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收藏的技巧

  中華文化整個貫穿的是玉文化,那麼您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首先,要投資古玉收藏,自然要認識到它的優勢。與其他古代藝術品相比較,古玉具有以下優勢:

  1、文化內涵豐富。玉,是大自然中的一種礦石,從中華先民在生產勞作中發現了它的美麗特質,到以後漫漫歷史長河中人們賦予它無數的文化內涵和神祕色彩,形成了中國特有的玉文化。古玉是歷史的佐證,是文化的載體,在它身上可以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現象,宗教思想、禮儀制度、審美情趣等等,這是其他古代藝術品無法比擬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玉器發展史就是中華文明發展史的縮影。玉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極為深遠,《詩經》雲:“言念君子,溫如其玉”,是說君子象玉那樣溫文而純潔;孔子曰:“君子比德於玉”,並指出玉有十一德,將人的美好品德與玉的溫潤光潔內質聯絡在一起;西漢劉安假託風胡子之口提出“玉兵”時代,並指出“玉為神物也”;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註釋“玉”字時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辭海》中“玉部”共收詞彙150餘條,其中多數是讚美和吉祥之詞。

  2、時代悠久。中華民族使用玉器的歷史可追溯到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內蒙古東部敖漢興隆窪文化及遼西阜新查海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而且綿延至今仍保持著強盛的生命力,這不能不說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蹟。

  3、堅固耐久,易於儲存。玉的礦物學名稱為透閃石或陽起石,硬度6~6.5,比重2.9~3.1,表面細膩,質地堅硬,不易受風化侵蝕,對儲存環境條件要求低。許多古玉埋藏於地下數千年,出土後仍然光彩依舊,即使表面有沁色,也能看出造型和紋飾,這比起易碎的瓷器和書畫來,顯然更容易儲存;

  4、便於展示。玉器不但可以像瓷器那樣陳設在案頭,像書畫那樣懸掛在牆壁上,也能佩帶在頸下、腕上、腰間,還可放在手中把玩,可謂一器多用;

  5、保值增值潛力大。很多藝術品的原料是人工合成的,可以無限產出,而玉料是天然稀有礦物,不可再生,總有采完的時候。古人與今人所用的玉料是一樣的,只是加工成玉器的時代不一樣,因此,無論是古玉還是新玉都值錢;

  6、市場廣闊,群眾基礎好。中華民族是愛玉、尊玉的民族,全世界華人都有崇玉的情結。現在社會各階層的人,無論貧富,幾乎都愛玉器。

  其次,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玉器收藏的難點:

  1、贗品多,真偽難辨。初涉玉器收藏的人首先遇到的就是真偽問題,這不僅僅是玉器,而是所有古代藝術品收藏都面臨的問題。贗品永遠比真品多,這是古玩市場的規律。但反觀之,練眼力,辨真偽,也是收藏樂趣所在;

  2、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識。每個歷史時期玉器的造型、紋飾和使用方式都不一樣,收藏者不但要熟記大量玉器特點,而且還要了解各時期的歷史知識以及考古資料,辨別玉料,認識不同時代的制玉工藝特點;

  3、鑑定玉器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積累經驗。僅僅翻閱玉器圖錄是不夠的,一定要上手看古玉,多參觀博物館藏品,多與專家交流,持之以恆,必有收穫。

  第三,讓我們看看目前收藏或收購玉器的群體都包括哪些人:

  1、古玉經營者,也就是古玩商,他們不一定懂鑑定理論,但懂市場,有一些專家認為有問題的玉器,他們只要覺得有客戶需要,就敢買敢賣,這也是學術與市場不同步之處;

  2、古玉愛好者,也就是收藏家,這些人經濟狀況不一,多少都有藏品,有一定鑑賞知識,有較長的收藏曆史,在購買玉器時較為慎重,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只買不賣,是終端收藏家,也是玉器收藏界的主力;

  3、出於投資和保值目的的購買者,這種人並不懂玉器知識,只是看到或聽說玉器市場交易火爆的景象,出於投資獲利或保值手段而購買玉器;

  4、以購買藝術品避稅者,很多私營企業家出於避稅的目的而購買玉器,視玉器為硬通貨,往往在拍賣會等正式場合購買,有正規手續,可以隨時出售或抵押,他們出手大方,一些古玉虛高的價格就是被他們炒起來的;

  5、送禮者,他們常常按心目中的固定價位去尋找玉器,每年10月到第二年春節前是玉器交易高潮,實際上,這些人在支撐著目前玉器市場紅火的生意,估計佔玉器市場交易額的50%。

  古玉的收藏經驗

  第一、先定好位:古玉收藏是以明清玉還是高古玉為主,是想成為終級收藏者還是暫時的擁有者,要先作出目標定位。

  第二、結合自身:收藏要結合自身經濟狀況,量力而行,建議用閒錢來投資古玉器,不要因為愛好而影響甚至降低生活質量。

  第三、找對老師:不要迷信專家,專家不如行家。古玉器收藏需要深厚的各學科知識,新手更需要借鑑於好的領路人。

  第四、主題收藏:不要貪多求全,中國歷史悠久,玉文化博大精深,業精於專,收藏要專題收藏,才會修得正果。

  第五、端正心態:撿漏的心態不可取,古代藝術品收藏是文化活動不是商業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