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與茶道的關係

  茶道與香道文化都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茶道有五千年的歷史,香道更早,有六千年的歷史,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品

  茶和香都有一個品的過程。首先是鼻觀的過程。鼻觀,是對香味的直接把握,準確嗅出香的甜味、涼味、苦味、清香、奶味等,為感知香味打好基礎。對香品,宋人即有“清、甘、溫、烈、媚”五品之標準,而茶品也一樣有各種不同的香型,如花香、果香、木質香、陳香等,品茶“香、清、甘、活”的標準也早已廣為人知。

  一、韻

  香品與茶品對“韻”也很有講究。當香品的香氣充盈時,會帶至喉部,所以會有喉韻的感受,繼而擴散在胸腔,行氣在體內。優質的茶品,也講究“韻”這個字,如觀音韻、高山韻、巖韻等。

  二、悟

  香藝師點起一爐上好的沉香,茶藝師靜心素手,一套完整的茶藝一氣呵成,爐中升起的嫋嫋細香,與懸壺高衝激起的茶煙相結合。一時間,屋內盈溢著沉香與茶香,沁人心脾。“慢與靜,是品茶與品香的共需。而在品的過程中,每一轉分別又是非常細微的。當茶與香交融時,需要我們在身心安寧的狀態細細品味、靜心悟道。”

  香道與茶道的融合

  茶氣與香氣的結合

  香藝師點起一爐上好的沉香,茶藝師靜心素手,一套完整的茶藝一氣呵成,爐中升起的嫋嫋細香,與懸壺高衝激起的茶煙相結合。一時間,屋內盈溢著沉香與茶香,沁人心脾。

  香氣與茶湯的結合

  香藝師採用隔火取香法,細細琢磨,緩緩燃香,切成小片的沉香盛在品香杯中,被埋在香灰中的精炭煨得幽香陣陣。品一口香後,在喉間充盈著香氣時,直接品一口正山小種,細心體會香氣與茶湯的交融。

  品香爐的傳遞甚為講究,由上一位聞香者用左手傳至下一位的右手,下一位右手接過聞香三次後,再用左手傳於再下一位的右手,這種古意盎然的儀式感,讓眾位茶友正襟危坐又心生嚮往。還有一個層次是香之水與茶湯的結合。以衝過沉香的水,來沖泡一款巖茶,之所以選巖茶,是因為它的香很純淨,特別能表現出融入香之水後的變化。”

  “以衝沉香之水泡茶,選用茶葉為大紅袍,色澤即有差異。沉香水泡的色澤稍重,嗅覺感受用沉香水沖泡的茶湯帶有幽幽香氣,但不易察覺。水中感覺明顯,大紅袍所特有的鮮爽香氣被沉香水淡化,更細柔悠長,後味持久。”一位茶友在現場立刻記錄下自己的感受。

  慢與靜是品茶與香的共需

  “慢與靜,是品茶與品香的共需。而在品的過程中,每一轉的分別又是非常細微的。當茶與香交融時,需要我們在身心安寧的狀態細細品味才能有驚喜的發現。”為何香道與茶道密不可分?現場的茶藝專家與香藝專家為茶友們介紹了品香與品茶的相同之處。

  品香與品茶,都有個鼻觀的過程。鼻觀,是對香味的直接把握,準確嗅出香的甜味、涼味、苦味、清香、奶味等,為感知香味打好基礎。對香品,宋人即有“清、甘、溫、烈、媚”五品之標準,而茶品也一樣有各種不同的香型,如花香、果香、木質香、陳香等,品茶“香、清、甘、活”的標準也早已廣為人知。

  香品與茶品對“韻”也很有講究。當香品的香氣充盈時,會帶至喉部,所以會有喉韻的感受,繼而擴散在胸腔,行氣在體內。優質的茶品,也講究“韻”這個字,如觀音韻、高山韻、巖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