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辭陶淵明書法作品高清圖片

  歸去來辭是陶淵明創作的文章,這篇文章有非常高的文學魅力,受到許多人的拜讀。現如今,這篇文章被許多人創作成書法作品,有崇高的藝術地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歸去來辭陶淵明書法作品欣賞

  本文是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辭去彭澤令回家時所作。作者通過文章闡述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職的原因,以及抒寫了歸田的決心、歸田時的愉快心情和歸田後的樂趣。通過對田園生活的讚美和勞動生活的歌頌,表明他對當時現實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滿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視功名利祿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運乘化、樂天安命的消極思想。全文語言流暢,音節和諧,感情真實,富有抒情意味。




  歸去來辭精美的書法圖片

  陶淵明***約365-427***,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死後其好友暗贈諡號靖節先生,潯陽人***一說宜豐人***。東晉著名文學家,田園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歷史學家陳寅恪曾考證陶為奚族人,但其證據略顯薄弱***。***《宋書》隱逸傳雲:“陶潛字淵明,或雲淵明字元亮,潯陽柴桑人也。”***因宅邊種植五棵柳樹所以號五柳先生***未得到證實***,諡稱靖節居士,宜豐縣澄塘鎮秀溪村人。宋代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有陶淵明"始家宜豐"的記載。宜豐舊《圖經》亦有此說。他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的元勳重臣,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做過武昌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29歲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後任彭澤縣令。因不事權貴,棄官隱居慄裡***今星子縣境內***。52歲時偕少子陶佟迴歸宜豐故里,四年後返潯陽,逝於柴桑。陶佟留居故里。今澄塘鎮秀溪、故村等處陶姓人皆為陶佟之後裔。歷代方誌載宜豐境內有南山、柳齋、菊軒、東籬、洗墨池、藏書礅、故里橋、靖節橋、我公橋、舒嘯臺、賦詩灣、顧淵石、醉臥石、淵明洞、讀書堂、靖節祠等陶淵明遣跡及其紀念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