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掃盲日的背景和目的

  國際掃盲日***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66年11月17日所召開的第14屆代表大會上所設立的。日期為每年的9月8日,旨在動員世界各國以及相關國際機構重視文盲現象,與文盲現象作鬥爭,並促進世界各國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初等教育的水平,使適齡兒童都能上學,達到能夠識字的目標。現在,小編和大家說說關於!

  背景

  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四次大會決定,每年9月8日為國際掃盲日。其目的在於各成員國和有關國際機構同文盲現象作鬥爭。從此以後,各成員國每年這一天都組織各種活動。

  許多國家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都向本國人民發出呼籲的函件和文告,建立國家範圍的、區域的、地方性的掃盲組織,通過各種媒介宣傳掃盲的重要意義,評價掃盲工作取得的成績,研究進一步開展掃盲的辦法和措施。

  中國黨和政府歷來重視掃盲工作。尤其在老、少、邊地區,盛地、縣政府部門每年都派專人進行掃盲工作。在山西、河北、內蒙、吉林和黑龍江省都出現了掃盲先進縣,使數以萬計的農民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學到科學種田的技術,走上了科技致富脫貧的道路。

  目的

  2008年9月8日是第43個“國際掃盲日”***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Day***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2008年國際掃盲日的主題依然確定為“掃盲與健康”***與2007年相同***,旨在讓人們更多地關注讀寫能力與公眾健康之間的關係。

  文盲現象是一個全球性的社會問題,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為了消滅文盲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66年就決定,把每年的9月8日定為國際掃盲日,目的是動員世界各國和有關國際機構同文盲現象作鬥爭,並希望通過國際掃盲日活動推動掃盲工作的開展,使各國適齡兒童都能上學、在校學生不過早輟學、成年文盲有受教育機會。

  為促進全球範圍內掃除文盲的工作,198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宣佈1990年為國際掃盲年。聯合國還曾宣佈,從2003年1月開始的十年為國際掃盲十年,努力實現2015年以前將全球成人文盲總數比2000年減少一半的目標。

  9月8日訊息:中國政府近日批准了由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制定的在2006年之前開展全國掃除文盲工作的新方案。根據該方案,中國各地將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點,重點推進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和婦女的掃盲教育,通過開展掃盲課程和教學改革,提高掃盲工作的質量和效益,使中國大部分地方青壯年非文盲率保持或提高到95%以上,並杜絕新生文盲。廣告中國政府掃盲工作的主要物件為15到50週歲的青壯年文盲,政府鼓勵50週歲以上的文盲接受掃盲教育,對15週歲以下的文盲,則要求當地中小學校對他們進行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據統計,中國成人中的文盲率目前為8.72%,文盲絕對數為 8500萬,在全球僅次於印度。12部門關於“十五”期間掃除文盲工作的意見全文中新網北京9月8日電教育部、中央宣傳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財政部、農業部、文化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林業局、軍委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關於“十五”期間掃除文盲工作的意見》已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出通知轉發這一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教育部等12部門《關於“十五”期間掃除文盲工作的意見》全文如下:掃除文盲是憲法規定的基本政策,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對於提高我國全民文化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主題

  全球掃盲工作依然任務艱鉅。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在2009年國際掃盲日的致辭中指出,目前全世界約有7500萬適齡兒童未能入學,數百萬青年過早離開學校,五分之一的成年人缺乏基本的識字和寫作能力,其中大多數是婦女。潘基文指出,識字關係著一個人的自尊、機遇和發展前景。潘基文呼籲各國政府、政府間組織和民間社會加強承諾並提供必要的資源,使全球掃盲工作取得切實進展。

  2009年9月8日是第44個“國際掃盲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該年國際掃盲日的主題確定為“識字增強能力”,旨在讓人們更多地關注讀寫能力與個人發展之間的關係。

  歷年國際掃盲日主題

  2005年:文化與持續發展

  2006年:識字保持社會發展***Literacy sustains development***

  2007年:掃盲與健康 ***Literacy,key to 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

  2008年:掃盲與健康***Literacy is the best remedy***

  2009年:識字增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