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龜飼養繁殖方法

  紅面蛋龜憑藉其奇特的外觀、滑稽的面孔和凶猛的性情逐漸成為觀賞龜市場上的熱門。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紅面蛋龜的生物學特性

  紅面蛋龜主要分佈在加拿大和美國南部。紅面蛋龜一般體型不大,體長在12.0¬17.5 釐米,背甲呈橢圓形,且平滑,狀似雞蛋,因而被稱為“蛋龜”。紅面蛋龜擁有奇特的腹甲,可以自由閉合,與箱龜類似,但箱龜只有腹甲的前段可以閉合,而紅面蛋龜卻是前後都可以活動閉合,所以腹甲很明顯地分成3段。其背甲上還具有3條明顯的稜脊,但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消失。紅面蛋龜的臉部有著獨特的紅色花紋,這是“紅面”的由來。但它面板上的花紋在幼體時並不會體現,只有發育到一定程度後才會出現顏色。目前市場上以花紋粗大且色紅為佳。

  2 設施條件

  2.1親龜池

  紅面蛋龜不耐寒,在上海地區養殖需要在室內越冬,因此需要建室內池和室外池。6—11月份在室外池養殖,12月份到翌年的5月份在室內池養殖。室外池應建在環境安靜、避風向陽、空氣清新的地方;室內池要求水溫保持在24~32℃。室外池和室內池均要求水源充足、水質優良,一般選用無汙染的河水、水庫水及自來水等。

  親龜池最好是選擇長方形的水泥池,面積在16 平米左右,池水深0.2¬O.4 米。池中分深水區、淺水區和地面,地面上可以用樹皮、泥土及草苔作墊材,這樣能很好地保證溼度,利於親龜活動、攝食和交配。淺水區通過斜坡與產卵場連線,斜坡的邊坡與池底相連。池中設進、排水口和溢水口,以便於加水、排水及防止下雨時水位過高。

  飼料臺設定在離池邊0.2 米處,其側邊向水面呈20~30 度傾斜,入水0.2 米,以方便投喂和觀察親龜攝食。飼料臺用木板、水泥板或其他硬質材料做成,一般為正方形,邊長0.3—0.6 米,水面上的寬度在0.2—0.3 米。

  室內親龜池與室外池類似。

  2.2產卵場

  紅面蛋龜的產卵場建造於親龜池淺水區一端的地面上,比水面略高,長度根據場地的形狀及飼養數量而定,面積佔全池的1/5左右。產卵場內鋪0.2—0.3 米厚的河沙,沙粒直徑0.6—0.8毫米,溼度在3%一5%。沙池內可種植一些水草,喜旱蓮子草等,營造自然生態產卵環境。室外產卵場需搭建防雨設施,以防止龜卵被淋溼。

  2.3孵化設施

  紅面蛋龜的孵化房要求向陽,通風門、窗齊全,保溫效能好。孵化箱通常採用木箱、硬質塑料箱、泡沫箱等,規格為長O.5—0.7 米,寬0.3—0.5米,高O.15~0.3 米,箱底及四周不能滲水。孵化介質是指孵化龜卵用的鋪墊物,一般採用黃沙、沙土、蛭石、苔蘚、椰殼屑等。在上海地區,常用蛭石和黃沙作孵化介質。筆者用蛭石作孵化介質。用蛭石作孵化介質需加水拌合均勻,蛭石與水的比例在升:升~1:1.2,待蛭石充分吸水後方可使用。此外,孵化室內需備有溫度計、溼度計及噴水壺、塑料桶、小水盆等小型器具。

  3 親龜養殖

  3.1親龜放養

  3.1.1親龜選擇

  挑選5~6齡的成熟親龜,要求個體大、健壯,雙眼有神,外形無缺陷,體表光潔,無傷病,頭頸伸縮自如,四肢、尾巴收縮有力。一般要求雌龜的體重在350 克以上,雄龜在300 克以上。各池親龜的雌、雄配比為2:1,放養密度為10¬12只/平米。

