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書法行書怎麼練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非真非草的書體。它不僅活潑天真、形式美觀,而且結構靈活、多法並存。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硬筆書法行書,希望你們喜歡。

  硬筆書法行書欣賞

>

  硬筆書法行書圖片1

  硬筆書法行書圖片2

  硬筆書法行書圖片3

  硬筆書法行書圖片4

  硬筆書法行書圖片5

  如何習練硬筆書法

  君不見,諸多終日提筆的朋友,寫出來的字依然是章法凌亂不成體統的。這正是因為他們寫字尚未得法,又把不恰當的書寫方法重複重複再重複,最終無非是將不恰當的方法,固化成自己的書寫陋習而已。

  1 書寫工具

  要先寫好字,首先還是應該瞭解清楚你所使用的書寫工具的。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硬筆書法書寫工具就是鋼筆和鉛筆了。其次還有因電腦閱卷普及而流行起來的中性筆,以及書寫效能不盡如人意,行將就木的圓珠筆。

  接下來,我簡單地從這幾種的特性入手,比較幾種筆的效能和使用上的差異吧。

  1.1 鉛筆——初學者利器,筆畫粗細表現力極強

  鉛筆筆芯主要原料是石墨和粘土。其中,石墨含量越高的筆芯越軟,寫出來的字顏色越深;粘土含量越高的筆芯硬度則越大,寫出來的字顏色越淺。

  根據筆芯材質和書寫效能特點作區分,廠商從硬度***H***和黑度***B***兩個維度對筆芯進行了分類。不同型別的筆芯對應的視覺效果如下圖:

  在實際書寫中,常用的筆芯則應該是HB、B與2B三種了。

  在硬筆書法書寫過程中,鉛筆的最大特點在於表現力強。哪怕是同一支鉛筆,用力不同,寫出來的線條顏色深淺程度也不同。換句話來說,它除了能夠表現出筆畫的粗細變化,還能表現出色澤的深淺變化。因此,鉛筆的筆觸層次感更強,所能表現的肌理遠比其它同類書寫工具豐富。

  但與之相對的,其缺陷也相當明顯。因為書寫過程中,筆跡是通過石墨粘附在紙上所形成的,不能像鋼筆一樣,寫字的時候能把墨吃進紙裡。所以非常容易掉色,不便儲存。

  在應用鉛筆進行書寫的時候,為了達到更好的書寫效果,建議可以使用水粉紙等表面相對略為粗糙的紙來進行硬筆書法創作,以便充分發揮鉛筆的特性。

  選擇使用自動鉛筆,則相當不推薦。因為木杆鉛筆筆尖是錐形的,便於書寫時發力,能夠把力度灌注於錐尖、即筆尖上;而自動鉛筆筆芯是柱形的,筆尖實際上是一個平面,而沒有一個真正把力灌注進去的筆尖。

  那削筆打斷書寫節奏這件事,又該怎麼解決呢?

  可以試試這個方法:需要進行書法創作的時候,先把書寫素材和白紙鋪在桌上,然後開始用小刀削鉛筆,一邊削,一邊對這份書法作品進行佈局謀篇。大概削出5、6支鉛筆,就可以開始進行創作了。什麼時候覺得鉛筆鈍了,什麼時候就換另一支上場。

  這樣做的好處能保證書寫過程中保持一氣呵成,作品氣韻貫通。而且因為作出了充分的準備,作品早已成竹在胸,下筆能更肯定和自信。另外如果各位有志於硬筆書法的話,還是應該儘量不要用卷筆刀削鉛筆的,畢竟自己親手用小刀削出來的鉛筆,才能真正符合自己的要求。

  1.2 圓珠筆——不好用,可以丟

  詳細講解過其中一種筆之後,其它的筆的特性也就比較容易說清楚了。

  圓珠筆多數使用的是油性墨水,能表現筆觸粗細變化以外,仍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色澤的深淺變化。

  但是圓珠筆的墨水之所以能流到紙上,是因為墨水先流到筆尖內的一個小小的球珠上;在書寫的過程中,球珠旋轉從而把墨水帶到筆尖和紙張上的。這種設計造成的問題是,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球珠會發生一定程度的磨蝕,使書寫的筆畫增粗。

  圓珠筆除了隨著書寫次數的增多,筆畫會越變越粗之外,還因為油性墨水本身的特性所限,色澤常常會較淺。因為其筆畫輕重深淺變化較鉛筆小,也相對較不便於掌控。所以近年來圓珠筆在坊間的出現頻率也降低了。

