齙牙矯正牙齒一定要拔牙嗎

  很多時候牙齒矯正都需要拔牙,那麼?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專家介紹,由於牙列擁擠情況發生的比較多,脣部也比較凸,所以拔牙矯正也因此較多。不過拔牙矯正屬於相對複雜的矯正,醫生會在認真分析患者的實際症狀後製定出周密的拔牙矯正方案。不是說所有的正畸都需要拔牙。

  同時,也要根據口腔患者的牙齒實際症狀以及患者對修復的美觀性要求較高等因素來決定。一般來說,牙齒排列嚴重不整齊時候,例如最常見的“虎牙”,嚴重的下前牙擁擠不齊,需要拔除某個牙齒來提供間隙。有的患者牙齒往外凸的比較厲害,這就是大家常說的“齜牙、暴牙”,在矯正牙齒時候,需要拔牙將前牙“壓‘進去,這樣脣部才會看起來平坦。

  有些患者牙齒擁擠並不是太嚴重,但後牙咬合不好,咀嚼食物不方便,可能可能引起耳前的顳下頜關節的損害,也需要拔牙矯正。

  由以上可以推斷,兒童做牙齒矯正是否需要拔牙不能一概而論,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通過檢查來決定。提醒家長在給孩子做牙齒矯正的時候,要到正規專業的醫院,因為正規醫院的技術和醫生水平都比較好,在不對兒童健康狀況造成損害的情況下,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牙齒矯正效果。

  二、可以不拔牙來治療嗎

  一般來說,“不拔牙”出現的機率,主要牽涉到下列幾個因素:

  1、牙齒擁擠的程度還算輕微。

  2、患者的臉形若臉太凹陷者,不拔牙較可以避免使臉更為凹陷。

  3、上顎骨發育不良時,牙齒常會顯得十分擁擠,也容易出現前牙反咬的情況;此時,上顎可以儘量不拔牙,來彌補上、下顎骨前後的差距

  相對地,若是下顎骨發育不良,造成上、下切牙前後差距大;此時,如果下顎牙齒空間不是差太多,也有可能採取下顎不拔牙的方式來治療。當然,還有其他的狀況也會選擇不拔牙。

  例如:患者合作意願強,願意戴頭帽將上顎磨牙向後推來爭取空間。最近矯正界最新的發展是應用迷你植體來作為錨定,以將上顎或下顎磨牙向後移動,就更容易達成不拔牙而完成矯正的目標。有時候,家長堅持不拔牙,其出發點大多是擔心傷身體、捨不得,或者以後會有後遺症等等,其實這些是多慮了。

  如果本應取掉一些牙齒,卻勉強留下來,常會面臨臉形無法改善、咬合難以調整,以及治療之後的穩定性較差等窘境。另外要注意的是:筆者前面提到過,在一開始治療的階段,可能先不拔牙、觀察一陣子,再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

  醫師應在事前與家長或患者做好溝通工作,以免後來被誤會為“舉棋不定”。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拔牙的問題:

  1、醫師說矯正前要拔掉幾顆牙,它們既沒蛀也沒病,拔掉不是很可惜?

  有些人上牙科門診想矯正牙齒,聽到醫師建議拔掉四顆第一小臼齒,讓前頭的牙齒有空間往後退,就嚇得卻步。賴智信說,需不需拔牙、要拔哪些牙,要視每個人齒列擁擠程度、有沒有暴牙、牙弓大小,以及有沒有缺牙等因素,綜合評估。

  “個人差異很大”專家介紹,成年人齒槽骨不太可能再有變化,若硬要把牙齒排進去,可能會讓臉看起來「暴暴」的,但每個人條件不同,要視個人情況而定。

  2、聽說齒列矯正也可以一併改善戽斗等問題?

  牙齒矯正雖沒有年齡限制,但成年人畢竟不像發育中孩子,顎骨仍在生長,「可塑性」相對大,矯正治療不只能移動牙齒,還能牽引調整上下顎骨間的關係。賴智信說,成年人牙齒矯正,往往採取「妥協性處理」,若要解決戽斗、下巴太小等問題,還是要透過正顎手術或墊下巴。

  “有人把齒列矯正想像得太神奇”專家說,它只能改變口輪周圍,即鼻子以下、下巴以上的部分,且在三到四公釐之間,但能讓線條看起來更柔暢。

  3、矯正完成的牙齒,就一輩子都不會再移位嗎?

  不只骨骼改變效應無法與小孩相提並論,成人矯正牙齒的時間通常也會比小孩來得久。不少人還認為,小孩的牙齒就定位後,比較不會跑回原來的位置;成年人則不然,不只矯正費時,也較容易走樣。

  不管是小孩或成人矯正牙齒後,都還有功課要作,即配戴維持器,剛開始半年到一年是全天戴,之後晚上戴就可,因為人的牙齒終其一生都在移動,若沒戴維持器,可能跑回原來的位置。

  4、我有牙周病,適合矯正牙齒嗎?

  成人接受牙齒矯正,雖無年齡限制,但專家建議,若是懷孕或想懷孕的婦女,建議先把孩子生下來再做;另外,糖尿病患最好先控制好血糖再進行。

  矯正牙齒前的準備工作也很重要,除了要洗牙,若有蛀牙也要先處理,包括補牙、抽神經等。有牙周病的患者要想接受矯正治療,也要先接受牙周病專科治療,維持良好口腔衛生再矯正。

  不只如此,牙齒矯正的術前評估也很重要。吳蘊蘊說,無論是成人齒列矯正或正顎手術,治療前皆需進行一系列詳細完整的檢查與評估,包括X光檢查,確認骨骼、牙齒等情況,並和患者充分溝通,再決定採取何種治療計畫,達成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