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收藏投資的專業術語

  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專業術語,郵票收藏也是有著自己行業的專業術語的,你知道的術語都有哪些術語,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1.枚

  通常,郵票的最基本單位稱為“枚”。一枚郵票指的是四邊都有齒孔,而內容包括獨立的圖案,這就是郵票最基本的單位。然而,如果說“一張郵票”,意義就不同了。“一張”郵票的內容可能會包含50枚甚至100枚郵票,這要看郵票票幅的大小來定。

  2.連

  連在一起的兩枚郵票或是兩枚以上,稱為“連”。如果是兩枚橫著左右並排的,就稱為“橫雙連”,直的上下連的稱為“直雙連”。如果相連的枚數更多,就是“三連”、“四連”等。

  如果4枚相接形成一個方形整體,稱為“四方連”。另外還有“六方連”或是“十六方連”的,最常見的仍是“四方連”郵票。

  在郵票收藏市場上,“連”的評價當然要比“枚”好,通常“雙連”郵票的市價,相當於3個“單枚”郵票。而“四方連”則是單枚的6倍。可見,投資郵票集“雙連”或是“方連”顯然要比集“單枚”划算。如果收集的“連”或是“方連”還能夠帶著“版格”和“色標”,那麼評價就更高了。

  此外,有一種郵票稱為“連刷體”。所謂連刷體,是指一整幅畫分割成若干枚郵票圖案,或是幾種不同圖案或面值不同的郵票,在印刷時連合在一起,這些都稱為“連刷體”。有時,相連的兩枚郵票本身的圖案相同,但是其中一枚有加蓋文字,而另一枚則沒有加蓋,同樣可稱為連刷體。

  最早出現的“連刷體”郵票,是我國1949年發行的“第五屆世界森林會議紀念郵票”小全張,由3枚郵票共同組成一個畫面。後來,1957年發行的“清明上河圖郵票”,運用5枚郵票連刷一體,更是精美,此票名聞全球,號稱為“最長的郵票”。

  3.版號與張號

  所謂郵票“版號”,指的是郵票印版的編號。每一塊印版在印劇過程中難免會有磨損,因此必須更換新的印版。而一套大量印刷的郵票,勢必要用很多塊印版,為了識別每塊印版,就在印版上都編有專號,這就稱為“版號”。

  在全張郵票的右下角的號碼裡,例如:1357-111,1357是代表郵票印刷廠裡免費檢查人員的代號,後面的數字111是整包郵票中的張號。張號通常是從001-200,因此111是指這包郵票中第111張。

  郵票有了“張號”,可以方便整包郵票的驗查,這也是郵票在印製過程中管理的謹慎嚴密表現。

  但是,並不是每一種郵票都有版號。凡是印量不多,一塊印版印到底,足以供應,就不必有版號,所以紀念郵票上通常沒有版號。

  4.郵票的票幅與圖幅

  郵票上的票幅,指的是一枚郵票的尺寸,同時標明它的長度和寬度。世界各國郵政在發行新郵票的時候,一定會宣佈新郵票的票幅,票幅通常以“毫米”為量度單位。

  計量郵票票幅的長度,應該從郵票的齒孔中央開始,然後計量到另一邊的齒孔中央為止。同時,在標示票幅數宇時,第一個數字總是指“橫寬”,第二個數字指的是“縱高”,這也是國際通行的量法。

  除了票幅之外,還常常有圖幅的說法,這是指郵票圖案的尺寸。票幅與圖幅之間的差距,就是每一枚郵票四周的白紙邊。

  通常,每一枚郵票的上下左右都各留2mm寬的白邊,以備打齒孔,但是國外印的郵票,通常只有1.5mm左右。

  票幅和圖幅有時也可以合而為一,如果有些郵票是屬於滿版印刷,它不留白邊,那麼圖幅也就是票幅了。

  5.珍稀的變體郵票

  在郵票印刷過程中,若是在刷色、鐫版或打孔時稍有錯誤,就會形成變形的郵票,這種郵票稱為變體郵票。

  在世界各國集郵家的眼中,變體郵票是最令人珍愛的。因為物以稀為貴,在10萬枚完全相同的郵票之中,要出現變體的機會可能不到十萬分之一,因此,它的身價就與正常的郵票相差許多。

