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毛筆書法基礎教學

  楷書作為一種書法形態,從古至今,綿延千年。很多人剛學習毛筆書法都會選擇楷書開始。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楷書毛筆書法,希望你們喜歡。

  楷書毛筆書法欣賞

>

  楷書毛筆書法1

  楷書毛筆書法2

  楷書毛筆書法3

  楷書毛筆書法4

  楷書毛筆書法5

  書法知識之“楷書入門”

  為什麼要學習楷書?

  楷書作為一種書法形態,從古至今,綿延千年。

  從文字學的角度來說,甲骨、金文、篆書屬於古文字,隸書以下屬於今文字。而楷書隸屬於今隸之後,直到我們今天廣泛使用的印刷體,俱在楷書之類。

  在書法上,楷書也表現出豐富的內涵。如以鍾繇、二王為代表的晉代小楷,北魏造像刻石為代表的魏碑楷書,以顏、柳、歐、虞、褚、薛為代表的官方正楷,還有以唐人寫經為代表的寫經體,甚至後來還有文人楷、館閣體、金石楷等等,既保持其實用性,又有各自的風格面目。

  這其中,許多的書法大家,如晉代二王,唐朝的薛褚歐虞顏柳,宋人蘇黃米蔡,元代趙鬆雪、鮮于樞,明有董香光、文衡山,清有翁劉樑王等等,都具有相當高的楷書造詣。

  其實,學習楷書是千百年來人們的普遍共識,無需多言。但對於現代學人,仍需明晰楷書的三點必要性:

  一、楷書具有基礎性作用。宋蔡襄《論書》雲:“古之善書者,必先楷法,漸而至於行草,亦不離乎楷正。”蘇軾《跋陳隱居書》說:“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千萬不要誤以為宋人只尚意,這些論述足見他們對楷書的重視。

  二、楷書的匡正性作用。清蔣衡《拙存堂題跋》雲:“昔人善草者必先工楷法,楷工則規矩備,善草則使轉靈。楷工而不能草,由於天資魯鈍也;若不能楷而徒習草,則點畫狼藉,必流於怪僻矣。”簡而言之,行草使轉流暢,久之難免落入圓滑之劣習,而楷書嚴謹規則,恰好可以匡正之。

  三、楷書的滋養性作用。清樑巘《學書論》說:“學書須臨唐碑,到極勁健時,然後歸到晉人,則神韻中自具骨氣,否則一派圓熟,使寫成軟字矣。”這話,其實和孫過庭《書譜》裡的意思一樣,“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楷書與行草書是相互滋養提升的。

  如何選擇楷書

  為了減少初學者選擇的難度,我們僅就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來分析。因為他們是公認的楷法極則,永遠的巔峰。

  歐陽詢之歐體

  字型以“二王”為基礎,融和了漢隸魏晉書法餘韻,吸收諸家之長,於平正中求見險絕,自創新意,獨樹一幟。

  在用筆上和點畫上基本上以方筆為主,間用圓筆,落筆輕鬆自然,乾淨利落,行筆緩慢含蓄,有頓無蹲,收筆不苟。點畫講究呼應連貫之氣,筆畫追求變化,點像三角形,橫豎起筆多用方筆,撇奈多用圓筆,筆勢靈活生動。鉤畫取法於隸,儀態飽滿,氣勢開展,轉折又多是方中帶圓勢,既顯方勁,又見渾厚。在結構上取修長,四面均勻停當,嚴緊欹側,峰稜比較突出,左收緊,右舒展,豎為主幹,橫成圖案,法度森嚴,於平正中求見險勁。中間勻集緊密***中宮較緊***,大都向右擴充套件,而字的中心一般多見稍偏左,險勁奇巧,沉穩嚴謹,無懈可擊。

  七大基礎筆畫特點:

  橫畫—斜上姿態,中端略含弧形。

  豎畫—懸針豎多為主筆。垂露豎中段略細。

  點畫—以三角為主***主要是源於魏碑***。

  撇畫—斜撇、短撇爽勁有力,長撇、豎撇細而有勁。

  捺畫—斜捺、平捺筆力均送到筆鋒,基本不停動。

  折筆—橫細豎粗,折處方勁渾厚。

  鉤畫—豎鉤蓄勢疾鉤,也有逆行平出。

  顏真卿之顏體

  顏真卿廣泛吸納六朝、隋、唐書家的技法,兼收幷蓄融為一爐,法前人而愚新意,開創新的風格。

  筆畫勁挺肥厚,間架平整茂密,氣勢磅礴多變,上密下疏,似泰嶽之高聳。行筆雄健,起筆藏鋒圓轉,筆筆中鋒,用墨橫輕豎重,奈筆有“蠶頭燕尾”之態,轉筆多長用提法,圓轉直下,而不取折筆。轉折處多呈現內方外圓。鉤筆筆法多成鳥嘴狀,字形結構寬博方正飽滿,左右基本對稱,端莊平穩,表現出雍榮度大、開闊雄偉的氣概。顏楷特別加強了運筆用腕的作用,更多地運用藏鋒,形成雄厚、豐潤、勁健的特徵。顏體的筆畫一般對稱,但是豎畫大有向內環保之勢,略呈弧形。造型隸書筆意十足,是整個字外觀圓深,內含雄強,具有深厚的藝術效果。

  七大基礎筆畫特點:

  橫畫—短橫前細後粗,左輕右重。長橫中部***段***比較細,略帶有弧形。

  豎畫—懸針豎堅持中鋒用筆,中段挺拔。垂露豎兩頭比較圓潤,中間稍略粗。

  點畫—點的形狀飽滿,收筆多鋒為下筆做呼應。

  撇畫—斜長撇勁而有力富有內蘊,如綿裡裹針,外柔內剛。短撇渾厚粗短,似匕首狀態勢。

  捺畫—捺畫粗重,渾穆飽滿,弧度自然。

  折筆—橫細豎粗,橫略向上方斜***形成右低左高***,折處帶弧度。

  鉤畫—形如鵝頭,鉤尖如鳥啄。

  柳公權之柳體

  柳公權是晚唐著名書法家。初學“二王”,後習隋唐各家筆法,後進一步把變用顏體,另闢蹊徑創新獨樹一幟。

  書體結構嚴謹,疏朗開闊,格局方正,勁健挺拔,骨力洞達,神采俊發,因此成為後世楷模。其點畫遒勁剛健,富有彈性,橫豎撇奈筆勢都向四面伸展,大局勢開闊,“豎鉤”“斜戈”,往往採用適當的上伸和下延的寫法,使字顯得昂首屹立,雄資磅礴。橫畫多采用方起園收,豎畫多用逆峰起筆,頓筆之後引峰下行,收筆多采用懸針或者垂露法書。撇奈多有一定的弧度,雖然出鋒挺拔,但有著內部的骨力。用筆行駐提按精悍出神。以顏體為基礎,結字緊湊疏朗豪放,中宮收緊,四面開張,緊而不拘,疏而不散,規整中富有變化,平正中偶出險奇。

  
楷書毛筆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