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龜的養殖方法具體是什麼

  烏龜是很多人都喜歡養的一種棲息動物,其中有一種叫石龜,但是很多人對養殖石龜不是很瞭解。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石龜的具體養殖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石龜的養殖方法

  ***一*** 幼龜的選擇 幼龜最好從養殖處購買,因為養殖戶馴養的龜已適應人工飼養環境,成活錄高。如從市場收購,宜在5~8月,並逐個檢查龜的體質狀況及口中是否有鉤。一般來說,健康的幼龜應具備三個條件:①反應靈敏,兩眼有神,四肢肌肉飽滿、富有彈性,能將自身撐起行走而不是腹甲拖著走;②體表無創傷和潰爛;③將龜放入深海中,龜能下沉。

  ***二*** 幼龜的放養 幼龜入池前,需用2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放養密度為5~8只/米3,雌、雄比以3∶1或3∶2為宜。

  ***三*** 日常飼養管理

  1. 投餌 石龜為雜食性,取食範圍廣。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可投喂小魚、家禽內臟等動物的肉,也可投喂混合飼料,但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首次投喂應將新鮮餌料和混合飼料摻和在一起,捏成團,放在水邊,連續投喂數次後,待大部分龜適應後,可直接投喂混合飼料。黃喉擬水龜在水中覓食,故食物宜放在水邊的食臺上投喂的數量以龜吃不剩為宜,一般為龜體重的5%。投喂時間因季節而異,4、5、10月宜在中午前後,6~9月宜在上午8~9時或傍晚6時左右,7月是龜產卵旺季,應增加投喂量。

  2. 水質管理 小面積飼養池每週換水,大面積池塘應每2~3天排出部分老水,加入新水,並每週用20毫克/升呋喃唑酮或10 毫克/升石灰水交替潑灑。

  3.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中應做到勤巡查、勤記錄。巡查可以瞭解龜的活動生長進食情況,每天早晚各1次,隨機抽查2~3只龜的健康情況,並對氣溫、水溫、活動、患病、進食等一一記錄。

  石龜的介紹

  黃喉擬水龜是水龜中最原始最古老的品種,民間素有“古石龜”之稱。這種黃喉擬水龜最大的特徵,就是有一副幾乎是全黒色的底板。因為和三線閉殼龜的黒色底板很相近,***而南方地區只把三線閉殼龜才稱作金錢龜***所以兩廣民間亦稱這種全黒色底板的石龜為正宗“金錢底”,也是南方部分地區把黃喉擬水龜統稱:“石龜”和“石金錢”的原因之一。這種“古石龜”大都棲息於漂離大陸的沿海島嶼、或半島中近海的一端,數量稀少並不多見。主要分佈於東亞、南亞近熱帶及亞熱帶、溫帶的部分低海撥地區。從黃喉擬水龜的自然分佈可見這一物種對棲息地的食物、水質及氣候環境等都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黃喉擬水龜還具有耐熱、耐寒、耐飢渴的特點,是生命力極頑強的龜種之一。

  分佈於偏南方亞熱帶一帶的黃喉擬水龜底板黒斑的斑塊,比分佈偏北方的溫帶黃喉擬水龜的底板黒斑的斑塊要大些,併成大弧度馬蹄形,而分佈溫帶的北種黃喉擬水龜的黒斑塊較小,成無弧度的直排列,且前後黒斑之間多數不連貫。更有些北種黃喉擬水龜的底板,黑斑也逐漸退化成只有小點不明顯的黒斑痕跡,或成完全無黒斑的底板,俗稱“象牙板”。

  廣東茂名電白縣的龜鱉養殖業者陳雄黨,龍頭閣二棲爬行動物研究所蔣張林等人,多年致力研究黃喉擬水龜。表示,養殖戶所說的南種是指分佈於中國南方的廣東廣西海南和越南境內的黃喉擬水龜,分佈於北方各省的稱為北種。還有一種叫大青頭,主要分佈在臺灣和福建。價格方面,南種高於大青頭,大青頭高於北種***也叫小青頭***。陳雄黨還指出,南種存在品種不純的問題,業界應該努力提純復壯。南種子2代和子3代有體色變淡的現象,值得注意。

  由於黃喉擬水龜的自然棲息地是跨緯度遠距離分佈,且分佈的範圍非常廣闊,所以自然地形成了南北種群之間比較明顯的差別。這種差異也是龜類及所有兩棲類爬行動物為適應環境而經過漫長的歲月以及不斷進化的結果。

  石龜的特徵

  黃喉擬水龜甲長大約15~20cm,頭小,頭頂平滑,橄欖綠色,上喙正中凹陷,鼓膜清晰,頭側有兩條黃色線紋穿過眼部,喉部淡黃色。背甲扁平,棕黃綠色或棕黑色,具三條脊稜,中央的一條較明顯,後緣略呈鋸齒狀。腹甲黃色,每一塊盾片外側有大墨漬斑。四肢較扁,外側棕灰色,內側黃色,前肢五指,後肢四趾,指趾間有蹼,尾細短。

  黃喉擬水龜在成長過程中有體色變化,以頭部顏色的變化最快。在活動頻繁的季節如改變黃喉擬水龜的棲息環境,也許只需數週或更短的時間,黃喉擬水龜的頭部顏色就會發生明顯變化。人們還發現:在黃喉擬水龜的原始棲息地 ,棲息在同一處溪流的大約相同年齡段的黃喉擬水龜,它們四肢及甲殼的顏色基本相同。如棲息在佈滿黒色鵝卵石的溪流中,黃喉擬水龜的殼色也會漸漸地變成黑色,看上去如同溪流中的一塊鵝卵石,估計“石龜”的外號也是由此而生。

  黃喉擬水龜的體色基本形成南深***色***北淺***色***的趨勢。甲殼顏色;南種的大都偏棕黒色、北種棕灰色的較 為普遍。頭色:由南至北的顏色也是由深向淺的走向:深綠、灰綠、淺綠、越往北越偏黃色。當然,同一地域的種群也會有一些差異,這除了龜類遺傳基因的因素外,和棲息地環境,食物及光照等等都有很大的關係。由於氣候環境的關係,黃喉擬水龜的體形大致可分為兩種;南部和北部的黃喉擬水龜體型較細小、分佈中 部也就是亞熱帶地區的黃喉擬水龜體型較大。這是因為熱帶夏天高溫炎熱,而溫帶冬天寒冷,每年較長時間的夏眠及冬眠都使生長速度放緩下來。而棲息於亞熱帶一帶的黃喉擬水龜,由於生長週期比南北方的都長,所以個 體的體型都比較大。

  黃喉擬水龜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因為底板都緊貼地面,不暴露給天敵,也就失去變色偽裝的迫切性。龜類底板色斑的變化是最小的,過程也最漫長。許多分佈範圍較狹窄的種群,底板的色斑基本是完全相同的。所 以鑑別底板斑紋也是人們區分龜類各種群的重要手段之一。南北種群的黃喉擬水龜底板斑紋差異在同種屬的龜中算最大的,這與黃喉擬水龜跨緯度遠距離分佈有很大關係。當然形成今天這種差異也是適應環境的需要,是黃喉擬水龜在原棲息地經近百萬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進化才演變成現貌的。