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有什麼講究

  喝茶是中國人的傳統,也是我們生活之中的一個樂事,那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茶道的講究,希望對您有用。

  茶道的講究

  第一、我們喝茶的時候,並不是口渴的時候,因為你口渴的話,那麼你的品茶口感就會消失,因為人口渴的時候會急於喝水,忽略了茶水本身的香味和韻味,所以喝茶的時候一定要在平常的狀態之下。

  第二、大家在生活中喝茶要保持自己的心情平靜,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好,茶道講究的就是寧心靜氣,所以我們有煩心事情的時候,可以仔細的沉靜在茶道之中,這樣就可以很好的調節自己的心情。

  第三、茶道第一水是很講究的,首先把開水澆在茶壺和茶杯上面,這主要是為了加熱茶具,使茶葉放進去的時候,茶具是溫熱的,這樣可以很好的保持茶葉的香氣,儘量保證茶葉在泡水前的原汁原味。

  第四、茶水倒入開水的時候也有很多的講究,如果你喝的是紅茶,那麼倒入開水先倒滿茶壺一半,等待茶葉完全泡開之後,繼續倒入開水,這樣泡出來的紅茶才會口味不錯,大家可以嘗試一下。

  第五、泡茶的第一波水,大家最好不要飲用,因為現在的茶葉一般都是炒製出來的,這些炒製出來的茶葉,本身有一定的汙染,所以我們要倒掉第一波水,然後在倒入開水,這樣茶葉喝起來才會健康。

  第六、我們的茶葉在喝到第三次的時候,口味會變的有些淡,這時候大家不要倒入新茶,因為兩者混合味道會很差,正確的方法是將茶水喝完,茶壺裡的茶葉水完全倒幹,之後將新茶和舊茶混合,這樣味道才會不變。

  第七、我們在喝茶的時候,如果是綠茶的話,一方面需要水溫在七十度左右,一方面保證水質,最好使用礦泉水來煮茶比較好,這樣可以完全的發揮出綠茶的香味,所以我們喝茶的時候要注意這些細節。

  茶道的程式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這個都是為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

  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為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

  把茶葉放到器具裡,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裡,名字叫的好聽,程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

  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才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七道封壺

  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八道分杯

  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茶道的文化內容

  中國茶文化的主體是人,茶是作為人的客體而存在的,茶是為人而存在的。中國茶文化被稱為美的哲學。有五個方面的原因:

  1.中國茶文化美學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晉南北朝。奠定中國古典美學理論基礎的宗師是大哲學家;

  2.其理論基礎源於一些哲學命題;

  3.中國茶文化美學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吸收了佛,道,儒三教的哲學理論,並得益於大批思想家哲學家的推動;

  4.中國茶文化美學強調的是天人合一,從小茶壺中探求宇宙玄機,從淡淡茶湯中品悟人生百味;

  5.中國茶文化美學從哲學的高度,廣泛深刻的影響著茶人,特別是從思維方式,審美情趣,藝術想象力及人格的形成。

  總之,中國古典哲學中的美學理念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的滋潤著中國茶文化這朵奇葩。在中國茶文化中既有佛教圓通空靈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曠達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

  綜上所述,有人得出如下結論:

  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是自下而上的,故而起發展的特點是在廣度上,以求博大,所謂之:茶文化,並與儒家思想結下了不解之緣。可以講,把中國茶文化從儒家思想體系中剝離出來研究是不現實的,也正是這一點,因為中國文人的灑脫不羈,中國茶文化,呈現出一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狀態。由於在中國文化中,“道”是一種非常神聖、非常嚴肅的事情。故中國對於茶,只是籠統的稱之為“茶文化”或“茶藝”,而不敢奢談“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