  為提高產卵率和受精率,還要求親龜的成熟度良好。成熟度良好的標誌是雌龜形體較厚,洩殖孔滾圓、開闊,頸部有交配時被抓咬的痕跡;雄龜軀幹長,腹部中央凹陷明顯,尾巴基部較粗,洩殖孔離腹甲後緣較遠。

  3.1.2消毒

  消毒工作分養殖池消毒和親龜消毒兩部分。養殖池用20 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或10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浸泡,4 小時後排去,注入新水。土池則用150—200毫克/升的生石灰全池潑灑消毒。養殖池消毒後10 天進行檢查,確認池水毒性消失後方可放養。親龜放養前用3%一5%的食鹽水浸泡。

  3.2親龜培育

  3.2.1 飼料種類

  紅面蛋龜的飼料包括動物性飼料、植物性飼料以及人工配合飼料。動物性飼料有蚯蚓、黃粉蟲、蠶蛹、蠅蛆及各種動物內臟和下腳料等,要求新鮮、無毒、無汙染。植物性飼料有青菜、瓜、果等。配合飼料以“親龜全價配合飼料”為主,其營養全面,並符合《NY5072—200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的要求。

  3.2.2投喂方法

  雖然紅面蛋龜是雜食性龜類,但通過馴化可以以攝食動物性飼料為主,植物性飼料和配合飼料為輔。最好多種飼料交替投喂,以保證營養全面。同時,應在配合飼料中新增骨粉、龜鱉專用多維和維生素E膠囊等,促進親龜性腺發育併成熟,提高產卵率、產卵量和受精率。

  按照“四定”原則投喂飼料。定時:日投2次,時間分別在上午8—9時和下午15—17時。定位:飼料投放在飼料臺上,避免飼料浪費,尤其是掉入水中汙染水質。投喂前先清除殘餌,清洗飼料臺;定量:日投飼量為龜總體重的2%~3%,根據季節、天氣、水溫、攝食情況等酌情增減,以投後2 小時內吃完為宜。定質:飼料應新鮮、無毒、無汙染、未腐敗變質。

  紅面蛋龜有夏眠特性,夏眠期間活動較少、食慾減退,因此需減少投料量或停止投喂;在池子的上方1~2 米處搭建遮陽棚,防止陽光直射水面;保持良好的通風;經常沖水,在水面種植水生植物,防止水溫過高。

  3.3水質管理

  保持水位穩定,並根據水質、天氣情況適時更換新水。換水時,先排去老水,清除池內汙物,然後再加入新水。換水的溫差不能超過3℃。同時,可在池中種植佔水面1/8 ~ 1/4的鳳眼蓮淨化水質。

  4 龜卵收集與孵化

  4.1龜卵收集

  在自然溫度條件下,紅面蛋龜一年可繁殖2次。通常是4—5月份和8—9月份交配,分別至當年的12月份和翌年的3月份產卵。每個產卵季節產1次卵,每次產卵2—3枚。交配多在水中進行,產卵多於夜間進行,黎明前結束。應在產卵前清理親龜產卵場,除去雜草、爛葉,翻鬆、整平沙池。產卵期間的早晨,根據龜在產卵場上爬行和壓埋沙土的痕跡查詢卵窩,及時做好標記。紅面蛋龜的胚胎在產卵8 小時後才能固定,因此,收卵宜在下午16時後進行。同時,每3 天全面挖沙查詢遺漏的卵窩。收卵時,應輕輕拔開沙土,小心取出龜卵,平放在墊有溼潤海綿或細沙的託盆中,蓋上海綿或細沙,然後運回孵化房孵化。收卵結束後,應翻鬆、平整產卵沙池。