  1.3 中性筆——價效比高,易得性強,習慣還挺好寫的

  似乎在不知不覺間,中性筆已經成為了近年書寫工具界的新秀了。一般來說,中性筆出墨流暢,筆畫輕重便於控制;因此上手容易,操控性強。

  相對而言,中性筆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於筆觸未能體現濃淡變化,而且筆觸的粗細變化相較鋼筆要小。因為製作工藝所限,一般超過0.5cm的中性筆筆芯表現能力就變弱了,沒有辦法隨心所欲地寫出似有還無的牽絲效果。這個特性也限制了中性筆書寫字型的大小,寫出來的的字普遍略微偏小,不適合表現單字的細部。

  1.4 鋼筆——王道,挑支好的,好好熟悉它

  鋼筆作為硬筆書法書寫工具的元老,就目前來看,其地位仍舊是不可撼動的。

  書寫的過程,本身就是書寫者和書寫工具不斷磨合的過程。鋼筆的使用壽命較長,在和使用者相磨合的步驟中,具備了天然的優勢。

  由於其筆桿材質多為金屬,使用的時候感覺分外厚重;當鋼筆在紙面上揮灑的時候,常有種執長槍巨劍馳騁沙場的快意。

  另外明嘴鋼筆因為彈性更足,它的使用效果相較暗尖的更好,而且暗尖鋼筆的筆頭較粗,一定程度上會遮擋住書寫者的視線,不便於書寫。

  選購鋼筆這事兒,前人之述備矣。我想補充的是,鋼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可以稱作書寫者的終身伴侶來著,所以如果是已經工作了的朋友,我的建議是,先嚐試足夠多的鋼筆,選出真正適合自己的型別。然後在購買力許可的前提下,挑最貴的來買。

  2 執筆方法

  我曾經觀察過上千個青少年的執筆姿勢,發現超過90%的人執筆都是有問題的。而基本上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其實握鋼筆跟握中性筆的握法是不同的。所幸的是,我們並不是真的不會執筆,只是很多時候忽視了其重要性,乃至長久形成陋習,不便更正罷了。

  先講握鉛筆的執筆方法。

  實話說,如何握鉛筆,在咱們上學的時候老師都有教過了。如下圖所示:

  但有些要點圖中沒有被提及到,但是就是這些細節決定了你運筆時候的舒展和流暢:

  1.筆和紙之間的夾角約在50-75度間。

  2.執筆時候,不應當用拇指搭住食指,或者用食指搭住拇指。拇指食指間應保持若即若離的狀態。

  3.食指指腹,拇指指腹右半部,中指第一指間關節和食指掌指關節與筆接觸;

  4.食指指腹,拇指指腹右半部為主要發力點,中指第一指間關節為次要發力點,食指掌指關節作為定位用。

  5.在書寫“鉤”之類自右下到左上的筆畫的時候,無名指應該協助中指發力踢鉤,不宜軟趴趴地枕在紙面。

  書寫過程中,手指應該是舒展自然的,絕不能把筆掐緊,硬邦邦地要跟筆較勁。

  握中性筆、簽字筆等水筆的方法和握鉛筆方法基本相同。但由於中性筆是通過液體毛細作用輸運墨水到紙面的,比較容易寫出筆畫,所以握筆的力度可以變得更加輕。圖中所提及的第二點,食指兩段彎曲,勿三段彎的說法可以忽略。

  握鋼筆的執筆方法和握鉛筆的方法不同。其不同點在於,由於鉛筆中性筆在書寫時,對紙面的有效作用力是垂直於紙面的;而鋼筆則是通過壓迫筆尖的鋼片,使筆尖發生形變,墨水從鋼片間注入到紙上的。所以在鋼筆書寫過程中,有效的作用力應該是使鋼片產生形變的力,而不是垂直於紙面的力。

  如圖示:

  因此,鋼筆的執筆要領是:

  筆桿應靠在虎口處;而不是像之前握鉛筆的時候一樣靠在食指掌指關節處。

  筆和紙的夾角約為40-65度。

  3 輕重

  在書法當中,無論是楷書,行書,抑或草書,都應當對筆畫的輕重變化,給予高度的重視。缺乏輕重變化的這幾種書體,必然難以具備足夠的表現力,勢必呆板而俗不可耐。

  下圖左邊六字,“氣力復何如也”,選自米芾《張季明貼》;右邊六字,則依照原帖的間隔結構,以粗細相同的筆畫寫就。儘管右字結構依舊無懈可擊,但字中的妙趣卻蕩然無存了。

  從這兩行字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直觀地感覺到,筆畫的粗細變化對字形影響之大。一個成熟的行草書家,其筆畫變化必然是豐富且和諧的。而即使是寫楷書,也應該尤為注意筆畫間的輕重粗細差異。