  而郵票為何會出現變體呢?主要原因是印製郵票的印刷廠,在印刷過程中,發生了部分技術上的錯誤。如某一組郵票應該用4色套印,其中若漏印了一色;或是誤將綠色印成了紅色;或是原應有出孔的地方,遺漏了一排齒孔;或者所打的齒孔打偏了,這些都是變體郵票。

  可是,印刷廠對於郵票的印刷相當嚴謹,同時郵政當局會派監印人員駐守廠裡,隨時檢驗監督,如果遇有印錯,甚至是極微的瑕疵,都會在發現後立即剔除。因此,變體郵票出現在市面上的機會是非常少的。如果偶爾還有遺漏的郵票流出市面,就確實是十分珍貴了。

  我國的早期郵票,有所謂的四寶、四珍,這些稱為珍寶的郵票,其實就是變體郵票。

  老紀特郵票價格行情

  當問到老紀特行情如何時,很多郵迷都笑著表示:“喜歡老紀特郵票的人一拿到手,就想放到冊子裡,一輩子不拿出來了,就算有錢也未必買得到。” 不過,如果真的以市場價來論,老紀特郵票今年以來的升值行情就沒有停止過,精品老紀特更是屢創新高。在馬甸郵幣市場經營多年並開辦中郵網的李冠群先生向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全套老紀特郵票價格翻了一倍,年前30多萬元,現在已經60多萬元了。”這樣的漲幅的確驚人。

  從2006年開始,已經在底部徘徊了很久的老紀特票出現了十分喜人的漲勢。2007年,老紀特票中的經典品種《梅蘭芳舞臺藝術》小型張新品,從一年多前的20000餘元升到了37000多元,成為當時市場上最昂貴的郵票之一,現在已經到了130000元。

  不過,大概在2005年前,老紀特還處在被郵市遺忘的角落,價格長期滯漲。主要原因在於老紀特票發行年代久遠,蒐集難度較大,而郵票的種類又比較複雜,需要集郵者有一定的辨別力,從而導致其市場需求量大打折扣。2005年的郵市低迷期,老紀特板塊中的不少精品,卻悄然出現供不應求的趨勢,其中更以《梅蘭芳》小型張為最。當時在北京市場,求購《梅蘭芳》小型張的買方不少,但商家基本無貨供應。

  如今,老紀特精品越發珍稀。雖然當時發行量不算少,但由於發行年代久遠,且大量消耗於通訊中,所以其新票的實際存世量已不多。即便是全品相的蓋銷票,有些精品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而像《梅蘭芳舞臺藝術》、《金魚》、《牡丹》、《蝴蝶》等大套票,則更難一一收齊,至於一些發行量僅2至4萬枚的小型張、小全張,如今已成珍郵。

  另外,老紀特郵票精品是新中國郵票的佼佼者,對於資深集郵者,如果郵冊中沒有這些品種,未免是個遺憾。而一般集郵者,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出讓這些品種

  正是這些原因,造成了市場供少求多的局面,使得老紀特的價格一直向上而不回頭,超越了有炒作氣味的其它郵票。記者比較了一下年前的老紀特票價格,全品基本上都有了30%以上的漲幅,個別翻倍,比如年前的《牡丹》小型張還在1萬多元,現在已經3萬元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老紀特郵票的市價還會越來越高,這已是業內共識。

  題材廣泛、頗具韻味的老紀特郵票,老紀特郵票價格行情不容忽視。也許,它現在的價格也只能算剛剛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