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的主題和影響

  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縮寫為WFD***,是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的日子。世界糧食紀念日,是在1979年11月舉行的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簡稱“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定:1981年10月16日為首次世界糧食日紀念日。現在,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關於!

  歷屆主題

  20世紀80年代

  此段時期主要注重農業、農村發展。

  1981年 糧食第一

  1982年 糧食第一

  1983年 糧食安全

  1984年婦女參與農業

  1985年 鄉村貧困

  1986年 漁民和漁業社群

  1987年 小農

  1988年 鄉村青年

  *** 糧食與環境

  20世紀90年代

  此段時期主要注重糧食生產與環境發展的關係。

  1990年 為未來備糧

  1991年 生命之樹

  1992年 糧食與營養

  1993年 收穫自然多樣性

  1994年 生命之水

  1995年 人皆有食

  1996年 消除飢餓和營養不良

  1997年 投資糧食安全

  1998年婦女養供世界

  1999年 青年消除飢餓

  21世紀

  2008年世界糧食日海報

  2008年世界糧食日海報

  此段時期注重在保護環境減少糧食產量背景下的糧食供給與食品安全。

  2000年 沒有飢餓的千年

  2001年 消除飢餓,減少貧困

  2002年 水:糧食安全之源

  2003年 ***未來的氣候

  2004年 生物多樣性促進糧食安全

  2005年 農業與跨文化對話

  2006年 投資農業促進糧食安全以惠及全世界

  2007年 食物權

  2008年 世界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戰

  2009年 應對危機,實現糧食安全

  2010年 團結起來,戰勝飢餓

  2011年 糧食價格 – 走出危機走向穩定

  2012年 辦好農業合作社,糧食安全添保障

  2013年發展可持續糧食系統,保障糧食安全和營養。

  2014年家庭農業:供養世界,關愛地球。

  第33個世界糧食日,國家糧食局在全國糧食幹部職工中發起倡議,參加24小時飢餓體驗活動,以警醒世人“豐年不忘災年,增產不忘節約,消費不能浪費”。

  2015年主題是“社會保護與農業:打破農村貧困惡性迴圈”,旨在呼籲各國加大對農村貧困家庭提供社會保障的力度。

  2016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氣候在變化,糧食和農業也在變化。

  2017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改變移民未來——投資糧食安全,促進農村發展

  產生影響

  在人類居住的地球上,不僅動植物,而且農作物的品種也在日益減少。古代先農們種植過多達數千種的農作物,而只有大約150種被廣泛種植,成為人們主要的食物來源。其中,玉米、小麥、水稻約佔60%,而大多數其它農作物品種已處於滅絕的邊緣。隨著農作物品種日趨單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長,全世界糧食供應正變得日益脆弱。

  自馬爾薩斯於1798年發表《人口論》,提出人口增長將超過生活資料生產的觀點之後,人們對他的預言持不同觀點。1968年,保羅.愛赫利奇發表了《人口炸彈》;1972年,羅馬俱樂部發表了《增長的極限》。這兩部著作都進一步表示擔心說,無限制的人口增長將導致大規模的饑荒。對這種觀點也有人持不同觀點,認為:人不僅僅消費,而且還能生產出比消費多得多的東西。70年代末,美國華盛頓世界觀察研究所的來斯特.布朗爭辯說,世界各地的農場主和農民已經用盡了能夠提高產量的辦法,但稻穀和小麥的產量正開始下降。在亞洲的其它地區,水稻研究人員20多年來也未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產量。

  2009年,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100萬的速度增長,地球提供給人們“足夠”糧食的局面還能維持多久,許多人正以焦慮的心情在進行研究。許多國家政府對於舉辦“世界糧食日”活動都很重視。有的國家首腦在這一天發表演講,有的國家舉行紀念會或發表紀念文章,有的國家科研機構發表糧食和農業科研成果,舉辦科學討論會等,以提高人們對糧食以及糧食引發的一系列問題的重視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