  楷書的筆畫輕重,簡而言之,則筆畫的起落較重,行筆較輕,點則多為從輕入重,出鋒從重轉輕,但力度需貫通到底。輕重變化,起筆收筆都應交代清楚。

  行書當中,為了書寫連貫流暢,常將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鉤、折、挑***用牽絲的形式進行相互勾連。在書寫的過程中,需注意基本筆畫應較為粗壯,牽絲則應輕細。這樣才能保證字形交代清楚,筆畫主次分明。

  初學者常犯的錯誤是會把牽絲寫得跟基本筆畫一般輕重,這樣將會喧賓奪主,而且干擾字形的辨識,望慎之。

  對初學者來說, 同樣需要注意的是,牽絲的目的,在於讓相距較遠的筆畫取得聯絡,達到氣韻貫通的藝術感受,講究輕盈無滯障,所以務必以簡明為要義,切忌繁複做作。

  當然,硬筆因自身屬性所限,較毛筆而言,筆畫粗細不易通過駐筆時間長短來改變,而筆畫粗細輕重,主要是通過把筆摁到紙上的力度來決定的。

  一般來說,根據書寫工具的不同,硬筆書法的筆畫粗細,介乎於0.25-2mm之間。由於筆畫粗細的上限較難突破,所以要在硬筆書法當中表現輕重變化,還是應該讓輕的筆畫足夠輕,才能通過對比,體現出效果。

  上面所說的執筆方法,正是兼顧了書寫過程的輕重變化與運筆的靈活控制。遵循上述的執筆法,多加練習,自能寫出高質量的筆畫。

  筆畫的質感,是由運筆時候的書寫力度和書寫速度決定的。若有練習過毛筆書法的朋友,需注意切莫生搬硬套毛筆書法的提按頓收。舉個反例,朋友們自行體會,注意避免。

  4 呼應

  如前所述,基本筆畫中的粗細變化,體現於點畫清晰,提按分明;筆與筆之間的粗細變化,構成了牽絲映帶,輕重連綿。而之所以有牽絲映帶,原因全在於傳統書法的審美情趣。

  傳統書法中,高度重視書法作品的氣脈相通、筆意連綿。要達到這種氣脈相通的效果,最基礎的做法就是運筆取勢相互呼應。牽絲映帶,正好可以使兩個本無關聯的筆畫取得連線,使筆氣得以延續,形成呼應。

  行書草書當中,呼應體現得更為明顯。除了上述的牽絲,使筆畫間筆畫間構成呼應關係的還有其它書寫技法。常見的構成筆畫間呼應的一般以下有三種書寫技法:

  4.1 筆連

  在不影響字形的前提下,將收筆起筆處相近的筆畫連在一起。如下圖所示,“知”字首筆”撇“與第***”橫“,以及倒數第***”橫折“與末筆”橫“,皆是通過筆連的形式連線起來的。這種寫法,簡潔明瞭。通過提按和轉折關係區分兩筆,通過相互連線的位置關係形成呼應。亦可簡化起筆收筆步驟,增強字中的流動感。

  4.2 牽絲

  牽絲主要為了勾聯距離較遠的兩個筆畫,出現於前後筆畫間,標識了運筆的路徑。如前所述,牽絲需要做到的是輕細,保證兩個基本筆畫之間界限分明。如下圖”知“字左部”矢“與右部”口“即是通過牽絲連線。

  牽絲多由於行筆速度加快,前筆書盡,而未完全離紙即書寫下一筆畫所形成,多為自然生髮。牽絲多,則顯亂。初學者使用牽絲當注意有所節制,宜少不宜多。

  4.3 意連

  意連指的是書寫過程中,筆畫之間的連線,沒有直接體現在字上,但通過”意“和”勢“相互連線了起來。最簡單的意連方法,就是把本來可以用牽絲寫就的地方,切斷牽絲,只留下出鋒和入筆,留點相互連線的意思。

