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葡萄種植現狀是怎樣的

  葡萄種植面積也一直呈現擴大的趨勢,那麼我國葡萄的種植現狀如何?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我國葡萄的種植現狀。

  我國葡萄種植現狀:產業鏈條不斷延伸

  隨著整個葡萄產業不斷走向成熟,產業鏈中各個環節不斷加強。採後貯藏能力得到很大提高,2015年鮮食葡萄貯藏保鮮總量50萬噸左右,佔總產量的7%左右。葡萄酒生產能力迅速提高,2015年全國葡萄酒產量達.66.83萬噸,其中張裕、王朝、中糧、威龍等4家葡萄酒企業的葡萄酒產量約佔全國產量的一半以上。

  隨著產業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大批葡萄生產、銷售和加工的龍頭企業,對葡萄的產業化經營發揮了龍頭作用。與此同時,我國葡萄出口量逐年增加,目前我國鮮食葡萄出口量達5.6萬噸,佔世界總出口量的1.27%,而葡萄乾出口量達2.58萬噸,佔世界總出口量的3.13%。

  我國葡萄種植現狀:生產進入穩定階段

  從栽培面積變化來看,2003-2015年葡萄栽培面積趨於穩定,由42.1萬公頃上升到43.8萬公頃,年增長率僅為4.04%,增長速度明顯放慢,處於結構調整階段。非適宜區和適宜區內的非適宜品種以及管理技術落後、經濟效益低下地區的栽培面積大幅減少,而優勢生態區及我國南方經濟效益較高地區的栽培面積穩定增加。

  在產量和單產提高的同時,由於市場需求變化及栽培技術的提高,果品質量逐年改善,葡萄生產開始由數量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栽培面積漸趨合理,生產進入產業化新階段。

  我國葡萄種植現狀:區域優勢逐步顯現

  近10年來,我國葡萄生產逐漸向資源稟賦優、產業基礎好、出口潛力大和比較效益高的區域集中,促進葡萄優勢產業帶的形成。

  目前初步形成了環渤海灣葡萄產業帶、西北及黃土高原葡萄產業帶、黃河故道、長三角南方葡萄產業帶、東北及西南特色葡萄產業帶等優勢產業帶或產業群,其中環渤海灣和西北及黃土高原兩大優勢產業帶種植面積佔全國葡萄總種植面積的66.23%,產量佔全國葡萄總產量的69.2%。

  我國葡萄種植現狀:栽培形式多種多樣

  目前葡萄栽培已從單純的露地栽培模式發展到露地與設施栽培模式並存,而且設施栽培模式又分為促早栽培、延後栽培及避雨栽培等多種形式。到目前為止葡萄設施栽培面積已經超過4萬公頃。

  葡萄設施栽培的發展,不僅擴大了栽培區域,延長了果品上市供應期,而且顯著提高了葡萄產業的經濟效益。

  我國葡萄種植現狀:品種結構趨於優化

  目前,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品種結構趨於優化,而且品種更新換代速度加快。鮮食葡萄中,巨峰、紅提、玫瑰香、藤稔、夏黑、無核白雞心和無核白等優新品種栽培面積已經佔到葡萄栽培總面積的70%以上,而且巨玫瑰、早黑寶、醉金香、火焰無核、克瑞森無核等品種以及刺葡萄也發展很快。

  釀酒葡萄中,赤霞珠、梅鹿輒、霞多麗和西拉等優良品種已成為我國釀酒葡萄的主栽品種,栽培面積約佔到全國釀酒葡萄的80%,而且山葡萄和刺葡萄的釀酒利用也進一步加快。

  我國葡萄的種植發展趨勢

  實施品種優良化,栽培區域化和多元化

  品種優良化和栽培區域化是品種表現最優化、地區發揮特色化的必要保證。應繼續加強葡萄產業發展的市場調研,以市場為導向,結合地區生態氣候和區位優勢,根據市場需求實施葡萄品種優良化,調整品種結構,提高果品質量和效益。

  在品種結構上,應由少數品種當家向早、中、晚品種搭配方向轉變,實現良種化和品種多元化栽培。

  堅持苗木生產標準化,提倡嫁接栽培

  建立以定點生產企業為主體、以國家和省級果樹科研和技術推廣機構為依託的葡萄苗木繁育體系,實現種苗生產的有序性、規範化和規模化,實施苗木無毒化和標準化,保證葡萄苗木質量、純度,控制檢疫性病蟲害蔓延擴散,促進脫毒嫁接苗木的推廣和普及。

  同時,重視和加強葡萄抗性砧木的選育及使用,提倡利用優良砧木進行嫁接栽培。

  推行土肥水管理科學化

  土壤管理方面,加強土壤調查及重視保護土壤結構,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大面積推廣自然生草、人工生草及覆蓋等土壤管理制度。

  肥水管理方面,開展精準施肥和配方施肥等現代肥料高效利用技術研發與普及,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化肥施用量;加大葡萄園節水灌溉技術研發與應用,推廣根域區域性乾燥灌溉、調虧灌溉和精準灌溉等先進節水灌溉技術,大力研發推行葡萄園水肥一體化技術。

  實現栽培管理標準化、機械化、智慧化

  栽培管理上,由傳統種植向資訊化、智慧化、省力化、機械化、設施化方向的轉變,實現栽培管理標準化,使葡萄整形修剪、土肥水和花果管理技術等均按制定的各種技術規程或規範進行操作,由高產高效向優質、綠色、高效方向的發展。

  發展多種高效栽培模式,提高品牌意識

  栽培模式多樣化是未來中國葡萄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除目前所推廣的的促早栽培、延遲栽培、避雨栽培等功能性栽培模式外,還可發展休閒觀光型葡萄園,以供遊人觀賞、採摘、餐飲等休,提高經濟效益。

  提高品牌意識,以提升市場競爭力,並著手開展葡萄健康功能性生產技術研究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