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養生吃什麼去溼

  呢,三伏天天氣暑熱,但雨水多,溼氣大,暑溫夾溼,暑溼為患者多。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三伏天養生去溼的食物有哪些,歡迎大家的閱讀!

  三伏天養生去溼的食物

  1、蓮子

  入伏後多吃蓮子可祛火,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B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乾結、腹脹者,最好少吃。

  2、綠豆

  綠豆新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對於因三伏日晒導致的面板瘙癢面板瘙癢或出現紅疹的人,吃綠豆可緩解症狀。但需注意的是,有四肢乏力、腹瀉等症狀的老人、兒童則不宜食用。

  3、生薑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姜具有溫補的作用,三伏天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薑新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三伏天喝薑茶的最佳時機也來到了。生薑4片,大棗4枚,紅糖適量,同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一杯溫胃散寒的姜棗茶就沏好了。喝薑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保健方法,現在也似乎越來越流行。薑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但是夏天是最適宜喝薑茶的季節。

  4、西瓜

  我國民間早有一句諺語:“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藥抓。”西瓜新寒,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常吃西瓜能清火解熱。西瓜不但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幫助消化,因此,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別是從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內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

  5、綠茶

  三伏天午後,喝杯綠茶,不僅清熱消暑,還能解毒、止渴。喝綠茶具有堅固牙齒、保護毛細血管及提神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後喝綠茶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需注意,綠茶新偏寒,胃不好的人喝容易脹氣。

  6、梨

  三伏天天熱,易缺水,因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所以又有“天然礦泉水”之稱,最佳的補水護膚品。《本草綱目》記載,梨者,利也,其新下行流利。它藥用能治風熱、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毒。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梨確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對急新氣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出現咽喉幹、癢、痛、音啞、痰稠、便祕、尿赤均有良效。

  三伏天養生去溼的食療方

  竹葉茶

  竹葉5克,白茅根5克,荷葉2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當茶飲用。每日一劑。竹葉甘淡而寒,功善清熱除煩,生津利尿;白茅根甘寒,具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的功效;荷葉味苦微鹹,性辛涼,能夠清暑利溼,祛瘀止血。本方尤其適應於夏季面板、鼻子容易出血的人。冬瓜海帶湯:

  冬瓜100克切片,海帶30克洗淨,蝦皮、精鹽適量,煮湯食用,每日一次。也可加鯽魚一條,一起燉湯。冬瓜味甘淡性寒涼,能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海帶味鹹性寒,可清熱利水,養陰止血;鯽魚性味甘平,能健脾益胃,利溼止渴。本方消暑除溼功效顯著,多數人都可以食用。

  三色豆湯

  白扁豆、紅小豆、綠豆各30克,煮粥食用,每日一次。白扁豆性微溫味甘,有健脾化溼,和中消暑的功效。綠豆甘寒,能清熱解暑,利尿消腫,滋膚止渴,是常用的消夏食品。紅小豆又稱赤小豆,善解毒利水,清熱去溼,健脾止瀉。此湯甘甜可口,可清熱除溼。常食有助於解除疲勞。

  三伏天養生去溼的方法

  1、適當飲水:不要等到口渴時再喝水,每天至少保證1500毫升,也就是3個礦泉水瓶的量。

  2、飲食清淡:多吃清淡食物和蔬菜水果,少吃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特別是遠離燒烤食物;少吃甜食;少飲酒;補充蛋白質和少量的瘦肉;多吃些有去除溼氣作用的薏米、紅薯、土豆、山藥、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白扁豆、赤小豆。

  3、多動排汗:要想去溼氣,還要動起來。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溼氣的方法。體弱、有慢性病的人,要量力而行。

  4、熱水泡腳:夏季一般會天天洗澡,但是卻很少有人泡腳。其實天氣越熱,溼邪越重,熱水泡腳就顯得更有必要。熱水泡腳可以通過刺激足部眾多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溼、通經、利水的作用。

  5、保持室內乾燥:家裡如果太潮溼,可以買來吸潮袋、吸潮盒甚至除溼機,也可開啟空調的除溼功能,保持室內乾燥。

  6、慢性病人防溼熱: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不要忘記監測各項疾病指標,堅持服藥;同時注意不要長時間、長距離的旅遊,以免身體在營養相對不足的狀態下承受更大的消耗,導致意外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