  如下圖”知“字第***第三筆兩個橫畫,便是用這種方法連線起來的。為便於理解,特用紅筆標識筆勢。

  意連的妙處在於似有實無、含而不露、藏而不發、窺虛見實、於無處見有。

  楷書中,意連出現得更多,但多以筆意相貫、結構趨就而成,基本不出現之前所說的切斷牽絲的簡單做法。如圖中,”乎“字即為楷書。未能得其精要,只能揭示意連之訣一二。

  5.章法

  呼應可以出現在字中兩筆畫之間,也可以出現在兩個相連的字之間。如下圖所示,左邊的豎排書寫的4個字是傳統的書寫方法;右邊橫寫的字則是為了與之比較而出現的。

  上圖中,我用紅色虛線標註了筆意。其中,左邊豎寫的四個字,分別通過牽絲和意連構成了呼應。但是右邊橫寫的四個字,則出鋒無所著落,入筆無所承接。

  就單個字來看,大體的書寫方向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末筆所處位置,絕大多數位於底部或右下角。在行書當中,豎寫時,若末筆為撇或豎等適宜直接出鋒的,筆鋒放出後,便可順勢連線至下字之首畫;若末筆為橫或點等以頓筆作結的,寫至最後,筆勢如被壓得最緊的彈簧,重重頓下,然後撤去這股勢勁,筆鋒便自然爽朗地往回出鋒了,同樣能自如順暢地銜接下一個字。譬如上圖中,”請“字的出鋒便是一證。末筆為捺者,需作呼應時,常改為長點;末筆為鉤者,可省略鉤。

  就此可以看出,因為漢字具有的天然特點,豎寫的作品,常常在各種情況下,都能保證字與字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呼應。因此,傳統書法中,都要求豎排從右到左書寫。

  與這種書寫格式對應的,是傳統書法對”行氣“的重視。意指書法作品中,一行字需以一氣貫之。其基本要求有二:一則是在一行字當中,能拉出一條中軸線,保證軸線左右兩邊的視覺重量大致相等;一則是字與字間具有相互聯絡,不致各自為政,支零破碎。

  行氣的概念是從書法作品的整體效果出發提出的概念。這些從整體佈局謀篇出發提出的書寫要求被統稱為章法。若是自己戲寫數字,自是沒什麼章法的要求的。但在正規的書法創作中,則需遵守一些章法上基本的要求,以免貽笑大方的。

  一般傳統書法要求豎排從右到左書寫,先有正文,後作落款,款字較正文略小。由於繁體字是自隋唐一路傳承演進而來,有著一套成熟的書寫技法和審美情趣,故傳統書法以繁體字寫就。個人認為,以簡體字書寫亦無不可,只是簡體字出現未滿百年,如何結字構型尚處於摸索階段,可能會損失部分美感。而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其美學意義當是高於實用意義的。因此,即便用簡體字寫就書法作品無可非議,個人依舊不作推薦。而尤為需要注意的是,切莫繁簡混雜,以避免突兀之感。

  6.字帖選擇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硬筆書法都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結構呆滯、字形呆板乏味、毫無美感的字帖也能大肆流行。新手未能瞭解書法的審美情趣,就貿貿然地闖進書店挑選字帖,實非上策。

  誠然,硬筆書法界中確實有值得尊敬的大師。但其實哪怕到了現在,相比於傳統的毛筆書法而言,書法界關注硬筆書法的人士也是寥寥無幾。近20年來,中性筆製造工藝發展迅猛,而在國內,更讓人期待的鋼筆製作技術卻幾乎沒有任何突破。這個令人遺憾的事實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業內各方面對硬筆書法的輕視。同時,鋼筆製作技術沒有得到突破,也讓傳統的書法家認為,硬筆並未具備足夠豐富的表現力,來幫助書家實現自己的藝術追求。因此,也沒有更多的書法家願意投入到硬筆書法的領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但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於硬筆書法的實用性遠比毛筆書法要強,所以書法學習者群體中,硬筆書法學習者更多,同時對硬筆書法的興趣也比毛筆書法的大。這個現象導致的就是,市面上存在有太多濫竽充數,粗製濫造的硬筆書法字帖出現。初學者要在這眾多的劣質產品中挑選出適合自己的素材,無異於沙中瀝金。

  因此,我在這裡並不推薦初學者直接去選擇硬筆書法字帖進行入門練習;而更推薦的是,使用經歷長時間多代書法家考驗的古貼,直接臨習古貼。

  如果有意練習楷書的話,可以考慮臨摹《靈飛經》,即鍾紹京《六甲靈飛經》。 如果對行書練習有興趣的話,對初學者來說,比較推薦的還是筆畫明朗,法度嚴整的行楷吧。所以在行書方面,推薦是陸柬之的《文賦》。

  
硬筆書法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