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冬季養生的文章

  冬天多多關心一下自己哦,冬季養生知識其實有很多,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歡迎大家的閱讀!

  冬季養生保健方法

  冬三月,陰盛陽衰,是四季中最冷的季節,氣候寒冷、乾燥,自然界的生物都進入了匿藏、冬眠狀態,以蓄養其生命的活力,這種現象,中醫學稱之為"養藏",故人體陽氣也隨之潛伏於內。人類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當然也要以養藏為原則,只是人類所要"藏"的,是體內的"熱能"和生命的"動力"。這"熱能"和"動力",中醫學便稱之為"陽氣。" 冬季養生應該做到"無擾乎陽",也就是不要損害人體的陽氣。總之冬季養生必須避寒就溫,斂陽護陰。以使陰陽相對平衡,身體總能健康。

  一、生活規律:

  1.起居有常,早睡晚起:隆冬季節,中醫學強調要"去寒就暖,無洩面板","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冬季要保證足夠的睡眠,做到早睡晚起。這個"晚"是以太陽生氣的時間為度,即所謂"必待日光",並非懶床不起。早睡以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遲起以養奶氣,日出而做,以避嚴寒,求溫暖。衣著要暖和、寬鬆、柔軟。室溫保持在20~23°C即可,"暖"不等於"熱",溫度太高,反而不宜了。保暖是為了避免寒冷的刺激,使得肌體的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體內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從而促使人體外周血管收縮,心律加快,導致冠狀動脈痙攣,以及血液粘稠度增高,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甚至引起猝死。

  2.固密心志,情緒穩定: 冬季"養藏"的原則,體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寒冷的冬季確實會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內經》說:"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即要使自己保持情緒穩定,不急不躁,心情愉快,好像有什麼想法和心得不欲披露一樣,不要太過發洩。

  3.堅持鍛鍊,動靜結合: 多活動是消除冬季煩悶的良藥。"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動,就是要進行適當活動鍛鍊,微微出汗,既可以增強體質,也可以提高耐寒的能力。靜,就是不要過於疲勞。如,慢跑以不超過30分鐘為宜,以微有汗出為度,不宜汗出太多,浸溼了內衣,反會引起感冒。不宜太早,早晨的陽光升起為適宜。晨起或睡前叩齒50下左右,舌在口內左右轉動各5圈,鼓漱40次左右,分二三次咽津液入丹田。調息入靜後,再練"吹"字功40次左右。吸氣時兩手經腰後上提至胸前、聳肩,呼氣時念"吹"字***不出聲***,提肛收腹,腳趾抓地,兩手由胸前落至膝,屈膝半蹲。然後,雙手攀足,站立或直腿,雙手下按足背或抓腳趾,稍停,反覆慢做10次左右。再搓腰50-100次,最後倒退走半小時左右。也可學打太極拳或拍打功、疏通經絡功等;或做慢跑、散步、滑水、跳繩、球類等到運動專案。

  4.冬浴有法,睡眠有方: 冬季洗浴不宜太勤,每週1~2次為宜。水溫一般在37~38 度,太高宜使周身血管擴張,引起頭暈,心跳加快;太低則易患感冒。洗浴的時間不宜過久,浴前可引用一定量的糖鹽熱水。飯後不要立即洗浴。睡眠時被內的溫度可保持在32~34度之間,可使用暖水袋或電褥子調節被內溫度。睡前用溫水洗腳,並搓腳心100-200次,以補腎健腦。還須晴天要常晒被褥。

  5.冬養藏精,性事有度: 中醫養生學認為:"……,冬天養腎",腎主藏精。故遵循四季氣候的規律,掌握性生活的頻度,對養生保健有一定意義。如春季性生活次數可稍多;夏、秋季則適當節制;冬季則要節慾。特別是中老年人,冬季更要減少性生活的次數,才能達到保養"陽氣",養精蓄銳的效果。

  二、飲食調攝:

  1.飲食基本原則:冬季飲食的基本原則是保陰潛陽,飲食和營養特點,即增加熱量,在三大產熱營養素中,蛋白質的攝取量可保持在平的需要水平,熱量增加部分應提高糖類和脂肪的攝取量來保證。鱉、龜、藕、白木耳、芝麻、核桃等物都是有益的食品。

  2.宜溫熱味濃厚:中醫學認為"和血行氣,壯神禦寒",冬季天寒地凍故飲食宜溫熱,且能增進食慾,恢復疲勞,但不可過熱。減鹹增苦,以補心氣、固腎氣。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損傷脾胃。因人制宜,可適量飲酒以禦寒,但切忌過量。早上可煨生薑服少許,以驅風禦寒。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

  3."冬天進補,開春打虎":從冬至後陰氣開始消退,陽氣逐漸回升,在避藏中還有活潑的生機,此時進補更易於蘊藏而發揮效能,是虛弱之體調養的最好時機。即增加熱量抗寒,又能加強營養吸收,促進健康。

  中醫認為,"藥補不如食補"。即以食物之性,補機體之虛,糾陰陽之偏。如牛肉味甘,專補脾土;羊肉味甘性熱,能益氣補虛,溫中暖下;雞肉甘而微溫,可溫中、益氣、補精、添髓,凡虛勞贏瘦者皆可用之;白鴨肉味甘微涼,可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故素體陰虛偏重者可食之。

  還要注意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的攝取,適量食胡蘿蔔、油菜、菠菜、綠豆芽、棗、核桃仁等。偏食於氣虛,陽虛的人可服食羊肉、雞肉、人蔘、西洋參、鹿茸、核桃仁等;血虛、陰虛的人可食鱉肉、鴨肉、阿膠、當歸、銀耳、地黃等;陰虛之人應適當多食些羊肉、雞肉、鵝肉,以補虛益氣、養胃生津。食後摩腹,緩行千百步。

  三、冬季養生八法:

  1.堅持冷水洗臉:冷水洗臉醒腦精神好,鍛鍊耐寒能力,不但能預防感冒,同時還能起到臉部美容的功效,還可以治療慢性鼻炎。若能結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陽、頰車穴效果更佳。

  2.清晨喝溫開水:洗臉刷牙後喝一杯溫開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腸,另一方面經過吸收可稀釋血液,預防腦血栓、心肌缺血等,同時能維持細胞滲透力,促進細胞代謝作用。

  3.午間按摩頭皮:日間腦部血液量比夜間少1/5,午睡30分鐘至40分鐘為宜,然後用手指按摩百會穴、鳳池穴、印堂穴、或用梳子梳頭按摩頭皮,能改善頭部血液迴圈,消除疲勞和頭昏現象,加上用冷水洗臉則精神充沛。

  4.午後飲用茶水:茶是人的最佳飲料之一,能防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能對人體起保健作用。但胃病或貧血服藥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濃茶,可改用礦泉水或白開水。午後補充水很重要。

  5.洗澡搓胸擦背:醫學家研究搓胸擦背能提高機體免疫機能,有利強身壯體預防疾病。

  6.傍晚做腰部操:日本專家研究證明,腰部操,雙手按腰,做腰部活動,刺激腰部諸穴,有助於內臟器官各種功能強化、維持新陳代謝正常進行,肥胖者做腰部操還可減肥。

  7.熱水足浴護腳:腳底有許多經絡迴圈的穴位,如湧泉穴,通過熱水透穴可以提高體溫0.2℃,能改善周身毛細血管的功能,有保溫和助眠的功效。腳素有第三心臟之稱,護腳能強心,毛細血管擴張充血促使心臟加強活動,又防止腳部凍瘡的發生,減少面板瘙癢症。

  8.睡前雙手搓腹:腹部內臟最多,平躺時用雙手掌順時針揉搓腹部,能改善內臟功能,尤其揉搓丹田、氣海、關元、胃腔等穴位,可以補納精氣,壯陽、促進性功能,治療性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