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養魚的正確養殖方法有哪些

  利用魚池的基面種竹是我國一種傳統的庭院式生產方式。所謂“養魚種竹千倍利”的農諺道出了竹基魚塘的效益不錯。其環境效益也很好,那麼魚塘養魚技術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魚塘養魚技術

  1、壯苗下塘:下塘時要選擇體質健壯、規格整齊、遊動活潑的優質魚苗下塘,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魚苗下塘的成活率。

  2、安全下塘:魚苗下塘前必須嚴格檢查清塘藥物是否已經徹底失效。可先將幾十尾魚苗放入塘內的網箱觀察一晝夜,看魚苗活動、採食情況有無異常,如出現焦躁不安、浮頭掙扎、四處串游等異常現象,說明清塘藥物還有殘留,應待其藥效完全消失後再下塘。

  3、無害下塘:由於魚苗較小,抵抗敵害生物侵害的能力較弱,魚苗下塘前,必須用密眼網對全塘拉網1-2次,將水體中的有害昆蟲、蛙卵、蝌蚪和野生雜魚等可能危害魚苗的敵害生物清除乾淨,確保下塘魚苗的安全。

  4、適時下塘:下塘時間過早,魚苗體質太弱,生命力較差,成活率不高。下塘時間過遲,魚苗卵黃囊已被吸收完,體質較差,容易造成魚苗下塘後死亡。下塘時間以魚苗孵出後4-5天,能自由遊動、攝取食物時為最佳。

  5、晴天下塘:最好選擇在連續晴天的中午下塘,此時魚苗適應環境快,成活率也最高。

  6、開食下塘:下塘的頭天下午,每萬尾魚苗投喂2個熟蛋黃,將熟蛋黃用紗布包裹,捏碎,洗成蛋黃汁餵魚。當天上午再喂一餐,蛋黃增至4個,中午即可出苗下塘。

  7、同批下塘:每次下塘的魚苗,必須是同批培育的同一品種的魚苗,嚴禁規格大小不一、品種不同的魚苗混雜投放,這樣會嚴重影響魚苗的下塘成活率。

  8、調溫下塘:對從外地運來的魚苗,尤其是尼龍袋充氧運來的魚苗,由於袋中水溫與池塘水溫溫差較大,可將尼龍袋先敞開袋口,把袋放入池塘,適當加些塘水,數十分鐘後,待袋內外溫度基本一致時再放苗入池。

  9、看風下塘:有風時魚苗下塘應選在上風口,切忌在下風處放苗,以防魚苗被風吹到池邊死亡。

  10、消毒下塘:魚苗下塘時儘量採用食鹽、高錳酸鉀等藥物的水溶液對魚苗進行消毒處理後再下塘。

  魚塘餵食

  定質:

  精、鮮,粒徑應與攝食魚口徑相匹配

  定量

  根據魚體大小、水溫、水質、魚類生長情況合理投飼以八成飽為宜。

  定時

  早開食,晚停食

  “無胃魚”應增加投餌次數,規格小,投餌次數也應增多

  定位

  定點投飼,浮性飼料投於水面飼料框內

  沉性飼料,投放在水中食場

  投餌前將餌料過篩,將粉狀物篩除,重新制粒這樣既減少浪費,又降低殘餌對水質汙染

  投餌結束,應將殘餌取出

  餌料存放應注意防雨、防潮、防日光直晒

  魚塘禁忌

  一忌雨天施肥 雨天水體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強,對氮、磷等元素的吸收能力較差;雨天水量較大,施肥的有效濃度會降低;溢洪時,肥料流失性大。

  二忌悶熱天施肥 天氣悶熱時,水中溶氧較低,施肥後水中有機物耗氧量增加,極易造成魚類因缺氧而浮頭泛塘。

  三忌渾水施肥 水體過分渾濁,說明水體中黏土礦粒過多,肥料的部分離子易被黏土粒子吸附固定、沉澱,遲遲不能釋放肥效,造成肥效損失。

  四忌化肥單施 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培育魚類易消化的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吸收營養一般要求氮、磷、鉀的比例為4:4:2,如果單施某種化肥,會制約肥效的充分發揮。

  五忌盲目混施 並不是每種肥料都可以混合使用的。如施放生石灰後,最好等十天半月後再施過磷酸鈣,以免肥效喪失。

  六忌高溫季節施肥 魚塘施肥宜在每年4-10月,水溫在25-30℃的晴天中午進行。水溫超過30℃時應停施、少施肥料。

  七忌固態化肥幹施 幹施的氮、磷肥呈顆粒狀,在水面停留時間較短,易沉入水底,影響肥效。一般在施用固態氮、磷肥時,應將其溶解後兌水全池潑灑。

  八忌魚攝食不旺或暴發魚病時施肥 在魚攝食不旺時施肥,由肥料培育的大量浮游生物不能被魚及時利用,易敗壞水質;暴發魚病時,魚體抵抗力減弱,若銨態氮肥施用較多,易使魚中毒。

  九忌一次施肥過量 過量施用銨態氮肥,會使水體中氨積累過多,造成魚中毒;施有機肥過量,則會使水體中有機物耗氧量增大,容易造成魚類缺氧泛塘。所以施肥時,千萬不能一次將肥料施足,一般要求3-5天施追肥一次。

  十忌施肥後放走表層水 肥料施入水體後,經過一系列的理化反應,一般3天后才能被浮游生物充分利用,浮游生物的種群一般均勻分佈在水體表面的1-2米深處。如果施肥後放走表層水,易造成肥效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