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己努力成功的故事精選

  成功還是得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讓它逐漸成為現實!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靠自己努力成功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靠自己努力成功的故事篇1:每一天的努力都是凝聚

  小時候父親做的一件事情,一直到今天還讓我記憶猶新。

  父親是個木工,常常幫別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會把別人廢棄不要的碎磚爛瓦撿回來,或一塊兩塊,或三塊五塊。有時候走在路上,看見路邊有磚頭或石塊,他也會撿起來放在籃子裡帶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裡多出了一個亂七八糟的磚頭碎瓦堆。我搞不清這一堆東西的用處,只覺得本來就小的院子被父親弄得沒有了迴旋的餘地。直到有一天,父親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開始開溝挖槽、和泥砌牆,用那堆爛磚左拼右湊,一間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父親把本來養在露天到處亂跑的豬和羊趕進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掃乾淨,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羨慕的院子和豬舍。

  當時我只是覺得父親很了不起,一個人就蓋了一間房子。那時我家窮得幾乎連吃飯都成問題,但我父親沒有放棄,日復一日撿磚頭碎瓦,終於有一天有了足夠的磚頭來造心中的房子。

  後來的日子裡,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勵著我。在我做事的時候,我一般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麼,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之後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磚頭不是一天就能撿夠的。

  靠自己努力成功的故事篇2:做一條奮力遊動的鯊魚

  在硬骨魚類的腹腔內,幾乎都有鰾。魚鰾產生的浮力,使魚在靜止狀態時,自由控制身體處在某一水層。此外,魚鰾還能使魚腹腔產生足夠的空間,保護其內臟器官,避免水壓過大,內臟器官受損。因此,可以說魚鰾掌握著魚的生死存亡。

  可有一種魚卻是驚世駭俗的異類,它天生就沒有鰾!而且分外神奇的是,它早在恐龍出現前三億年前就已經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過四億年,它在近一億年來幾乎沒有改變。它就是被譽為“海洋霸主”的鯊魚!英雄的鯊魚用自己的王者風範、強者之姿,創造了無鰾照樣追波逐浪的神話。

  然而究竟是什麼讓鯊魚離開了鰾在水中仍然活得遊刃有餘呢?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因為鯊魚沒有長鰾,一旦停下來,身子就會下沉。它只能依靠肌肉的運動,永不停息地在水中游弋,保持了強健的體魄,練就一身非凡的戰鬥力。

  原來正是鯊魚的天生缺陷,使它只能不息地奮力遊動,反而造就了它的強大。鯊魚無鰾,是它的悲,也是它的喜。

  變幻莫測的人世也常常上演著一出出悲喜劇。

  1982年的一天,澳大利亞墨爾本,一個新生命呱呱墜地。可他帶給父母和所有人的不是喜悅,而是極度的震驚:他竟無手無腳,只有一個小小的左腳掌及其相連的兩個腳趾頭!童年,小朋友們的嘲笑、自卑和孤獨成了他的家常便飯。10歲時的一天,他甚至試圖在家裡的浴缸自殺。

  經過多少次艱難的抉擇,他終於拾起了堅強與愛,並開始適應自己的生存環境。心之所願,無事不成,他不但學會了刷牙、洗頭、打電腦,甚至能像常人一樣玩滑板、游泳、踢球、釣魚、騎馬,甚至是開快艇……而能做到這些,並不是靠練習一兩百次就可以成功的,而是需要常人難以想像的堅韌和不停息的努力。

  19歲那年,學校舉辦的一場演講令他深受感動,一個大膽的想法突然像陽光一樣照亮了他的心:我也要學習演講,給更多的人帶去希望!他不斷嘗試,每一步都那麼艱辛,但又是那麼堅定!

  生活上、事業上他都逐步將自己磨礪成了強人。

  如今,這個才28歲沒有手和腳的年輕人拿到了兩個大學學位,獲得了澳大利亞“傑出澳洲青年獎”。同時是銀行家、CEO、演說家。他已在20多個國家進行演講,與數百萬人分享了自己的故事、經歷。他不但自己成為了一位“三尺巨人”,更激勵無數身陷困境中的人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他的名字像他燦爛的笑容一樣深深刻進了人們的心裡:尼克·胡哲。

  心中有希望,腳下就有路。與其為上天的不公仰天長嘆,不如做一條奮力遊動的鯊魚,化短為長,打造屬於自己的強者之路,完成自己的人生跨越。

  靠自己努力成功的故事篇3:如果一根鉛筆有了夢想

  1968年3月,原蘇聯西南部索契市第一中學,海姆高舉著手,示意老師提問自己,他剛剛動手試驗了一項搞笑的發明:他想用磁力讓一隻青蛙懸浮於半空中。

  索諾斯基老師讓他站起來,海姆向周圍的同學們做著鬼臉,展示著自己偉大的成就。他站在課堂上,將一隻青蛙放在課桌上,然後將一枚巨大的磁鐵高高地舉起來,青蛙神奇地被吸了起來,雖然只有短暫的幾秒鐘,但令現場的同學大跌眼鏡。

  海姆的解釋讓大家瞬間釋疑:他將一枚巨大的鐵塊塞進了青蛙的身體裡。索諾斯基老師對他的惡作劇表示反感,他大聲地怒斥著他:青蛙是對人類有益的動物,你這樣折磨它,它會生氣的。

  海姆下課後遭到了懲罰,許多同學對他的這項發明嗤之以鼻,認為他只不過是個十足的小丑罷了。

  海姆又對鉛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對鉛筆中的石墨,如果將來有一天,將固體石墨變成液體石墨,豈不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情,他將石墨颳了出來,加入了各種液體。曾經有一次,他在自制的實驗室中實驗時,因為一場火災而燒焦了自己美麗的頭髮,他為此懊惱不已,勸告自己再也不要痴狂於這些無聊的夢想了。

  進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後,他對這些別人看似無聊的遊戲更加痴迷,他與同伴合作,想從鉛筆的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因為這是一種公認的最薄的、最堅硬的、也是傳導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這項技術,但他們都無法成功剝離出石墨烯。

  經過長達十年的努力,他們成功地用一根膠帶,採用撕裂的方法從鉛筆的石墨中成功地分離出了石墨烯,這個結果的問世,震驚整個世界。

  由於他們的突出貢獻,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獲得了201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看起來十分簡單的實驗過程,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果。有時候,狂想加上努力加上自信加上機遇,也可能成為鳴奏成功的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