之役中,與清軍激戰相持一月,備極艱辛,攻績卓著,為各省獨立贏得了寶貴時間。漢陽失陷後,黃興辭職赴滬,策劃北伐,籌組中央臨時政府。在武昌起義中黃興督戰武漢,為保衛革命勝利作了重大貢獻。[1]

  兵敗外逃

  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黃興任陸軍總長。袁世凱竊取政權後,臨時政府北遷,黃興任南京留守,主持整編南方各軍。後因沒有經費,軍隊譁變,乃取消留守府,退居上海。6月30日,參加同盟會上海支部夏季常會,發表政見,說民國成立已半年,而一切未能就緒,"其原因在於政黨未能成立",強調要貫徹三民主義,特別是民生主義。8月,同盟會等組織改組為國民黨,任理事。12月,接受袁世凱委任之漢川鐵路督辦職務,不久又辭。1913年3月,袁世凱派人暗殺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孫中山主張立即興師討袁,黃興以南方各省內部不統一,軍隊力薄,對討袁缺乏信心,主張法律解決。7月,孫中山興師討袁,二次革命爆發。14日,黃興由上海至南京,強迫江蘇都督程德全宣佈獨立,黃興被推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二次革命"迅速失敗,孫中山、黃興與國民黨許多骨幹分子再次流亡日本。孫中山總結失敗教訓,對黃興有所責難。

  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將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要求黨員入黨時按指印,宣誓服從孫中山的命令。黃興同孫組黨意見不合,拒絕加入。同年夏,離日旅居美國。

  中年病逝

  1915年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恢復帝制時,他在旅美華僑中宣傳反袁,併為護國軍籌措軍餉。他曾為雲南討袁護國軍籌措軍餉,袁世凱死後回國。

  於1916年7月回到上海,同孫中山恢復了往日的親密關係。

  由於長期為革命事業而奔波,積勞成疾,1916年10月10日,黃興因胃出血入院,10月31日,最終因食道與胃靜脈屈張破裂出血***肝門靜脈高壓所致;根據其死前多次大量吐血以及肝腫大所推測,為肝硬化常見之併發症***在上海去世,時年僅42歲。孫中山親自主持治喪活動。次年4月15日國葬黃興於長沙嶽麓山雲麓峰下小月亮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