  4.2受精卵鑑別

  紅面蛋龜的卵呈長橢圓形,灰白色,產出1 天后,中部出現清晰的白點。先將卵放在室內採集箱裡於常溫下擱置3—4 天,然後再取出進行篩選。龜卵上有乳白色圓環的為受精卵,具乳白色受精斑的一端即為動物極,動物極與植物極分界明顯的為正常受精卵;如分界不明晰,且受精斑呈點狀分佈,則此卵受精不充分;看不到受精斑點的則為未受精卵。把篩選出的受精卵放在孵化箱內進行人工孵化。挑選受精卵時需謹慎操作,輕拿輕放。

  4.3龜卵孵化

  4.3.1 消毒

  孵化前,用2 毫克/升的強氯精或10毫克/升的二氧化氯噴灑消毒孵化房。每次收卵前,孵化箱、蛭石需放在太陽下暴晒3 天。

  4.3.2孵化方式

  紅面蛋龜受精卵孵化分人工自然孵化和人工恆溫孵化兩種。人工自然孵化是將受精卵放人孵化箱,置於室內避光通風處,利用自然溫度,通過控制孵化箱內的溼度進行孵化。人工恆溫孵化是將受精卵放入孵化箱,置於孵化室,利用自動控溫設施將室內溫度和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適宜的範圍內進行孵化。採用人工恆溫孵化方法可以縮短孵化時間,提高孵化率。養殖戶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選擇孵化方式,有條件的應採用人工恆溫孵化方式,保持孵化溫度在30℃、空氣相對溼度在80%~90%。

  4.3.3受精卵孵化

  在孵化箱內鋪設一層3—4 釐米厚的蛭石,把篩選好的受精卵平放於蛭石上,有白色受精斑的一面向上,左右排列,間距為1 釐米;然後在龜卵上蓋4~5 釐米厚的孵化介質;最後再鋪蓋1 釐米厚的溼海綿***將海綿浸水後擠出部分水,不滴水即可***。在孵化箱上貼好標籤,記錄好收卵日期、數量後,放進孵化房中孵化。

  4.3.4日常管理

  孵化房需保持恆溫30℃,孵化時間約為6個月。雖然蛭石的吸水和保水效能良好,但因孵化週期較長,仍需更換2—3次,每次使用期間需灑1~2次水,以保持孵化溼度。

  4.4稚龜暫養

  稚龜出殼後,先放人墊有溼布的託盆中,待卵黃囊收斂後放入光滑的小塑料盆,盆內水深1~2釐米,置於溫室內暫養,用飼料投喂。5—7 天后移入稚龜養殖池中飼養。

  5 病害防治

  飼養紅面蛋龜過程中,對於病害的防治應堅持“以防為主,防重於治”原則。平時保持水質良好,保證紅面蛋龜的正常攝食和良好生長;飼料中適當新增多種維生素、骨粉等,以促進生長,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養殖池每30 天用20 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浸泡消毒,飼料臺每15 天用2 毫克/升的強氯精浸洗,操作工具器具每15 天用20 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泡;日常操作小心謹慎,避免親龜受傷;經常注意觀察,一旦發現有傷、病龜應及時治療。

  蛋龜生活環境

  蛋龜的生活環境依據種類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就一般來說,它們都喜歡流速緩慢或者是靜止的水域。這些區域通常都有鋪著沙子和淤泥的鬆軟的河床,生長著大量的水生植物。特殊的生活環境,可以導致複雜的互動關係,甚至是在一些特殊的種和亞種之間。這其中本質的內容包括底土層的型別,植被的存在,以及水體的流動,而它們又和下述的因素髮生相互的影響,諸如,食肉動物的多少,生存環境的變更***自然因素或人為干擾***,和當地氣候條件的變化。晒太陽的場地不是基本要素,但當它們需要的時候,一些種類會充分地利用地形。據報道,普通麝香龜會爬樹,並慢慢地爬到離水面幾米高的樹枝上,一旦受到驚擾,就會跌入水中。巨頭麝龜也有類似的傾向。而有些種類,尤其是在乾旱地區的種類,生活在一些臨時性的水域中。在旱季,它們會躲入泥漿中夏眠,以等待下雨時再補充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