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寶魚怎麼養多寶魚的病害防治

  多寶魚廣泛分佈於暖熱海域中,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和魚類為食,而多寶魚應該怎麼養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多寶魚的飼養技巧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多寶魚怎麼養

  人工培養的親魚,在人工控制光照情況下,1-10月份均可獲得成熟的卵子。進行人工繁殖仍採用人工授精方法。英國1972年大菱鮃人工育苗已獲得成功,至今才達到小規模生產水平,說明大菱鮃人工育苗有一定難度。在英國,從孵化到變態完畢成活率只有1%-25%。平均只有3%-6%。

  受精卵用靜水孵化,也可以用流水孵化,孵化水溫為12℃-15℃。初孵仔魚,在容積為10-20立方米圓形玻璃鋼水槽或水泥池中培養,培育密度為5-20尾/升,每天連續光照約14小時,水錶面照度為200-1000lux,培育期間微充氣,水溫逐漸提高,最後提高到20℃。仔魚孵出後第三天開始投餌,每天投喂兩次輪蟲,輪蟲密度為5-10個/毫升。在頭十天內,加入部分單胞藻***以加入三角褐指藻和等鞭藻為佳***充當輪蟲的餌料。仔魚孵出後6-10天投喂滷蟲無節幼體,投滷蟲無節幼體時間共20-25天。仔魚體長達到20毫米時,可投喂人工配合餌料。促使魚轉換食物,逐漸淡薄對活餌料的偏愛。大菱鮃轉換食性以後的成活率達到85%。仔魚雙眼移到一側達到完全變態,約需70天左右,全長約30毫米,一般在這時來計算大菱鮃人工育苗的成活率。80天已完成變態的幼魚,即可移養到較大池子20-30㎡,全部投喂工人配合飼料。此時的光照、流水、充氣措施同前。

  多寶魚生長迅速,從產卵孵化到養成商品魚出售***0.8~1斤***僅需10~12月時間,當年投資,當年獲利受益,而且其經濟價值高、餌料轉換率高、抗病力強、耗氧量低、適合高密度養殖,是個很有發展前途的優良養殖品種。雌性生長快於雄性,雌魚體長要明顯大於雄魚體長,2年齡達到性成熟時,雄魚長度可達20~25.5 cm,雌魚可達30~35.6cm。

  設施條件

  養殖場應選擇在遠離汙染源,通訊、交通方便,電力充足,具有淡水的地方。水質清澈,符合國家漁業二級水質標準***可諮詢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親魚培育設施包括控溫、控光、充氣、進排水和水處理等設施裝置。親魚培育池可採用木槽***內襯橡膠內壁***、玻璃鋼水槽和水泥池。池形有方形、長方形、圓形和八角型等幾種。容積10~100立方米不等,通用型容積為20~60立方米,池深0.6~1.2米。進水口依切線或對角線方向設於池子頂部,中央排水口設於池子中央,池水環流過後通過中央排水柱排出池外。池外的排水柱由內、外套管組成,可與中央排水柱相匹配自由調節池內水位和流速。

  育苗設施應包括苗種培育室、生物餌料培養室、充氣設施、控溫設施、水處理設施包括***紫外線消毒裝置***以及進排水設施裝置等。育苗池分為前期培育池、後期培育池、中間培育池等幾種。

  前期培育池:圓形或方形水泥池,面積10~20㎡,深0.8~1.0m。

  後期培育池:面積20~40㎡,水深1~1.5m,有獨立的進、排水口;池底向排水孔以一定的坡度傾斜,以利於排水。

  中間培育池:圓形或方形水泥池,面積30~50㎡,池深0.8~1.0m,,要求水迴圈和排汙功能良好。

  親魚選擇

  多寶魚親魚有兩種來源,一是從野生群體中挑選;二是從養殖群體中挑選。中國不是多寶魚的原產地,所以主要依賴於第二種途徑獲得親魚。多寶魚親魚在一般繁殖條件下,只有50%左右的雌魚在生產季節排卵,其它雌魚或者不產卵,或者產卵遲後,且卵子的質量變化較大,所以苗種繁育場應保有充足的親魚數量,通常>100尾為宜。多寶魚為雌雄異體,缺乏第二性徵。雌雄親體的區別主要通過週期性的發育過程而逐步顯現出來。雌性個體較大,產卵前身體的肥滿度增大,性腺隆起明顯;雄性個體相對較小,成熟期身體的肥滿度一般,性腺部位不突出。親魚應體形完整、色澤正常、健康無傷、活動力強、叢集性好、攝食積極、年齡與規格適宜。雌魚要求3齡以上,體重3千克以上,體長40釐米以上;雄魚2齡以上,體重2千克以上,體長30~35釐米。入池親魚的雌雄比例為1︰1或1︰1.5。親魚允許使用到6齡。親魚採用低溫保溫泡沫箱運輸,溫度在10℃左右,1~2尾/箱。當年繁殖季節運輸的親魚,一般應為下一個繁殖季節。

  人工授精

  多寶魚為分批產卵魚類,每一產卵季節可多次產卵。多寶魚卵子成熟後,先進入生殖腔,即可採用人工授精方法進行擠卵受精。多寶魚每尾雌魚都有規則的排卵間隔,但個體的排卵週期有所不同:短的60***±4***小時,長的113***±2***小時,大多數在80~90小時之間。在12~14℃時,必需在排卵後10小時之內擠卵,才能保證卵子最大成活,這一時限受水溫影響。人工授精時,先擦乾魚體和器皿,防止水及排洩物混入。然後按1×105粒卵加入1~5ml精液,快速攪拌均勻使精卵充分接觸,再加入少量經沉澱沙濾的海水,使精液、卵子、水的體積比約為0.5︰100︰100,繼續攪拌1分鐘,然後靜置5分鐘,再加入海水,靜置10~15分鐘,待吸水膨脹後,清水沖洗1~2次,放入2000ml量筒中,加海水使上浮卵和沉澱卵分離。記錄上浮卵數,上浮卵經消毒後放入孵化器中孵化。多寶魚卵子的卵徑是卵子活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當卵徑在0.9~1.1mm時,受精率較高,而卵徑為1.1~1.2mm受精率中等或較低,卵徑0.9mm以下的受精率最差。優質的受精卵透明、渾圓,卵周隙小。受精後的第1.2次分裂,清晰對稱。如需運輸多寶魚受精卵,裝箱密度因運輸距離長短而定,一般為3000~150000粒/L。運輸過程中充氧袋內需保持低溫狀態。

  孵化幼魚

  多寶魚受精卵在海水中呈浮性,故採用常規浮性卵孵化方法。孵化容器普遍使用的有小型玻璃水槽***25~130L***和大型玻璃鋼水槽***1~10m3***或水泥池***10~20m3***。孵化槽***或池***中可安置一個或多個孵化網箱,孵化網箱一般為80cm×60cm×60cm左右,使之呈漂浮狀態,孵化網箱上口露出水面約10cm左右。為保持孵化池中有充足的氧氣,孵化池中的水體應保持迴圈流動,同時可用若干充氣石充氣,使孵化池內溶解氧的水平保持在6mg/L以上,同時在每個孵化箱中央安置氣石1個,以保持水流,使受精卵在水體中呈均勻分佈狀態。孵化池每天水的迴圈量應保持在2~3個量程,每天統計沉卵量的多少及時吸出沉卵。孵化時應滿足以下條件:水質應符合符合國家漁業水質二級標準***可諮詢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避免直射陽光,光照度100~1000Lux,以500Lux為佳;水溫10~16℃,以12~15℃最好,鹽度:28~35;pH7.8~8.2;溶解氧>6mg/L;氨氮<0.1mg/L。受精卵按30~60萬粒/m3的密度,放入0.5~1m3的孵化網箱中孵化。在12~14℃條件下,受精卵可在一週以內孵化。布池有兩種方式:一種將發眼卵收集、沖洗、計數後直接布池;另一種,將破膜後的初孵仔魚用光滑器皿小心移入飼育槽中,調整水量和氣量,以保證溶氧充足,同時清除死苗,保持清潔衛生,進入苗種培育程式。

  苗種培育

  若是購買育苗,應選購5釐米以上的苗種,購買苗種前,應對育苗場的親魚種質、苗種質量和技術水平進行考察,一定要從國家級良種場或政府指定的育苗場購買。要求苗種體形完整,無傷、無殘、無畸形和無白化。同批苗的規格整齊,雙眼位於身體左側,有眼側呈青褐色,有點狀黑色素,無眼側光滑呈白色。魚苗體表鮮亮、光滑,無傷痕,無發暗、發紅症狀,活動能力強,鰓絲整齊,無炎症和寄生蟲。

  苗種運輸:苗種運輸前要提前做好停食和降溫工作。一般使用尼龍袋充氧裝運,運輸時間以20小時內為宜。首先在袋內加入1/3左右砂濾海水,魚苗計數裝入袋內、充氧、封口,再裝入泡沫箱或紙箱中運輸。10升的包裝袋,每袋可裝全長5~10釐米的魚苗50~100尾;全長15釐米的魚苗,每袋可裝30~50尾。魚苗運輸過程中要儘量避免魚體受傷、碰撞、破袋、漏氣、漏水、氧氣不足等現象發生。水溫偏高或運輸距離較遠時,應在運輸袋中加入少量冰塊以便降溫和抑制細菌繁殖。

  入池條件:魚苗放入池裡的溫差要控制在1~2℃範圍內,鹽度差在5以內。以減輕魚苗因環境改變而發生應激反應。

  多寶魚苗種培育使用的生物餌料主要有海水小球藻、輪蟲和滷蟲。海水小球藻為擬球藻。在生產上多采用一次性培養法。主要根據多寶魚苗種生產流程和仔稚魚需要、投喂的時間和數量來決定培養的批次和規模。輪蟲為褶皺臂尾輪蟲。輪蟲的培養一般採取一次性培養法和連續培養法,或兩種方法結合在一起進行培養。經過培養的輪蟲必需進行營養強化,營養強化的目的主要是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強化的途徑有兩種。一是用富含EPA/DHA的海洋微藻,如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小球藻、微綠球藻等投喂輪蟲。其中以小球藻、微綠球藻最為普遍;二是用富含EPA/DHA的人工強化劑,如烏賊魚油、魚油等產品。投餵魚苗前6~12小時,進行強化培養。滷蟲採用滷蟲孵化器進行孵化,幼體經分離後進行營養強化,再採收投喂多寶魚仔稚魚。滷蟲的強化,參照輪蟲的強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